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通往宁静之旅——生活在别处:尼泊尔
2015/1/27 三联生活周刊

    

     安纳普尔纳:一次不圆满的行走

     要进入一场真正的行走,并不是甩开双臂,迈开双腿就可以了,还需要放下偏见和恐惧。

     作为徒步路线的安纳普尔纳

     TAL是尼泊尔山中的一个普通村落。2015年元月,我在安纳普尔纳山区徒步,TAL是进山后的第一站。我的计划是沿着安纳普尔纳山区的大环线绕行一周。环线共长240公里,但因为随着山势上上下下,曲折环复,也有的说法是总长300多公里。这原本是一条喜马拉雅山脉内山民们的贸易通道。据说在尼泊尔语里,安纳是“大”的意思,普尔纳则指“食物”,所以安纳普尔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大的食物通道。西藏的贸易商人们会从北边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安纳普尔纳山区中的Manang镇,带来盐、糖、粮食,换取尼泊尔山地中最负盛名的羊毛。Manang因此成为安纳普尔纳山区中最大的贸易中转站,尼泊尔商人从各地来到这里,赶着马队将食物运送到深山中如蛛网密布的村落里。

     但这条朴实的食物之路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则是因为它丰富震撼的山景。安纳普尔纳山区可谓是一个山的博物馆。大环线像一条海拔抛物线,从700多米上升到5400米,之后再逐次下降,沿途陈列着不同的山景。TAL这里的山,虽然高度体积都蔚然可观,但还夹杂着大小不一的碎石和植物。再往上,穿过林木茂盛的山间森林,从被雨水冲刷得面目模糊的林间小路中探出头来,可以看到山体渐渐由碎石凝聚成巨大的山崖,崖体上挂着星星点点的白雪,像一面密不透风的厚实盾牌,守护着山前平坦开阔谷地中的村庄。此后山越高,植被愈少,山崖越来越浑然一体,这是雪线以上的山景。

     作为一名2015年进入这里的徒步者,我还有另外一种关于安纳普尔纳更简洁明了的说明。大概每个工业时代的徒步者行囊里都会有一纸行程计划,它就像一项记录工作进程的Excel表,或者是一个徒步流水线上的产品,环环相扣,精确地标注着每天在路上的行走距离和目的地。安纳普尔纳山区早已不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秘境,而是一片多年来被频繁进入的山地,大环线沿途的每一个村庄,每段村庄之间的距离都被千万徒步者的脚步标记过,就像被铆钉摁在地图上一样,拥有毋庸置疑的确定性。出发前,我对自己的行程已了如指掌:这是一段12天的行程,有11段徒步的距离,以及11个歇脚的目的地,最困难的那段会发生在第九天,因为有一段连续11个小时的下山路程,海拔直降1800米,这对膝盖是很大的考验。除此之外大部分天数的行走都是轻松安全的。

    

     一场风雪银装素裹了尼泊尔安纳普尔纳地区小环线沿途的森林,摔着跤踏着林中积雪下山是一件既危险又有趣的事情

     为什么行走?

     走路是一种最古老的身体运动,也是当下一项既算流行但也相当令人费解的运动——它既不是一项特殊的技能,也不指向一个明确的目的。仅仅是对地图上未到之地的好奇心,或者是对自然景色的渴望,有比行走更加便利合理的方式。为什么要来走这么一趟?这是我在安纳普尔纳山中也不时扪心自问,却一直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美国作家丽贝卡·索尔尼曾经写过一本《浪游之歌》来讲述人类行走的历史,对行走做了极尽诗意和浪漫的解读。在这本书里,行走是一种精神产品,类似一种艺术形式。就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音乐、图画、文字,每个时代也有自己的行走。它是最简单朴素的身体运动,但也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社会史,“跟宗教、哲学、景观、都市政策、解剖学、寓言,乃至心碎都相关”。梭罗、卢梭、康德,和平朝圣者们都以行走的方式来完成自己要表达的精神。

     但以上所有的说法对照我在安纳普尔纳的徒步,都不是诚实的解释。我很早以前就想——准确地说是一直梦想——好好花时间去把世界上那些所有经典徒步路线都走一遍。问我为什么想这样做也没法回答,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特殊或者明确的目的,也没有什么得体的、让听者足以恍然大悟地说“确实应该去走一走”的理由,仅仅是一种愿望罢了:背上最必要的生活用品,挺直腰杆,摆动双臂,甩开大步将群山或者田野一气划开。这样的场景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舒服快意,心理得到某种慰藉。

    

     安纳普尔纳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7座,是徒步旅行者的圣地

     “经典线路”

     在很多有关徒步的资料里,都煞有介事地写着“10大经典路线”,“20大史诗级探险步道”这类名头。笼统的排名固然不足为凭,不过但凡入围“经典”的徒步路线,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在山里。比如穿越比利牛斯山脉的朝圣之路、美国最长的步道阿巴拉契亚山脉小道,或者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环勃朗峰线路,以及被称为“10大经典路线”之首的安纳普尔纳大环线。除了山景变幻重叠的美妙之外,山还代表着行走的一种重要精神——反抗。对以速度、效率将世界改造成平的现代工业文明来说,横陈的山脉总是对以标准化一统天下的阻碍。山是一种与现代性相反的地形,它代表着一种与现代性相对抗的封闭的力量。

     安纳普尔纳大环线的形成,也曾是现代人反抗工业文明的标志性成果。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欧美国家登山运动风起云涌的黄金时代,这些山地徒步者们不仅走进欧美大陆的山里,还将“革命”输出到了世界上最浩瀚的群山喜马拉雅中。从上世纪60年代起,安纳普尔纳山区也迎来了纷至沓来的白皮肤嬉皮士们。这场精神解放运动的大本营就在博卡拉,徒步者们从这里走入更深的山中,将原本的乡民贸易古道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经由千万徒步者脚印的连接,大环线于1977年全线打通并促成尼泊尔政府当局对全世界开放。

     因为与现代文明嫁接造就的规律和同质,这条经典线路已经在观念上失去了精神深度。若是以商业社会的标准评判,它就更得不到尊重了。尼泊尔是一个贫穷的山国,工业发展水平大概处在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列。我们在安纳普尔纳山中的一家乡村博物馆里看到一张客源统计表,传统的欧美客人在逐年减少,这两年来山里徒步的游客更多来自亚洲的新兴工业国家——如果按照资本的评价标准,这可不是个好的结果,说明它是徒步市场上的低端产品。在路上碰到的一位韩国徒步者就用颇有些不屑的腔调评价,之所以很多游客选择来这里,是因为这是一个可以名利双收的地方——既物价便宜,容易支付,又有着喜马拉雅山脉的神秘美名,足以满足人对未知世界的虚荣心。

     (本文为节选,作者陈晓有没有按计划走完自己的徒步之旅?行走是否带给她专注的喜悦、专注的悲凉、专注的平静,以及内心深处的宁静?全文请阅读新刊。)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更多内容,请看以下精选目录。

     | 封面故事 |

     通往宁静之旅——生活在别处:尼泊尔

     安纳普尔纳:一次不圆满的行走(陈晓)

     山在山的又一边:尼泊尔游荡记(尼佬)

     尼泊尔的10个宁静居所(尼佬)

     加德满都谷地:灵修之人与灵修之所(丘濂)

     焦虑时代:噪音从哪里来(陈赛)

     走神时代:寻找平静的科学研究(曹玲)

     纪慈恩:走出恐惧(杨璐)

     认识自己,就有了力量往前走(杨璐)

     | 社会 |

     政要:沙特新王萨勒曼(邹珊)

     人物:诗人余秀华:苦痛中的歌唱(李伟、张兰英)

     调查:赴韩整形:“美丽”的迷失(阿润、付晓英)

     逝者:李小文:院士与学者(蒲实、龚融)

     体育:亚洲杯的中国男足(李翊)

     科技:4G时代的和用生活(一凡)

     | 经济 |

     市场分析:欧元区QE登场(谢九)

     收藏:尚古吉金(李晶晶)

     | 文化 |

     文化:庞莱臣“虚斋”名画:藏家的趣味(周翔)

     电影:安吉丽娜·朱莉的《坚不可摧》(李东然)

     音乐:交响乐团的另一种组成方式(黑麦)

     思想:伟大创意的诞生(薛巍)

     书评:“我行故我在”(张德明)

     书与人:伯恩哈德:憎恨面具的写作者(孙若茜)

     | 专栏 |

     邢海洋:“新常态”下第四年

     袁越:口服避孕药会增加脑瘤风险吗?

     贝小戎:为什么把老虎养在动物园里

     张斌:需要两条夏天的腿

     宋晓军:“空海一体战”为何更名

     今日腊八,喝完一碗腊八粥,年就近在眼前了。

     在置办年货的忙碌时节,《三联生活周刊》推出了不一样的年货礼盒,内含『回味』笔记本+书签+2013/2014《最想念的年货》杂志。

     点击 阅读原文,进入微信购买链接。

     也可在 淘宝搜索关键词:三联生活周刊+回味

    

     三联生活周刊

     一 本 杂 志 和 他 倡 导 的 生 活

     微博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 |lifeweek

     官网 |三联生活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