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标准:心意,食材和慢食运动
2015/2/3 三联生活周刊

     寻找最想念的年货,已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我们的记者历时三个月,从南到北再次搜寻全国最具特色的年味美食。让舌尖的游历,抚慰内心对故乡的眷恋。本期新刊,即将新鲜出炉,敬请期待。

    

     绘图/皇小小

     《三联生活周刊》出版年货专刊已经第三年了。第一年,我们去寻找真正的可以携带的年货,无论是正在流行的秃黄油,还是已经快绝迹于江湖的叙府糟蛋,那些腊肉香肠和火腿,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年货里,贯穿其中的是一代代传递的手艺,还有为了迎接团年,家长们大肆张罗的心意。后者,可以说是中国年货的精神支柱。

     第二年的年货寻访就没那么方便了。因为可以携带的年货,种类有限。我们开始以地区为轴线,从寒冷的敖鲁格雅,到海南的崖洲,去看看当地人怎么过年,结果发现,中国人的年,少不得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最应季的菜肴、最精心的烹饪,以及最珍贵的食材,都是我们找寻的新目标。

    

     2013/2014最想念的年货

     年货第三年,目标更清晰。我们选择了以美食著称的若干区域,去认真考察那些可以端上年夜餐桌的菜肴。不过,最终还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什么样的年夜饭,最重要的还是心意——一种对饮食极度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中国的美食系统,每一道关卡都少不了,最好的材料、最漂亮的刀功、最花力气的搅拌、最耐心的烹调。许多年夜菜肴,是以慢炖著称的,炉子上小火煨煮的各种食物,慢慢地散发出香气,等到整个屋子弥漫着那个味道的时候,年就到来了。

     即使逐渐走出农业文明的时代,我们还是留恋着那样一桌大餐。即使现在的年假越来越短暂,准备时间也越来越不充足,但若非万不得已,没有谁家的年夜饭是简陋对付的。我在杭州寻找到的一家热爱餐饮的人家,他们有专门的大晒台放置自己酱的板鸭、大缸的冬腌菜,在他们看来,外面购买的越来越粗糙的食物材料实在是不能满足家庭需求的,所以索性自己奋斗,一切材料的准备全部自己实行。

    

     而且,普通的餐厅里越来越简化烹饪的手法不适合口味。主人告诉我,他们自己从前就经营过餐厅,太知道餐厅的办法。很多菜为了求快,都采取了流水线作业,一点吃不出那些慢工细活的感觉,在家里烹饪,最不急的就是时间,一道模仿餐厅制作的鲍鱼红烧猪爪,光是慢炖就四五个小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家里光大灶就有几眼,冰箱之外,还有冷柜,甚至有专门储存各地干货的房间。

     可是,如今有这样条件的人家越来越少,更多的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不得不走出家门,在外面寻找那一桌充满心意的美食,而餐厅,也意识到年夜饭的重要性,一个月前就开始预订——这些餐厅里,哪些是真正的美食餐厅?或者说,哪些餐厅能和美食家庭比美?能做到超越一般家庭的菜肴?

     这个过去不存在的问题,突然成为我们在年夜饭专刊中的重要问题。

     以我采访的杭州本地餐厅来说,凡是出名的餐厅,一定是要在食材上下工夫的,甚至有的餐厅的厨师,一个月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外寻找好的食材。就拿走地鸡来说,一般去杭州游玩,少不了去周围山上吃只走地鸡炖的鸡汤,主人会当着你的面,从竹林里抓回鸡来,现场宰杀,一派热闹,保证鸡是如假包换的,炖出来的鸡汤也是那么回事。可是真正明白的餐饮界人士会告诉我们,这鸡,其实和阳澄湖的洗澡螃蟹一样,属于这一个月才放在竹林里的,而且吃的还是饲料,这能算真正的土鸡吗?

    

     虾油鸡

     有的餐厅采取了定购制,从山里的小村庄购买土鸡。厨师兴致勃勃向我描绘购买的经历,那是他老家附近的村子,村里离开最近的公路还有几个小时的距离,村庄里只有四五户人家,鸡的养殖不是产业,而只是农民的副业,他们每次绝对不会买多,买多了当地人也许会成规模养殖,他们索性是每周少量购买,有客人预订,那就买上几只。

     另外一家杭州出名的餐厅德明,老板从前做过鱼贩,他告诉我一直到现在,他都会去钱塘江自己选择江鲜。“朋友所主持的高档会所餐厅,一旦采购放出去给别人主持,水平会立即下降。我都是自己去船上挑选,新鲜的江鲜特征,我自己心里有本账。那些江鱼,首先是嘴大,因为野外生存,口要张得大才能保证活下来。其次是亮,好的鱼,一定是出水闪亮的,不像鱼塘的养殖鱼发乌。”在他的眼里,鱼贩买回来放在船上的养殖鱼是蒙混不过去的。

     这种精雕细琢的采购方式,导致了好的餐厅一般都不能大规模连锁。现在餐厅出现的问题,很多是连锁经营带来的,因为要保证低成本,很多连锁酒店采用中央厨房的制度,这样一来,菜就立刻降低了水准,因为采购回来的食材经过处理和统一配送,新鲜度大打折扣。

     食物材料一定要本地化,好的餐厅未必需要有澳大利亚的龙虾、日本的黑毛和牛,反倒是有邻近村庄的蔬菜、离开酒店几百米那家小摊上供应的手工米线。这在未来,会越来越成为一种美食的标准。

     中国各地以美食著称的区域,年夜的大菜,肯定是本地出名的物种,无论是客家的盐焗鸡,还是顺德的鱼生、湖北山地的腊蹄膀,包括杭州的鱼圆儿,脱离了本地的食物体系,那就根本不成为年夜菜。再怎么高级的海外珍品,到了这里也只能唱配角。你可以说这是传统交通不便所带来的遗留状态,但是,美食从来都是味觉记忆,味蕾从小培养了出来,并且一代代流传了下去。对本地美食体系的依赖,是我们的习惯。很多人怀念家乡的美食,其实是因为从小味蕾定型的缘故。

    

     油爆虾是江南老菜,想不到“老头儿”油爆虾以这道菜创了招牌

     本地食材尚需本地处理。一道江南流行的油爆虾,在苏州吃、在杭州吃和在上海吃,三地就是三个味觉体系,稍微增加或者减少一点糖,那道油爆虾就完全是另一个体系的东西。中国美食的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这些微妙的差异——我们再次提出来,拒绝中央厨房的系统,也是这个原因。

     美食也快不得。前面说的虾油鸡,需要浸泡多日,其实很多年菜,都是小火慢炖的效果。就拿全国各地最家常的红烧肉来说,没有几个小时的火候,难以成就这道菜。在杭州吃到的扣肉,一般都是肉蒸数个小时,笋蒸数个小时,两者再合蒸数个小时,等火力把所有的滋味全部集中在菜里,才能体会到人为了吃所付出的决心。快餐厅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进入我们的体系的,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无论是西式快餐,还是现在标准化后,表面装修不错,可是厨房操作基本靠微波炉的很多连锁店。

    

     鲞冻肉是热菜冷吃,因为烧法独特,一点不腻

     我们按照这样的标准,开始了我们在各地的寻访。今年的年刊里最有趣的,其实是我们替读者找到的各地餐厅的指南,刊物精心设计了“美食地理”的栏目。我们选择餐厅有若干标准,其实前面已经反复强调了:首先是本地化食物材料,厨师最好是本地人,不能奢望一位外埠名厨能够在当地做好当地菜,在这个问题上,肯定是“强龙难压地头蛇”的。当地人还不算,他还得颇有来历,最好师傅也是当地人,这种名厨,知道每道当地食物的属性,知道下手的轻重,也知道传递了几代人的口感是什么。

     不过,最珍贵的,还是情谊。我们今年的美食读本,最重要还是希望带给大家读的乐趣,所以我们邀请了大批作家,除了前面提到的盛可以、袁敏,还有黄昱宁、车前子、鲁引弓、王敦煌等,在他们笔下,年的外延升华了,不再是单独的吃,而是绵绵升起的情谊。作者淡豹,给我们书写了一个她与父亲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她这么写道:我们航行于辽阔的海上,亲人是亲近的共同生活的人。亲人并非自然而然,是要不断地亲近着,在日常和仪式性的时刻,如爱人需要不断注入爱情的养分,如同年货是一起过年的决心,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而家是一项选择,以聚拢,以区分,以走近,以疏远,以赶紧回到那个自己认定的家去过年的动作。

     年货,是一起过年的决心,过年,是一起好好准备一顿饭、做一顿饭、吃一顿饭的决心,哪怕明日天涯,此时此刻,还是把心思收起,放在那碗小火慢炖了整个午后的香喷喷的大鱼大肉中。

     ⊙ 本文为节选,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良品】三联手札| 『回味』笔记本

     纸张里承载的乡情是历久弥新的,它不会随时间风干,不会在空气中蒸发,反而在每个人的雕琢之下,愈发会显出独特的韵味。『回味』笔记本是我们精心打造的“最想念的年货”周边产品,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将家乡的味道留在身边。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噢~

     也可在 淘宝搜索关键词:三联生活周刊+回味

    

     三联生活周刊

     一 本 杂 志 和 他 倡 导 的 生 活

     微博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 |lifeweek

     官网 |三联生活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