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饮记 | 无辜的茶会
2015/7/12 三联生活周刊

    

     关于茶会不得不说的事:一件最高雅的事物是如何变俗气的。

    

     林炳辉先生在食养山房摆的茶席,有自己的特点。

     忽如一夜春风来,神州处处是茶会。

     这种局面颇为惊竦,不知道怎么地,国内茶会已成为近年雅生活的主流产品,穿着麻布袍子的女性,望之俨然的男性,在一两年内,无师自通地都泡起功夫茶来,姿态,动作,陈设颇为类似,几乎都可以成为台湾茶席的复刻版。

     或者简单点说,李曙韵的复刻版。毕竟台湾茶人在大陆开课的不多,于是都传她法则,我经常和她开玩笑,走过大江南北,看到的茶席,基本上是她的套路:长条布,壶承上放小紫砂,五个锡杯垫上托着小杯,一路铺开,最多在旁边放个小盆载,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如果有变化,就是变得更丑。

    

     弄到最后,是她自己变法,自己打破自己的规则,现在她的茶席,一定要避开那些抄袭者的套路。

     茶席还不够,那些兴奋的人们还得见众生,于是茶会频现:在各个展览会上,在所谓的会所里,包括在野外的寺庙里,一群穿着古怪的茶主人,招待着摸不找头脑的客人,构成茶会。坐下的客人,也不太懂规矩,大呼小叫,肆意拍照,似乎参加了某个高雅活动,一定要到此留念,至于喝得什么,说不出。未必能怪他们,很多茶主人,都弄不清自己泡什么——突击学习,只能学个外表而已,也不怪他们。

     茶会越来越泛滥,其实泛滥的,还是人心。

     ? ?

     近年也算参加过几次好茶会,说起来,也让大家明白什么是茶会。

     2013年冬天,解致璋老师在苏州艺圃有个茶会,至少三个月前我就受到邀请,这是茶会的规矩,客人来与不来,来几位,谁与谁同桌,都在茶主人心目中有筹划,不能乱来——所谓茶会,其实是茶主人待客人,哪里有请客不知道谁来,临到那天才安排的?那就是假请。

    

    解致璋老师的清香斋,户内户外的树影盆栽有呼应之感。

     既然主人请客人,当然剩下的就是布置房间,打扫屋子,解老师告诉我,她多年前在苏州做过茶会,这次选中艺圃,就是喜欢艺圃的美,老园林,人不多,古老的普通茶室外有一汪碧水,外环假山,窗可以借来外景,结果茶会开始那天,冷得发抖,里面点了炭火盆也不管用,后来窗户都关上了,也好,木窗格有种另外的漂亮。

     本来是个古旧的茶室,里面都是八仙桌,卖得是三块五块一杯的绿茶,我还在想,这种茶室来做茶会,是不是过于寒素了一点,结果解老师和学生们提前几天就到了,细心清理,一如主人迎客前耐心整理房间,茶会开幕前到访,出乎意料地美:十多位学生各自摆出了各自的茶席,本来破败的八仙桌上,被各种盆载植物装点成了案上山水,解老师本来就擅长使用植物和色块,这两者,恰恰是改变陈旧环境的妙招,色彩和线条,让茶桌瞬间生动起来,而那些各人精心选择的杯盏,则让茶桌彻底有了意义,就像给长文章加了标点,一张张茶席都蓄好了势,那些额外的精致的银茶则,玉盖承,则是美人儿头上的花佃装饰——从最外的茶桌,到曲折幽静的水房,再到院落里的点心桌,全部都被植物簇拥,无一丝不照顾到,所谓茶会,最重要的倒不是外观,而是细节的不容失误,主人的用心都在里面。

    

    本来破败的八仙桌上,被各种盆载植物装点成了案上山水。出乎意料地美茶会开幕前到访

     茶会正式开始,解老师和她的几个学生站在门口迎接客人,宽袍大袖,据说是叶锦添当年设计的,大方得体,但是解老师特别强调茶会不是表演,所以他们的神态,只觉得亲近人,与现在一般茶会上穿茶人服的装腔作势者完全两样。

     虽然是寒冷的天气,整个茶会的开始迎客和最后送客,她都是站在园林的大门口,夜晚的苏州,小街灯在寒风中只觉得凄寒,曲折的小路远远回头望去,她还在那里恭敬道别,有种特别的珍重感,主人尊敬客人,才会有这种迎送之心,迄今难忘。茶也难忘,上下半场,客人可以择席而坐,上半场的茶主人,泡得是台湾一位去世的老茶农手做的高山乌龙,这场她手里存得不多,只剩下一斤,一边喝一边听她娓娓道来茶的原委,特别有趣;下半场选择了另一桌,茶主人泡得是高山铁观音,传统手工制作,用得是全套的蔡晓芳茶具,主人待客的诚意,全在茶汤里面了。

    

     哪里像现在有些茶会,要么卖茶,要么卖杯子,茶桌就是个卖场,实在是,主客双方,恨不得几分种后就交易起来,只见得粗糙。

     ? ?

     另一次难忘的茶会,是因为主题设计的巧妙。李曙韵老师在她的茶家十职做茶酒会,用她喜欢的勃艮第葡萄酒配合政合杨丰先生的白茶,开始还觉得这种搭配比较费解,茶与酒能搭吗?如何搭?席面如何调整?都是挑战,结果那日,谜底是徐徐揭开,非常过瘾。

    

     她的茶空间有当代的设计感,素白,线条明朗,进去只觉得肃静,竹影投在白墙上,更是清淡。可是那些茶盏的碰撞之声慢慢传来的时候,就像乐章有了开始,整个气氛因此放松下来,政和的白茶,是有土壤特征的,根性十足,似乎在茶汤里能品尝出那些环境与雨露,巧妙地是,勃根蒂葡萄酒正好也是能喝出土壤根性特征的葡萄酒,二者巧妙地搭配在一起。

     这个主题的选择绝非偶然,在之前,李老师喝了几个月的茶与酒,最终设计了这个搭配,在味觉上获得了统一感,就像主人请客设计菜肴一样,不精心策划,就不能完成这次任务。特别讨厌有些莫名其妙的茶会,拿出一般的商品茶待客,算什么诚意?

     主题的丰富是可以延伸的,在台北华山艺文区,李曙韵办过若干次茶会,除了茶,还有云门的舞蹈,这次则是热西才让旦的吟诵,在音乐中,端着酒杯的客人慢慢觉得身体舒展开来,刚进门的肃静,慢慢变成了自如,整场气氛,由开始的拘束,变成了欣然,最后是一泡50年的老红茶,一个高潮到来,茶会戛然而止。

     ? ?

     待客之心和巧妙主题之外,茶主人的知识素养,是茶会成功的基本条件,参加过周渝老师的一叶茶会,整个茶会的设计特别简单,但是,当那一片叶子在茶盏中慢慢展开的时候,周老师小声而柔和的关于茶的讲座,正式开展。他讲了生态茶,有机茶和野放茶的区别,这种讲座,背后是在书斋里的漫长功夫,听起来非常解决困惑,这篇文章在周刊上刊登过,我就不多费话了。

     茶会之流行,是是非非过多,但是追根溯源,却也不难:持有主人待客之心,修习主人泡茶之道。难得还是个人修养,人心的安静决定茶会的质量,茶偏素偏静,还是少举办些那些动辄成百人参加的茶会,还人一个清静的好。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