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读:三联书店12月新书书单
2014/12/29 三联生活周刊

     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 三联书店12月书单 -

     以下内容转自“三联书店·三联书情”,微信号:sanlianshutong。

     北大五论

     甘阳 著

    

     北京大学进入21世纪以来,有两次动静很大的教育改革,一次是2003年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一次便是今年的“燕京学堂”事件。相隔近十年的改革虽然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现象,但背后的思路却是一贯的,即去除文化独特性和独立性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从而尽快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的俱乐部。

     这两次事件都招致北大师生(尤其是人文学科)及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一时沸沸扬扬,成为社会公共事件。

     甘阳在这两次事件中都有很引人瞩目的发言,2003年为文四篇(包括访谈);今年为文一篇,综合而成“北大五论”。这五篇文章既有非常明确具体的针对性和论战意识,更是贯穿着甘阳近些年来对中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总体性思考,即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大方向中,如何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如何真正实现学术思想的独立自由,是自胡适以来中国学人所追求的华人大学理念之根本。

     开端:意图与方法

     [美] 爱德华·W. 萨义德 著 章乐天 译

    

     萨义德的早期代表作,曾获首届莱昂内尔·特里林奖。

     作者聚焦肇始于维科的18 世纪末以来西方的文学文化,来探讨“开端”思想在文学批评、方法论和历史分析方面的“意图与方法”。所谓开端(beginnings),是与起源(origin) 相对的概念,“起源是神学的、神秘的和有特权的,而开端则是世俗的、人造的、不断得到检视的。”也就是说,开端作为一种思想,是一种现代的创造性产物,它有意识地产生意义和区别,并为后来的文本提供依据与合法性。

     作者大篇幅论述了18 世纪末以来的长篇小说、19世纪后期发端的现代主义经典和弗洛伊德理论,以及20 世纪中期的各种批评论述与结构主义思潮,是如何在艺术、经验与知识领域赋予“开端”一种权威性和制度化的独特角色的。

     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

     邢义田 著

    

     本书以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交流为主题,将古代中国置于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画卷中,利用文献、考古和图像资料,由近而远进行讲述:前两个讲题以中国和北方草原游牧社会的交流为主,后两个讲题则涉及整个欧亚大陆的两端,以具体艺术表现或物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复杂性。

     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

     董玥 著

    

     今天所认为的“老北京”其实并不很老,它并不是帝都时代的北京,而是不那么遥远的民国北京。今天人们对老北京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历史商业化的产物。北京不仅是政治活动中心,也是各类人群的生存社会。作者关注民国时期北京城的普通人群和日常生活,以“传统的回收”这一概念,对过去与现在、旧与新、物质与文化的北京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

     长影的故事

     王霆钧 著

    

     《白毛女》、《刘三姐》、《平原游击队》、《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 这些我们熟悉并喜爱的电影,都出自同一个地方——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凝结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

     这本小书,记下了长影七十年历程中,一些影片拍摄背后的故事和一些影人的如戏人生。那些欢笑、激情、泪水、彷徨,已随时光而消散,唯有吉光片羽,定格在影像、照片与文字之中。

     烟雨平生蓝天野

     蓝天野 罗琦 著

    

     《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渴望》中温文儒雅的王子涛,《茶馆》中丰神俊朗的秦二爷,《家》中虚伪道学的冯乐山,《甲子园》中饱含家园之情的黄仿吾……蓝天野,这位在舞台上活跃至今的老艺术家,回顾了自己走过的八十多年人生历程。

     缝隙中的改革

     杨善华 阮丹青 定宜庄 著

    

     黄宗汉,黄氏兄妹(黄宗江、黄宗淮、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中的小弟、1948年加入地下党的老革命,1978年年底主动请命到严重亏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就任厂长。黄宗汉在东风厂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然而,改革必然会损害计划经济体制下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诸多矛盾终因1981年作家理由的一篇题为《希望在人间》的报告文学而点燃。

     以往讲改革初期的历史,要么是高层的决策和斗争,要么是讲农村基层农民的决心和行动(比如安徽小岗村),而城市的改革,尤其是企业改革的肇始和实践,则鲜有记录和研究,能看到的,多是文艺作品的反映(比如《乔厂长上任记》)。因此,黄宗汉在东风电视机厂的改革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由专业学者来记录、分析这一过程,使得本书不同于一般的纪实作品,会令读者对肇始于1978年底的“改革”有更深入的认识。

     看穿建筑形式里的诡

     黄恩宇 著

    

     砖材的使用,包含着荷兰建筑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中所经历的争辩、质疑与坚守;犹太隔离区与犹太会堂,呈现的是犹太人在离散历史中的自我认同,以及从压抑到解放的过程;中国泉州的葱形拱式,很有可能是印度莫卧儿帝国漂洋过海的文化移植;德国特里尔的城市结构,可以说是罗马帝国的复制……从传统与现代的虚构藩篱、精神与意念的认同、形式的移植与复制,结合人、建筑与心灵建构来做分析,这本书提供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建筑风景与思考方式。

     活着有多久:关于死亡的科学和哲学

     【加】理查德·贝利沃 丹尼斯·金格拉斯 著 白紫阳 译

    

     死亡并不是反常的事件,相反,有机会活着才是一个奇迹。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没有意识到:组成我们身体的这些细胞,以及它们的运作机制,才代表了真正的“完美”。死亡的原因有无数种,机制也各不相同,作者从中归纳出最常见的几种,并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的奥秘。

     中国自然笔记

     王 石、李云迪 等著

    

     包括王石、李云迪、陆川、石述思、萨顶顶、陈胤希、蒋方舟、李栓科、秦志军、南兆旭、张春旸、吴晓梅在内的十二位“中国自然使者”,奔赴中国十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走访,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每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考察环保现状,分享自然保护的经验,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到保护自然的行列中来,让人人成为“中国自然使者”,共同铸造更蓝的天,更绿的地,更美好的和谐家园。

     ? 三联生活周刊

     一 本 杂 志 和 他 倡 导 的 生 活

     微博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 |lifeweek

     官网 |三联生活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