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晖:有积累才能等风来
2015/3/20 三联生活周刊

    

     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蔡景晖的跳槽。抛弃全球知名旅行指南的中国区代表的光环转投穷游网,他看 中的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才是旅行指南的未来。而穷游网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气质和庞大的用户群,也到了迎风而起的时代。各种因素都指向 一个时势,把旅行指南和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移动互联网联合起来,才是大展拳脚的事业。

    

    


     陆洋:一直有关注到穷游网,在2011年之后觉得动作变得很大,说你们从那时候开始了商业运营,这个契机是什么?

     蔡景晖:穷游网在那个时候已经到了起飞的前夜,从2004年到2011年穷游网和我之前的工作都是一直做出境游的,我们明确感觉到政策越来越宽松,签证越来越容易,出境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件事快到了成熟的时候了。因为开始说实话,2004年的时候市场很小,你只能玩票去做,到了2009年、2010年能感觉到水逐渐热了,2011年必须要做点事情了,那么就必须把规模做大,要有投入,所以我们开始融资,走商业化运作。

     陆洋:刚才您提到穷游之前的工作,我们知道是一本世界知名旅行指南的中国代表,据说是世界上最让人羡慕的工作,那么为什么要跳槽?

     蔡景晖:外界觉得这个工作特别让人羡慕,拿着澳洲工资在中国生活,有30天带薪休假,等于说随便走哪儿都不用请假,但实际上我不快乐,因为我想做的事情做不成,觉得被困住了。虽然前东家的份额在增长,可是全球范围内纸质指南在衰落,因为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之后,人们习惯在手机上解决信息问题了。它也做了手机端的APP,但是下载是收费的,相当于卖信息来换取价值。这个模式在没有版权意识的中国是行不通,中国的习惯是依靠非常好的信息去引导消费来换取价值。这个商业链条我跟老东家提过许多次,可是很难推进,内心非常难受。因为这个品牌是我带到中国来的,旅行指南的未来不可能是在现在这个形式的平台上,我眼看着机会在丧失。

     最郁闷的时候,我去南极待了一个月,说起来有点矫情,但这是真的,我看着南极漫长的日落,把事情想清楚了,抛去这些外人看起来的光环,做自己想做的,符合趋势的事情,刚好穷游网有事情找我,我们一聊,非常契合,就到了穷游。

     陆洋:等于说以您的行业经验和对大势的判断,您觉得旅游指南的形式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必须要做出变化,这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也是一个淘汰的门槛,那么您要做的穷游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蔡景晖:我没法想象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近期希望它能像当年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保持一个自己的风格,同时给大家旅行提供信息、折扣、各种麻烦事儿的解决方法,让大家玩的更容易,只要玩的好,其他不用操心。短期内拿着穷游的app出去,能从我们的平台上获得最想要的东西,让旅行决策变得容易。远期的话,穷游在所有旅行网站里有特别明确的喜好和价值观,我们未来希望把它做成类似生活方式的东西,穷游的产品就代表这一种态度。

     陆洋:您对未来的判断和自己的职业方向说完了,我们来说说穷游网,它在商业化运作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您选择在穷游继续实现你最初进入旅游行业时候的理想,一定是有原因的。

     蔡景晖:穷游刚建立起来我就有了解。那时候我在前东家的公司需要看中国哪些是旅行者的社区,当时我发现它很小,但是人气很旺,因为很有用。我在欧洲注意它之后,想跟它合作活动,结果它只有一个人在运营。它一直到2011年就是个纯BBS,但是它传递了一个很好的社区精神,就是人们来这里分享旅行体验是希望可以帮到其他人的。现在网站上很多发贴的人还会用这样的词句开头,我今天发贴是为什么,因为我当年旅行的时候在这里受到了诸位前辈的帮助。这个传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一个互助的平台,实际上,穷游作为公司它退在后边,穷游社区的一群人在彼此帮助。

    

     陆洋:您前面说2011年是穷游起飞的前夜,那么2004年到2011年的漫长时间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就是您曾经说过的“厚积,薄发”,能具体讲讲这个过程吗?

     蔡景晖:穷游的模式是用户信息互助。所以第一,我们沉淀下来大量的核心用户。他们认可穷游的价值观,就是选择的自由,可以住豪华酒店也不拒绝青年旅舍,在乎的是这件事能够带给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价格本身。他们都是比较特例独行的,但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人。第二就是沉淀了大量的有用信息。我加入穷游的时候,穷游有600多万篇帖子,这个不但数量大,而且价值非常高,因为穷游最开始是由留学生做的,留学生用的网站,它是从国外再传到国内的,那么在当地生活的人提供的信息,准确和有用的程度高于国内出去短期旅游的人提供的信息。直到穷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还有20%的国外的用户,这在国内网站里是独树一帜的。早期如果你百度一些比较有深度、只有当地人才可能知道的关键词,出来的都是穷游网上的信息。

     陆洋:有了大规模的用户和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做“搏发”?

     蔡景晖:今天这个时候跟两三年前又不一样,从资本市场就能看出来,大量资本在这一块儿,因为中国人的生活到了这个一阶段,出境游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成了风口,风来了,机会起来了,很多事情都可以做。我们坐拥很多资源,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选择做什么,从前的积累很重要,它告诉我们哪些是核心优势,顺着这个核心优势做会做好,哪些不属于我们,连碰都不能碰。

     陆洋:这个风口除了吹来“出境游”的风,大概还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吧,特别是旅游指南这样的产品,面对这个转变有哪些“搏发”的机会?

     蔡景晖:移动互联网确实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机会。PC时代我们也希望给穷游用户提供好的服务,可是做不到,他出行之前我们能够提供很好的信息,可是在出行之中,穷游和用户属于失联状态,他遇到的问题我们无法实时解决,他的使用习惯我们也不知道,他打印出来穷游锦囊喜欢看哪一页我们无法了解,那个时候,我们大约只能做现在服务的五分之一。而旅行天然就要跟移动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从用户想旅行一直到旅行结束,都处于互动状态,不但可以提供在线信息和导航,甚至设计有类似于聊天室的产品,同时有在当地成百上千的网友,可以互助解决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从前出国,大家习惯把电话留着,因为怕国内找不到人,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微信联系,所以可以换当地上网很便宜的电话卡,在线服务就更加普及了。

     陆洋:业界评价穷游网的用户黏性非常高,您也提到了这是穷游网多年积累的宝贵资源,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蔡景晖:我们描述了一个典型用户,就是把穷游的大数据都归纳到一个人的身上。女孩子,30岁左右,生活在上海,月收入2万左右,要么有留洋背景,要么在外资公司工作。我们70%的用户是女孩子,说明中国出行这件事大部分是女孩子做主的。穷游专注于出境游,它是有门槛的,需要一定的收入和自由度,所以年龄,月收入这些来自于这个数据。我的用户上海最多,可能上海在自助旅行方面更发达。

     陆洋:穷游网自身发展的经历特别契合“厚积搏发”的精神,那么从您的角度上,如何理解这四个字?

     蔡景晖:对于个人来说,一开始要清楚内心想要做什么,并且围绕它去坚持。这个过程中可能是寂寞的。有喝彩声很容易往前走,可是没有喝彩声的时候你能不能坚持住,这是一个内心锤炼的过程。其实我在南极最典型,要不要把光环抛掉,要知道什么让你开心,什么是最珍视的东西,一遍一遍的问自己,锤炼内心,我要的最简单就是我得开心,我入这一行最初是为了让中国人有更好的旅行体验。这些是从前的工作无法给我的,我明明白白看到未来是什么样,我找一个新地方把这件事做下去。有了这样的厚积,才有今天搏发的时候,坐到了风口上,等到风起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