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玄奘路,寻找更远的自己
2015/6/23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5月22至26日,广汽丰田汉兰达作为首席合作伙伴的“第十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让来自国内外43所主流商学院的近2000名EMBA商界精英回归戈壁、回归初我,经过四天三夜,穿越112公里戈壁的洗礼升华出“我可以更远”的人生真谛。

玄奘之路上的生命升华
大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天,中原地区遭受霜害,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大量灾民涌出了长安城。逃荒的人群中夹杂着一名僧人,他就是玄奘。这一年玄奘27岁,却已名声在外,被称为三藏法师。经多年研修佛法经书,玄奘觉得前人翻译的佛经纰漏甚多,仍有许多重要的经典没有传来中国,于是他立志前往印度深造佛学,取回真经。
这一程,玄奘创造了人类探险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用了3年的时间,经新疆、绕行中亚至印度,历128国,总行程近2万公里。玄奘这样描述他的西行之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白日酷热似火,夜晚寒冷刺骨,狂风肆虐,沙尘蔽日。1300多年后,如今这些严酷的气象条件依旧存在,而作为后人,为了将玄奘“理想、行动、坚持、超越”的精神薪火相传,从2005年至今的10年间,来自国内外主流商学院的近8000名EMBA商界精英每年都会回归戈壁,经过四天三夜,穿越112公里戈壁的洗礼,重走玄奘之路,收获超越自我后的生命体验与升华。同济大学的一位“戈友”这样回顾:“这是一次看似简短却又漫长的旅程,它重重地在我的人生路上划下一道又深又宽的车辙,永不磨灭,并将不断泛起,直至生命的终点。”
以脚步丈量理想与坚持
2014年,是52岁的国企高管董辉人生经历中极其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从首次徒步戈壁到学习长跑,从山地越野到公路马拉松,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收获了一份又一份的欣喜与真情。
踏上戈壁滩,重走玄奘之路,对于当时体重96公斤的老董来说,犹如心血来潮的一场酣梦。在老董的生活里,每日朝九晚五的职业生涯近乎是他的全部。直到“玄奘之路第十届戈壁挑战赛”(以下简称“戈十”)体验日当天,他依旧期待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情画意以及戈壁上的黄沙、绿洲、胡杨和雅丹。当他与光华学院的同学一起徒步戈壁滩28公里后,身体不可自控的沉重与疲惫感让他始料不及,但心中“我可以更远”的声音却让老董自此留下了“没走过瘾”的心结,点燃了他壮年时对户外运动的理想与豪情。此时,与27岁踏上西行之路的玄奘相比,老董已年过半百、头发斑白。尽管长跑爱好者中80%是年轻人,像他这样50开外的,更属凤毛麟角。在老董第一篇运动札记中,他这样写道:“冲动没有让我成为魔鬼,却一不留神成了励志的典型。”用他自己的话说: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是无界限的。
时间一晃而过,2015年,“戈十”如期而至。一年中,在北大光华100多名“戈十”训练学员里,老董虽为年龄最大的一位,却也是参加训练最多的一位。其间,大学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任何运动项目的老董还参加了两次全程马拉松和两次半程马拉松。2014年末,他被任命为北大EMBA光华学院“北方户外俱乐部”的副会长,体重减少了11公斤。成为队友心中名副其实的“励志哥”。
“戈十”中,老董成为了光华学院收尾小队的队长,负责保障每一名队员安全抵达营地。赛程的第2、3两天是他最煎熬的阶段,脚上数不清的水泡、严重的背椎疼痛、腰和小腿灼烧般的酸痛、高达60摄氏度的地表温度,仍让他铭心刻骨。老董无力与“戈友”们一起高歌或高喊口号,他说:“望着前面遥不可见的营地和无垠的戈壁,我只有死死地盯着脚下的黄沙与砂砾,心中盘旋着一个声音:我可以更远!我一定要走到终点。”
同小队中,有两名队友在赛程第1天便出了问题。一位因严重过敏小腿水肿几乎无法行走,另一位因腰部扭伤步履维艰,在他们一瘸一拐行进的路上,广汽丰田全新汉兰达犹如体型健壮的“大汉”全程护其左右,一路相伴,随时准备接应出现意外状况的“戈友”。但这两位队友心里清楚,一旦坐进汉兰达舒适宽敞、冷气十足的车厢,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比赛。当天他们仍坚持抵达了营地,经过队医的简单处理,两人最终毅然决定,绝不退赛!“戈十”结束后,董辉回想起这两位队友,心中是无限的感动和敬意,“他们也是英雄”,他们以行动诠释了“理想、行动、坚持、超越”的玄奘精神。

“我可以更远”的自我超越
与老董一样,上海复旦商学院40岁的EMBA学员王锋今年也是首次参加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2014年11月,王锋第一次接触长跑,但自此他尤如初坠爱河的毛头小子,对长跑产生了不可自拔的感情。尽管复旦聘请的国家队教练杨教多次劝告王锋:“没有才跑步这么短时间的人去参加马拉松的!”但与老董相比,王锋不仅有年龄的优势,加上他平时打羽毛球与高尔夫的运动经历,让他在长跑的路上进步极快。从2014年11月开始跑步到2015年1月以2小时17分的成绩完成厦门半程马拉松,两个月的时间,王锋便实现了自我的首次超越;2015年3月,他以4小时21分的成绩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全程马拉松赛程;一个月后在扬州半程马拉松中,他顺利将半马成绩提升到了1小时53分。在追逐长跑理想的路上,通过一次次的自我超越与挑战,王锋对“戈十”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但当他抵达戈壁时,戈壁滩以高达40摄氏度的高温“热烈”地迎接了自信满盈的“戈友”们。王锋和队友面对的,是戈壁滩的砾石硬土、骆驼刺、盐碱地还有路不成路的天然地形,加上高温、烈日和肆虐的狂风沙尘。在赛程的第1天,一股股热浪便已将几十名选手击倒。另一方面,虽然据官方直线测算赛程全长为112公里,实际据王锋估算,完赛赛程能达到135~140公里。四天下来,他相当于跑了两天的半马和两天的全马。作为进步“神速”的学员,王锋在“戈十”中担当了复旦最快小队——“尖刀排”排长的职责,这意味着他与尖刀排的9名队员要放弃平时的跑步习惯和训练技巧,更多地关注同队队友的情况,全程跑跑停停,时而还需要折返到队尾扶持体力较弱的队友。“对于一个跑者而言,走到营地比跑到营地折磨百倍”,小腿和脚底的酸痛,一路挑战着他们忍受的极限。而到达营地后,为了保存A队队友体力、照顾尚未抵达营地的B队队友,尖刀排的成员还要担负起为大家搭建帐篷的职责。回想起尖刀排的每个人,王锋仍十分动容:戈壁气候异常恶劣,每日赛程结束后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暑现象,但尖刀排的9名成员每天为队友搭建几十顶帐篷而毫无怨言。
尽管如此,当初玄奘法师孑然一身立下“宁就西而死,岂可东归而活”的誓死之言,成为他和许多“戈友”心中坚持向前的力量。王锋说,相比于玄奘,他还有队友的相互扶持与惺惺相惜,广汽丰田汉兰达和组委会的充足补给和保驾护航。他坦言,EMBA的学员大多是企业主、上市公司老板亦或企业高管,平时可用“养尊处优”来形容各自的生活。但对于所有敢去戈壁滩走上一遭的人来说,便已成了英雄。“戈十”的终点让王锋刻骨铭心,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来自哪所院校,在抵达终点后,所有人都抱作一团痛哭流涕。眼泪是坚持超越自己后的感动,更是对戈壁滩上无界限的“戈友”情谊的动容。用“戈友”间的话讲:“走过茫茫戈壁,收获姐妹兄弟。”戈壁挑战赛十年,“戈友”间的情谊更胜似亲人。“戈十”结束后回到所在城市,戈壁滩上的一切仍历历在目,让所有人魂牵梦绕。一种叫做“戈壁后遗症”的病症在“戈友”间肆意发作:打电话不拨号,按侧面音量键大喊“老鹰呼叫雄狮!”;20公里以内的路,总想走过去;穿上“戈十”的衣服舍不得脱,不露出LOGO不舒服;夫人逛街回来,马上献殷勤“我帮你拉伸!”……
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对“戈十”队员有这样一句寄语:“要感悟,不要赶路。”王锋说,走过“戈十”的人才能领悟:“通过完成肉体的涅槃,达到灵魂的回归,让浮躁的心慢下来,等上自己的灵魂。”生命中需要有这样的机缘,重新认识自己,回归初我,回归本真,才能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走得更远。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