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东:“神奇”的互联网新兵
2015/3/18 三联生活周刊
神奇工场的CEO陈旭东,之前总是被人称为“IT老兵”,现在要改口叫“互联网新兵”了。上周,他刚刚被评为“2015年中国商业创新50人之企业创新者”,来听听他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陈旭东
“把问题搞明白”
“如果是你的话,你怎么做?”陈旭东随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停止了流动。他却像刚刚走出一步妙棋的九段高手,正翘着嘴角微笑着环视饭桌上的各位,一双小眼睛闪着光。
这是2014年5月,陈旭东接管亚太新兴市场后,第一次去印度出差,他邀请我们同行。在新德里一家中餐厅里吃午饭的时候,他说起自己当年被任命为联想质量管理部总经理时所面临的挑战。1997年左右,联想电脑已经在国内冲到市场第一,但产品质量不稳定却困扰着公司。杨元庆把这个棘手的任务交给了陈旭东,对一直做销售的他来说,质量管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他怎么打开局面?正当我们好奇地等待他的回答时,他却突然把“球”踢了过来。
饭桌上的大部分人是他的下属,气氛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大家开始慌乱地开动脑筋去找答案,有的说要扎根工厂紧盯生产,有的说要向各方人士取经学习。末了,陈旭东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他选择的应对之道:“我去书店买了一堆有关质量管理的书,抱回家看了一星期,研究明白了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是流程标准化,然后对症下药,次品率很快就降下来了。”说完,他照例眯着笑眼看着大家,有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快感。
这是北大数学系高材生陈旭东面对挑战的应对之道。他笑言,自己在联想的职业生涯,屡屡被公司派往最棘手的岗位,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而每一次,他都像解一道数学题一样,把局面拉回原点,找出问题的核心所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我自己搞不明白,就不会找到有效办法,可一旦自己彻底搞明白了,便会迎刃而解。
互联网思维
去年十月,陈旭东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救火队长”角色。联想决定成立一个全新的子公司,以互联网模式开展智能终端和服务业务,陈旭东被任命为这家公司的CEO。接到这个任命之后几天,联想在新加坡举办一年一度的GLT(全球领导团队建设)会议,我们与陈旭东再次见面。
与印度之行的放松相比,能感觉到他仿佛时时在思考事情,虽然招牌式的微笑还在,但肩上的压力不言而喻。晚上,在一家小酒馆里,他跟我们讲起自己对“互联网思维”的研究心得。这也是后来在很多公开演讲中他所不断阐释的认识,面对气势汹汹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应对之道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不必理会互联网,继续专心做好自己的产品,练好基本功,增强自身竞争力,“强者吞噬弱者是行业的选择,与互联网无关”;第二层面,利用互联网工具改造业务流程,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以此改善企业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第三层面,用互联网精神来进行自我革命,“不能只会用工具,而是用互联网精神武装大脑,传统企业要大胆重新定义产品和业务模式”;第四层面,也是最高的层面,重新按互联网模式建立新业务。
那时候,“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人人挂在嘴边的热词,传统制造企业如临大敌,有关新思维与旧思维的争论不可开交。作为中国制造业成功全球化的代表,联想也在积极探索自己的“互联网转型”。一系列探索中,陈旭东负责的中国区是最积极的前沿阵地。
早在2013年底,他就力主成立了联想最早的“数字营销部门”(Digital Marketing),在成立仪式上,他发表的演讲题目就叫《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很快,他就自己亲历亲为,在微信上开了一家微店,并为它起了一个听起来很互联网化的名字——“旭de东东-抢”。之后,我时不时会在微信上看到他发起的各种抢购活动,就连自己搬家淘汰掉的数码产品,也会在微信上搞个红红火火的拍卖活动。2014年7月,他又一手推动成立了联想基于互联网的硬件设备+创业平台的NBD,并一口气发布了智能眼镜、智能空气净化器和智能路由器三款产品。
但是,所有这些尝试,在陈旭东看来,都还停留在第二和第三层面上,是用互联网模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的探索。而在他看来,这仍然不够,“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就像两个山头一样,如果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山头上去看对方,可能永远也跟不上人家,总是担心对方来颠覆我们,那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爬到对方山头上,回头来看自己呢?”陈旭东期待的,是自己所言的第四层面,重新按照互联网模式建立新业务。
陈旭东的主题演讲
不会喝酒的销售大将
于是,便有了那个“十分钟”的故事。2014年中秋节,杨元庆约陈旭东打了一场球,之后一块吃饭,大家讨论着公司能不能单独成立一个队伍来做互联网业务,但也只是说说,谁也没当真。饭后,杨元庆叫陈旭东单聊一会儿,抛出了那个问题:“如果真的那么做,你愿意接手吗?”新加坡小酒馆里,陈旭东描述这个一个月前刚刚作出的重大职业变动,倒有些举重若轻:“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前后不到十分钟。”
果然,跟之前无数个“救火队长”角色一样,陈旭东的开局,仍是那句话,“把问题搞明白”。这听起来有点儿像数学老师,反倒不太像是一个把中国区的电脑销售做到连续五年稳居第一的企业家所言。但如果稍稍深入了解联想在中国的成功之道以及陈旭东的个人经历,或许就不会那么惊诧。
1993年,北大数学系硕士毕业的陈旭东进入联想,岗位是销售。他解释自己的选择,并无太多职业上的考量,反而是要与自己的内向性格对抗。之后,由销售一路做起,陈旭东先后负责西北区、商务部、质量管理部、渠道销售部。2004年底联想并购IBM PC之后,陈旭东被派往新加坡,负责亚太区的渠道销售和消费业务,后来又协助陈绍鹏负责亚太及俄罗斯区、以及联想集团新兴市场的战略及运营工作。2009年,陈绍鹏离开IT界去做联想农业,陈旭东接管了中国区,成为联想集团全球化布局中最关键阵地的当家人。
联想在中国,成功秘诀是其复杂而高效的销售模式,渠道结构如何布局,陈旭东恐怕是最清楚其中玄妙的几个人之一。所以,2009年接手中国区之后,面对已经遇到天花板的销售局面,陈旭东的数学本色再次展现,他敏锐地发现了新机会——“跑步下乡”进入五六级市场。由此,联想PC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由2009财年的26.7%上升至2014财年的37%以上,冠军位置无人撼动。
可是,如此成绩,20余年的销售经历,陈旭东却仍然不太会喝酒,两杯之后就会脸红。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算问题了,陈旭东总会慢悠悠地回应说:“每次碰到这个问题,我就反问他们:客户的需求是喝酒吗?你想想,如果不是,你不会喝,也没关系啊!”
神奇工场
联想内部人评价陈旭东,说他是联想高管里面对新产品最好奇的人,公司每每推出一款新品,陈旭东总是第一波积极试用的人。印度之行时,他就拿着一部刚刚上市的Yoga平板不离手,无论打电话、聊微信,还是拍照、上网写邮件,都用它来解决。陈旭东告诉我们,他现在平均每两个月就要换一部手机,为的就是要时刻保持对前沿产品的敏感度。
去年十月新加坡归来后,很快就听到陈旭东发布了新公司的名字,叫神奇工场。之后,便是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招兵买马,由销售转向全面领导一家新公司,压力自然翻倍,但于陈旭东而言,倒是重燃了创业的激情。
春节前,我们又见了一面。新公司,新股权,新业务,新产品,新品牌,一切都是新的,千头万绪,但能明显感觉到,相比新加坡谈话那晚,他已经找到了方向。饭桌上,他一直在讲神奇工场的未来,智能硬件和软件业务的双重布局,以手机和智能路由器为产品切入点,未来做的是互联网和物联网。今年四月,神奇工场的首款产品智能路由器就要上市,预计到九月,重磅产品新手机也要登场。我们好奇,现在智能手机竞争已经如此白热,他要做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堪称“神奇”?
“如果是你的话,你怎么做?”他笑一笑,照例又把球踢回来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