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杰”帕格尼尼:用情人的肠子做琴弦
2015/5/27 三联生活周刊

     自小提琴在意大利诞生以来,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傲视欧洲两个半世纪后终至衰落,尼科洛·帕格尼尼是这一传统中最杰出的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大师。175年前的今天,这位大师离开人世,年仅58岁。

    

     帕格尼尼儿时的画像

     毫无疑问帕格尼尼是个音乐天才,3岁学琴、9岁登台、12岁开个人独奏音乐会,演奏的曲目是自己改编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歌曲《卡玛尼奥拉》的主题变奏曲。他学琴基本上是无师自通,他自己写道:“在练琴过程中,我不知道片刻的休息。我掌握了一些新的、迄今为止不曾有过的弓法和指法,使演奏既响亮又悦耳动听,这将令听众惊叹不已。”他曾求学于一些老师,比如帕尔马的“首席提琴家”亚里亚德罗·罗拉,后者听完他拉琴之后的反应是:“我还能教你什么呢?”这个时候的帕格尼尼,尽管天资出众,但年纪轻轻,尚未成为日后人们口中传诵的“怪杰”、“用情人的肠子做琴弦”、“与魔鬼交换了灵魂”的小提琴家。

     要说前人对他有什么影响,或许对他直接影响最大的就是洛卡泰里(1695~1764)。1799到1800年,在第二次反法同盟和拿破仑的军队在意大利北部胶着的时候,小提琴演奏已经在意大利当地小有名气的帕格尼尼却从人们的视野里“神秘”消失了两年,再出现时,便已带着他最有名的、被誉为小提琴的“新约·圣经”的《24首随想曲》(“旧约·圣经”是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这部《24首随想曲》正是在洛卡泰里的《24首随想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洛卡泰里或许是第一位致力于研究小提琴演奏技巧的作曲家,尽管巴洛克时代的小提琴琴颈和指板都偏短,不可能实现较高把位的演奏,持琴姿势为将琴靠在左胸胸口,左手无法获得解放,洛卡泰里还是在种种束缚之下写下了他对小提琴演奏的大胆设想,他的《小提琴艺术》在当时的条件下基本上是无法演奏的,因此写完之后就变成了“抽屉音乐”。帕格尼尼是真正理解了洛卡泰里这些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第一人,而他自己也正处于一个欧洲社会革新和小提琴演奏革新的时代转折点上。

     19世纪的头10年,小提琴演奏中一种新的持琴法形成了,新的姿势和现今的演奏姿势很相似,最大的意义在于左手获得了自由,不仅可以完成较高把位的动作(比如十七、十八把位,比较一下,维瓦尔第现存的作品中没有一部要求的把位超过第八把位),也可以完成连续变换的双音、和弦、泛音、双泛音等等难度较高的技巧动作。从莫扎特开始,作曲家们往往在协奏曲的第一章之后,专门为小提琴写上一段华彩乐章,这段华彩便是演奏家展现个人技巧的最好机会。

     1810年,正是帕格尼尼辞去意大利卢卡公国宫廷音乐总监、开始作为自由音乐家而谋生的那一年。从1810年开始,他成为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专职旅行演出的音乐家。此时,他手上已经拥有了一把制琴大师朱塞佩·瓜内里制作的名琴。帕格尼尼将这把琴命名为“加农炮”,可想而知它的声音的戏剧性有多么强烈,力度有多么响亮。

    

     帕格尼尼漫画像

     1810到1828年,帕格尼尼主要在意大利国内演出,进行了两次意大利巡演,从1828到1837年,他的足迹开始踏出意大利,巡演地包括奥地利、匈牙利、德国、法国、英国,其中1828到1834年这7年,是他旅行演出最辉煌鼎盛的年代。他的音乐会秉承了意大利音乐中的源远流长的“炫技”(virtuoso)传统,并把这个概念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大陆。“炫技”一词来自意大利语,在16、17世纪可以指在任何知识、艺术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直到18世纪晚期,才逐步缩小到特指音乐演奏方面的纯熟技艺和绝佳天赋。歌剧在意大利的诞生和兴盛是“炫技”传统的一个典型例子,而帕格尼尼正是营造这种能把人感染得如痴如醉的现场气氛的高手。他一边保留了小提琴的“优美和歌唱性”,一边将这种“歌唱性”加以浪漫化和现代化。古典时期的意大利小提琴学派对小提琴的声乐式审美标准到18世纪晚期早已变成了小提琴演奏发展的束缚,这种标准要求小提琴声音必须达到一种“理想的美丽和纯净”,因此不允许有戏剧性对比强烈的音色和音量变换,一切滑奏、揉弦都在禁止之列,也不可以演奏“流于肤浅”的泛音,不允许左手出现任何“反自然”的姿势,因此只能使用小提琴的中音区,而无法发掘高音区的表现力。帕格尼尼大刀阔斧地将这些“古典”要求一一破除,从他之后,演奏小提琴时左手可以拨弦、演奏泛音和双泛音,右手可以跳弓、抛弓、波浪弓、连续快速地跳弦,一弓连奏24、48个音符或连续4个八度的快速音阶。自小提琴诞生几个世纪以来,左手和右手的技巧发展一直很不均衡,右手的弓法技巧远远落后左手的指法技巧,帕格尼尼正是以创造了各种新颖的弓法而奠定了自己的技术大师地位。

     当帕格尼尼在欧洲巡演之际,欧洲小提琴的学院式教育刚刚起步,1795年,全世界第一所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才成立,帕格尼尼的音乐会无疑给了欧洲的小提琴教育以极大的刺激。当帕格尼尼的巡演目的地还局限在意大利国内时,他的《24首随想曲》手抄本传到了巴黎,巴黎音乐学院的专业小提琴教授巴约、贝里奥、阿本内克等人看了这如同钢琴谱一样的小提琴谱之后,一致认为这是一场骗局,因为他们之中谁也不能演奏。帕格尼尼因此而把《24首随想曲》列入了他在意大利的音乐会的节目单。欧洲各国的小提琴教授、演奏家纷纷亲自赶往意大利,观看他的演出,要求和他比赛。“当欧洲小提琴界首屈一指的教育家惊服于帕格尼尼的演奏、演奏家在比赛中输给帕格尼尼的消息一经传开,爆炸性的新闻迅速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全欧洲上到小提琴专业人士、下到普通市民,都纷纷渴望看到帕格尼尼的演奏。”

     1831年3月,帕格尼尼首次在巴黎登场,全城万人瞩目。巴黎的报纸赞颂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并说“哪怕倾家荡产,我们也要去听帕格尼尼的音乐会……让母亲们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去吧,这样,60年之后,他们就会骄傲地向人宣布,他们聆听过帕格尼尼的演奏”。

     帕格尼尼靠这些公众音乐会赚得盆满钵满。他以自由音乐家的身份做到了经济独立,而且死时留下了大量遗产。看起来他深谙靠自己才华的生财之道。在音乐会上,他不仅靠炫技叫座,还有意无意地运用绯闻和奇装异服来吸引眼球。由于害怕被抄袭,他有不留乐谱的倾向,在协奏曲中,由他独奏的小提琴部分的乐谱从来都是保密的,排练结束后也及时将总谱收回,以免被人誊写下来销售、印刷。他在演出时也从不视谱,这造成了他的音乐会的另一个噱头,即每一次演奏和前一次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帕格尼尼总是即兴地进行自由发挥。他生前拒绝出版自己的作品,只出版了《24首随想曲》、两组共六首小提琴与吉他的奏鸣曲,两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其中《24首随想曲》的公布还是为了炫技的宣传需要。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