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无法超越的传奇——吴清源的人生棋局
2014/12/10 三联生活周刊

     围棋是一项竞技运动,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项思想活动。吴清源一生历尽坎坷动荡,却在他所主宰的时代里,不仅创造了几乎空前绝后的辉煌战绩,也构建了一个凡夫俗子难以理解、更无法诠释的精神世界。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只是描述他的“神性”,他的传奇,而对他的任何解读、剖析,都有点不自量力。

     11月30日凌晨,围棋大师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逝世。12月3日,我们的记者赶赴东京参加了吴清源先生的小型告别仪式,而后完成了对江铸久、芮乃伟、牛力力及接触吴清源的日本记者的采访成文,共1.8万字。原本这一期是土摩托对斯里兰卡历史、宗教冲突、社会现状的考察做封面,因吴清源,退而成特别报道。因此,这期新刊实是装下了两个封面专题。

    

     吴清源的人生棋局

     文 / 李菁

     隐身于东京闹市区一狭长小巷的一座寺庙,清幽而静谧。12月5日下午,在这里举行的一场特殊的告别会,作别20世纪黑白世界最伟大的棋手之一。

     根据吴清源子女的意愿,告别会不向公众开放,只有家属和亲朋好友参加。作家阿城、《吴清源》制片人刘小淀与江铸久、芮乃伟夫妇以及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等人专程从国内赶来,参加这场告别会。

     纪念室正中,穿中山装的吴清源颔首微笑,立于洁白的鲜花之中。烟雾袅袅,磬声清脆,身披袈裟的僧人做完法事后,最后告别的时刻到了。家属和亲友们拿起鲜花,静静走过来,俯身摆放在老人周围。没有大声的哭泣,只有隐忍的啜泣声。老人安详地睡在洁白的鲜花之中,嘴角轻轻上扬,仔细端详,竟然有点微微含笑的意味。陪同他的,除了他生前常用的一把扇子,就是有暗绿色格纹的纸,这是围棋的记录纸,老人带着他毕生所爱,去到了另一个世界。

    

     年近百岁时的吴清源依然对围棋怀有一份特殊感情,面对棋盘思维清晰,记忆不乱

     11月29日晚上,老人家像往常一样,吃完晚饭洗过澡之后上床睡觉。他所在的老人院每两小时查一次房。工作人员上一次去查的时候,老人还在安安静静地睡觉,一切正常。两小时后,等再进入房间,发现老人家已经停止了心跳。养老院马上联系到吴清源的女儿吴佳澄,把老人送到医院抢救。到医院后,医生正式宣布死亡,此时是11月30日凌晨1点多。

     “师父走得很安静,没受什么罪。以前说这是修不来的福……想到他走得不痛苦,我心里还好过一点……”芮乃伟一次又一次捧起鲜花,放在师父身旁,虽然一直在努力忍着,但泪水最终还是扑簌而下。

    

     1956年3月,42岁的吴清源有了第一个孩子

     今年6月12日是吴清源100周岁生日。吴清源的家人及弟子等,在养老院为他办了一个小型庆祝会。当时,芮乃伟与江铸久也专程赶来为恩师祝寿。那一次,吴清源的精神还好。几个月后,同样的航班,同样的目的地,心境却大不一样。“来的飞机上我还一直有一种错觉,感觉还像上次一样,和几个朋友、家人一块约好去见吴老师的。尽管心里知道,他已经走了,但潜意识里还是不愿意接受。直到今天见到他,才意识到真是到了分别的时候了……”芮乃伟眼圈又红了起来。

     对身边的亲友来说,虽然从理智上讲,这样一位走过一个世纪老人的离去,他们或多或少也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们还是不忍。

     “过去他一直说自己要活到100岁,也不往多了说。很多年前,有一次我跟他开玩笑说:‘咱是先活到100岁,别说只活到100岁。’他也开玩笑地回我: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为吴清源做了21年助手的牛力力有些伤感地回忆。

    

     1933年,吴清源与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局。吴清源(右)打出了“三三·星·天元”的新布局,轰动棋坛

    

     1950年,吴清源(左)与同门师兄桥本宇太郎对弈。观棋者为作家川端康成

     11月23日,北京的一群朋友为他举办了一个百岁纪念活动。牛力力在日本提前为吴清源录了一段视频。当时吴清源顺嘴说了一句“阿累嘎多”,牛力力提醒了一下,老人家马上用中文说“谢谢大家”。当天的庆祝会,当这一段视频放出来的时 候,现场掌声雷动。大家都为能听到“棋圣”真实的声音而兴奋。

     “当时策划北京的活动,也没有想太多,就是想为吴老庆祝一下。没想到一周后吴老就走了。再晚一个星期这个活动都流产了。冥冥中真是成全我们。”活动的策划人、电影《吴清源》的制片人刘小淀也感慨,尽管伤感,但这是一个圆满的离去。

     几年前,牛力力与吴清源合作,在《读卖新闻》上写“棋谱”一栏,介绍一些经典棋局的时代背景、分析棋局和一些趣闻故事,专栏断断续续写了6年,而11月16日,牛力力恰巧完成了最后一篇文章。“我一直在想,他连‘走’都要成全大家,像他在世时的性格一样,不愿意让大家失望。”联系起其他片断,牛力力宁愿相信这是吴清源“神”性在世间最后一次闪现。

    

     吴清源在棋盘上挥毫“清福”

     吴清源的一生有很多令人惊叹却又难以理解的“神迹”。即便他已退隐江湖半个多世纪,但关于他的种种传奇从未消失,甚至随着时间流逝而更增加其神秘性。他成长于中国,成就于日本。在日语中,“吴”与“碁”(棋)同音,有人说他天生就是要来下棋的。而博大悠远的中国文化,更是他超越一流棋手的思想资源。

     围棋是一项竞技运动,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项思想活动。吴清源一生历尽坎坷动荡,却在他所主宰的时代里,不仅创造了几乎空前绝后的辉煌战绩,也构建了一个凡夫俗子难以理解、更无法诠释的精神世界。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只是描述他的“神性”,他的传奇,而对他的任何解读、剖析,都有点不自量力。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说:“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情地流逝。”庆幸的是,我们没有处在那漫长的等待期,我们有幸与创造这个传奇神话故事的人有了时间上的交集。

     ⊙ 本文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本期更多内容,请看以下精选目录。

     | 封面故事 |

     无法超越的传奇:吴清源的人生棋局(李菁)

     颠覆者吴清源(李菁)

     旧传统与新规则:围棋的现代化(周翔)

     无法定义的吴清源(陆晶靖)

     吴清源与他的兄弟(蒲实)

     | 特别报道 |

     斯里兰卡,一朵带刺的鲜花(袁越)

     神圣的现代性(袁越)

     佛教的传播与异化(袁越)

     斯里兰卡的殖民时代(袁越)

     从独立到内战(袁越)

     | 经济 |

     市场分析:疲软经济下的牛市(谢九)

     | 文化 |

     艺术:姜杰:被软化的观念(曾焱)

     戏剧:留比莫夫:20世纪最后的戏剧大师(石鸣)

     设计:世界最佳高层建筑:垂直的森林(钟和晏)

     思想:人终有一死(薛巍)

     | 专栏 |

     邢海洋:新资金池里的“天花板”

     朱伟:波各雷黎奇老了

     袁越:人类的饮酒史

     张斌:英格兰DNA

     宋晓军:想买“军工股”该知道什么?

     ? 三联生活周刊

     一 本 杂 志 和 他 倡 导 的 生 活

     微博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 |lifeweek

     官网 |三联生活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