养生保健有五难
2016/2/5 陆家易健康

关注我们,让您可以每天收获健康、财富和爱!
养生先要克“五难”
魏晋时的名士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第一难:名利不灭
“名利不灭,此一难也”。沽名钓誉,贪财取利,见利忘义,不仅是人生于世的大忌,同样也是养生的大忌。一个热衷于“争名于朝、夺利于市”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康身心的。只有断然去掉名利观念,才有可能获得平稳安静的内心。“医圣”张仲景早在《伤寒论》自序中就对“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进行过批判。争名夺利最易扰心,最为劳神,最为损性。因追逐名利而曲运神机,劳心伤神,导致心旌摇动,耗血伤气,比真正患了疾病更难治疗。所以淡泊名利和清心寡欲,称得上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义。第二难:喜怒不除“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喜怒是情志的两个极端,属中医的“七情”范畴。中医强调“七情”要适度,过则为病。《黄帝内经》主张“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会导致心气涣散;怒则气上,使得“血菀于上”,易导致晕倒,不省人事。“笑死程咬金”、“气死周公谨”、“范进中举”的故事,都表明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如果过强、表现失当,就会导致疾病,损害健康。而如果善于调控情绪,除掉不合理的喜怒,就会对脏腑气血有一定的正面调节作用。所以,中医主张养生治病要“和喜怒,安居处”,这是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关键之一。第三难:声色不去“声色不去,此三难也”。古人常用“声色犬马”来形容沉湎于享乐之中的酒色之徒,认为声色是养生的大忌。如果一个人过于迷恋声色犬马,过着荒淫靡乱的生活,若想获得身心健康,就会“难于上青天”。“耳不闻淫声,目不视淫色”历来被视为正人君子修身养性的行为准则。只有下决心与放荡生活一刀两断,才能与健康长寿逐步接近。第四难:滋味不绝
“滋味不绝,此四难也”。这里所说的“滋味”,不是指满足人基本生理需要的吃喝,而是指对大吃大喝、豪华餐饮的过分追求,也就是不利于养生的“膏粱厚味”。中医养生尤其重视饮食的调控,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是养生的重点。只有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粗茶淡饭而不贪嘴的人,才能获得身体健康。饮食上的滋味太多,往往是招致疾病的根源。第五难:神虑精散“神虑精散,此五难也”。中医理论认为“神需形而存,形依神而生”,在肯定形体产生精神的前提下,精神对形体也具有重大的反作用。所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医学家都认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要守住精神,不要让它消散。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养生家嵇康所谓的“神虑消散”之难,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养神实乃保健的关键。“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气神不仅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养生必须要懂得养神、调气、敛精。处心积虑,患得患失往往最易伤神损性;见色起意,荒淫无度则最易耗损肾精。保精守神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劳神耗精则是危害健康的大敌。对于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现代人来说,生活中面临的诱惑很多,坚守一种信念也并非易事。但只有真正解决养生保健的这五大难题,并且从始至终坚持下去,才能获得自由自在的健康身心。
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传递健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陆家易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