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上放牛?慢牛,才是健康的股市
2015/5/13 三联生活周刊
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健康的牛市可以让财富神话重回人间,让一个个普通人的“中国梦”更接地气。

2014年5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工作的任泽平选择辞职下海,去了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担任首席宏观分析师。现在说起来,他对下海的这一时间节点还带着几分得意,因为“5月份下海,7月份股市就涨起来了”。问及“下海”的原因,任泽平坦率相告:“我判断新一轮牛市就要到来了,不想错过。”
任泽平判断牛市即将到来的依据何在?秘密在房地产。根据他的研究,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开始出现,触发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改革提速,货币宽松和财政加码,并引发了居民大额资产配置的变化,大家开始把钱从房市撤出,投入股市。
当然,这一轮牛市能持续多久,能否发展成一轮健康的“慢牛”,还都是未知数。挑战不言而喻,对内,中国经济仍然在加速探底。任泽平研究发现,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的宏观数据与微观经济数据出现了明显的背离,比如GDP增速在7%至7.5%之间窄幅波动,但是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和粗钢产量都在加速探底。“这说明宏观数据可能有水分,短期内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兜底,但最终还是要通过改革走出来。”任泽平分析,“宏观经济今年能否见底,取决于三个标志性事件。首先是企业融资成本能否降下来,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在高利率下复苏。其次,改革能否放活微观实体。注册制、简政放权、减税,能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经过前面两年的酝酿和筹备,现在就看那些重磅改革措施能否落地。第三,是汇率如何调整。”

纽约证券交易所
●慢牛的养成
2011、2012年,曾有一段短暂的新股破发,新股中签率从不足1%直线飙升,最高达到65.5%,已经过会的八菱科技因询价机构不足20家而不得不终止发行,这在A股新股发行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此时,证监会一如既往,仍以停止IPO应对。殊不知,改革的最好时机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市场低迷,再大力度的改革引起的恐慌不过尔尔,市场也不会归零。
市场化不足导致了寻租盛行,侵蚀市场根基,注册制改革是培养“慢牛”的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推动IPO注册制,也佐证了从管理层到投资者对股市症结的判断。这是战略高度的制度设计,而从实施的角度,要把A股市场从“快牛慢熊”模式调整为“慢牛快熊”模式,最好也从新一轮牛市开始。否则,市场又可能浪费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的时间。至于在“快牛”的顶峰若再套牢一代人,使他们对股市的直观感受变为“慢刀子割肉”的疼,在老龄社会即将到来的时刻,无异于错失了历史性机遇。
亚洲金融危机前的韩国,银行主导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发展严重落后;政府主导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其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资本项目开放失序,有效监管手段缺失,最终资产负债出现严重的期限错配,财团财务结构迅速恶化,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危机后韩国政府对资本市场进行了彻底改革,大刀阔斧,仅一年时间,直接融资比重即从29%飙涨至62%。韩国的股市非但没有垮塌,反而从此变得稳健。韩国的资本市场改革,最让人感佩的是扩大了外国人的股票投资限额的力度和速度,限额由过去的7%一下子增至50%,对单一股票的投资限额也由过去的26%扩大到了55%,并在一年内逐步取消对单一股票的限额。相对而言,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资本市场改革目标,到沪港通开通,历时将近一年,而注册制的推出,还因《证券法》需要修改而至少还需半年时间,算起来,距十八届三中全会足有两年时间了,时不可待。A股的“快牛”,最长时间跨度也不过两年零4个月。
中国股市的政策演变,一直采取渐进式改革,给A股灌注了强势的政策市基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性措施,铸就了A股35年始终不能成熟的状态。一次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和雷厉风行的实施就变得尤其迫切了。
印度股市的长期牛市,就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场彻底的资本市场改造。在众多资本市场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以信息公开制取代实质审查制,在一般发展中国家,这种发行体制的蜕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准备,而在印度,发行体制的转换则是水到渠成。原因在于,印度的资本市场已有百年历史,无论是市场结构、制度建设还是投资者素质,均已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当然,印度发行体制的转换与其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职能定位也有关系。印度是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除制定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的基本框架之外,它在更多时候充当服务者的角色。

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内,投资者专注行情的情景
●4000点上放牛
巴菲特对美国股市做过统计,总体上,美国股票净资产的回报率持续在12%的水平,多年来,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回报率与此相似。因此,巴菲特认为股票和债券没有什么区别,12%,就是“股票的息票”。中国股市的净资产增长和净资产收益率,也颇为相似,甚至超出。
海外市场,无论成熟与否,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投资者给予股票的估值也有着相似的价值中枢。长期而言,20倍的市盈率大概是一个价值中枢。当中国的资本市场与海外市场接轨后,相信也会达到这样的估值水平。
时间倒流到2007年,当市场各方呼吁以慢牛取代快牛时,上证指数已经高达4000点,与今天的指数站在同一个高度。不同的是,彼时的上市公司规模尚小,盈利也没法和今天比。当沪指摸高到6124点时,上证指数的平价市盈率达到81.02倍。如今,扣除银行股后,A股主板平均市盈率30余倍,远没有当时的市场凶险。慢牛行走于30余倍市盈率的市场,颇有回旋余地,但前提条件是,市场就此休养生息,结束疯涨。否则,对A股而言,恐怕又是失去的若干年。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更多内容,请看以下精选目录。
| 封面故事 |
中国资本市场再定义——牛市改变中国(魏一平)
大众创业与牛市未来
专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周皓(魏一平、刘畅)
快牛!慢牛!(邢海洋)
注册制会带来什么?(谢九)
“草根企业”的新三板之旅(庄山)
中国股市的斗牛士们(刘敏、魏一平)
| 社会 |
手艺:西藏林芝:民艺的微光(丘濂)
人物:张树鹏:如何学飞(吴丽玮)
| 经济 |
收藏:随缘斋小趣(李晶晶)
| 文化 |
文化:权力的物化: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王紫祎)
话题:J.K.罗琳的新书和贫困写作现象(张月寒)
话题:Uptown Funk以及“旁若无人跳舞”的最高境界(张月寒)
戏剧:《伐木》:当理想和出路都不再存在的时候(石鸣)
电影:《念念》:张艾嘉的深情(石鸣)
电影:星球大战,超越了时间的太空神话(李东然)
时尚:阳光动力的清洁能源宣言(杨聃)
思想:通往品德的道路(薛巍)
书评:桑塔格的自我激励(乔纳森)
书与人:瑞察·欧贝瑞:海洋馆里没有真正的海豚(孙若茜)
| 专栏 |
邢海洋:超级“充电宝”
苗千:对暗物质的新探索
贝小戎:你的头部能够承受多大的冲击?
张斌:最正常的240亿美元富翁
宋晓军:普京的“阿玛塔”杠杆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