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的尼泊尔古建筑:能否重生?
2015/4/27 三联生活周刊

    

    

     此次尼泊尔8.1级地震,是本世纪第五次8级以上大地震,除了与大多数灾难的严重后果一样——伤亡惨重(目前已超过3000人遇难),随之而去的,还有处于加德满都谷地塌毁的古建筑群。

     据自媒体人“悟空”的统计,目前受损的14座古建筑中,有12座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列,其中包括比姆森塔(Bihmsen Tower)、帕坦王宫建筑群(Patan Palaces)和斯瓦扬布寺(Swayambhunath temple)等著名历史遗迹。8座建筑完全坍塌,其他6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这些古建筑年代久远,早已濒危,近期仍有余震的可能性,它们的命运依然令人担忧。

    

    

     比姆森塔(Bihmsen Tower)

     消息一出,去过尼泊尔旅游的网友纷纷po出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表示怀念与惋惜。在情怀之上,这些建筑所承载的文明的磨损,或许是更值得祭奠和挽救的对象。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管波克娃(Irina Bokova)已经发出声明,表示准备协助尼泊尔从巨大的灾难中重建,包括历史遗迹及加德满都谷地的建筑。与普通建筑物摧毁后的重建不同,实用性和功能性并不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何复原这些文化遗产中的历史信息,如何让人们接受重建后的“古建筑”,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未逃过此劫的迪路迦摩罕纳拉扬神庙(Trailokya Mohan Narayan Temple)和法希得噶神庙(Fasidega Temple)下图:

    

     从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来看,经过测算和考量之后,一旦决定要重建或修复,通常会采取“原模原样”复原的方式。这种方式,也有其荒诞之处:即使是重建,也不过是历史的一个翻版模型。“所谓‘原模原样’的重建方式在二战之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济大学建筑遗产与再生方面的专家陆地教授告诉我们,像这种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重建有两个标准,一是根据原来的史料,把原来的历史信息保留下来;二是采取各种手段,确保留存下来的真实性。无论是选择怎样的重建方式,人们都会怀着看“假古董”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建筑。同样,在建筑遗产保护行业中,对“真实性”的争论也从没有停止过。

     在过往重建的历史遗迹中,多半是毁于战争。几乎夷为平地的华沙老城,在二战之后经历了20年余年重建,最终还原出一个与战前几乎一模一样的华沙老城,创下了“华沙速度”。由于重建之前保存有相当完备的数据资料,几乎所有建筑、街道也都留有精确的测绘图,为了防止人们有看“假古董”的心理,所有重建的建筑前面都放了一块牌子,写明什么时候毁的,什么时候重建的,这座重建的华沙城最终被写进了几乎拒绝重建物的世界遗产名录。

    

    华沙老城

    

    重建后的华沙老城

     然而,华沙老城的重建存在一个问题,原来的材料都没有用,所有毁坏的材料都扔了,完全用采用新材料重建,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座在仿古上做到近乎完美的新城。

     而最近几十年中,一个新理念应用于古建筑修复中:尽管建筑被毁,但只是形式上的摧毁,相当多的材料结构还是留下来了,重建时则会把这些材料尽可能的都用上。新旧材料拼在一起进行重建,像德累斯顿的圣母堂就是这种重建方式,甚至不需要立牌子说明是重建,建筑本身由新旧材料混在一起,古旧的部分和新的部分区分度很大,一目了然,这也是确保建筑真实性的一种手段。

    

    

     德累斯顿的圣母堂

     对于眼下的尼泊尔古建筑群来说,损坏的程度几乎是毁灭性的,程度最轻的也是顶部坍塌。这些建筑都是大多建于200年至500年之前,采用砖木结构。通常来说,这种混合材料的建筑和单一材料的建筑相比,抗震性略差,而砖石结构又比木建筑的榫卯结构的抗震性差,经历8.1级的强震和多次余震之后,能幸存下来的多半也需要好好修复一番。

    

    

     同样在被损毁名单上的老皇宫(Hanuman Dhoka)上图和卡德辛布佛塔(Kathesimbuh Stupa)下图

     同样是毁于地震,2003年底,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伊朗古城巴姆遭6.3级地震,震中离城市很近,震源离地面仅33公里,杀伤力巨大,几乎所有建筑被毁,31000多人死难。巴姆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土砖结构城市,土砖结构比砖木结构更易摧毁,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地震前后的巴姆城

     在地震之前,巴姆就是一个旅游小城,全市八万人口中大多从事旅游业,因而在城市摧毁后,政府仍以旅游业为基本方向进行重建,在伊朗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巴姆慢慢重建起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重建费用高达10亿美元。而在重新定位的旅游业中,“地震”成为了“古老文明”之外的新的标签,吸引着更多充满好奇心的游客。

     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加德满都的知名度要大过巴姆,以它为中心的辐射面也更广,在这次地震之后,它必然也会贴上新的标签。但对于当地的佛教徒和前去朝圣的人们而言,这些建筑的意义又远大于此。是否重建,如何重建,在这个“震后救援黄金72小时”内,暂且还不是最为重点的问题,但却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最长久的问题。

     ┃被毁名单中的余下建筑原貌

     - 博大哈佛塔 Boudha Stupa -

    

    

     - 供奉毗湿奴的小型印度教神庙 -

    

    


     - 瓦斯塔拉杜迦神庙 Vastala Durga Temple -

    

     - 玛珠庙 Maju Deval -

    

    


     - 摩诃毗湿奴神庙(Mahavishnu Temple) -

    

    


     - 尤加纳兰德拉?马拉(国王柱像) -

    

    


     (图自网络)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