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摩托看世界 | 警惕灵修的负面效应
2015/7/13 三联生活周刊

    

     如今中国白领阶层流行去庙里上灵修课,据说能帮助他们恢复心灵的安宁。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灵修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动,弄不好很容易出乱子。要知道,当年的侵华日军就是通过灵修课把普通士兵训练成杀人不眨眼的机器的。

     前段时间外媒刊登了一组照片,拍的是一群上海白领在一个位于市中心的灵修中心上课的情景。就见一帮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人脱掉西装,换上一袭粗布衣服,每人前面放一个蒲团,大家盘膝而坐,双手摆出拈花指,闭上眼睛,放松身心,任由思绪被一位身穿黄色僧袍的老和尚带着走向某个未知的地方……

    

     在俗人眼里,灵修是和尚们常干的事情,俗语称之为“打坐”。宗教界还有一个更普适的名词,称之为“冥想”(Meditation),这个词可以适用于任何宗教,实施起来也更简单,不用非得找个千年古刹,只要有个安静的房间就可以练起来了。

     灵修在当今一部分都市白领阶层当中相当流行,不少人认为此法可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身体机能,甚至能够治疗抑郁症。不少科学家似乎也支持这个说法,比如2015年4月20日出版的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上就刊登了英国心理学家撰写的一篇论文,得出结论说灵修可以代替抗抑郁药,减少抑郁症的复发几率。

     这篇论文的作者招募了424名符合一定条件的抑郁症重度患者,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吃专门的抗抑郁药,另一组则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练习灵修,结果发现两者都有一定的效果,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

     这篇论文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很多西方媒体的关注,各大报纸纷纷撰写文章为灵修唱赞歌,仿佛这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活动,应该大力推广。但是,英国考文垂大学的心理学家米格尔·法里亚斯(Miguel Farias,下图)却警告说,这项研究所观察到的治疗效果很可能来自心理学家的专业指导,属于世俗的心理疗法的范畴。相比之下,宗教意义上的灵修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必须提高警惕。

    

     法里亚斯和另一位英国心理学家凯瑟琳·维克霍姆(Catherine Wikholm,下图)合写了一本名叫《佛祖药丸:打坐冥想真的能改变你吗?》(The Buddha Pill: Can meditation change you?)的书,系统地梳理了与灵修和冥想有关的方方面面。两人通过大量案例证明,灵修是一个中性的活动,其结果可能好可能坏,取决于参与者本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心理学家大卫·夏皮罗(David Shapiro)通过研究发现,有7%的人在打坐冥想的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负面效应,包括焦虑、恐慌、恶性幻觉和抑郁等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精神错乱,最后不得不被送进精神病院。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果和灵修者的经验没有关系,那些富有经验的长期灵修实践者同样有可能出现糟糕的负面效应。

    

     在维克霍姆看来,这个结论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灵修本来就不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好而被发明出来的,而是一个来自古印度的宗教概念,本质上是为某种宗教教义服务的。换句话说,灵修根本不像大多数现代人认为的那样平和喜乐,与世无争,而是一种相当激进的思想。

    

     具体来说,古代印度人发明出这套方法的初衷是为了挑战人的自我认知,改变一个人对“自我”的定位,从而达到洗脑的目的。对于印度教来说,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让信徒认识到“我”和周围世界是融为一体、和谐共存的,从而更加坚定地相信“万物有灵”的印度教教义。而佛教则更进一步,希望通过打坐冥想让信徒意识到所谓“自我”根本就是不存在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虚空”。

     佛教的禅宗教派(Zen)特别喜欢灵修,传到西方后被称为“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就连大名鼎鼎的披头士乐队都曾经着了道,成为这一派的拥趸。而当今西方的心理学界更喜欢用“内观”(Mindfulness)这个词来代替灵修,意指“集中精力,专注于自身当下的感受”。据说经常这么做的人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等各种身体感觉,从而达到一种逃离世俗世界的精神状态。但是一位名叫斯瓦米·埃米卡南达·萨拉斯瓦提(Swami Ambikananda Saraswati,下图)印度灵修导师兼印度文化研究者指出,打坐冥想会让一个人平时隐藏很深的“坏想法”,比如暴力倾向、悲伤情绪、恐惧心理和性幻想等等,更容易地浮出水面。她在接受维克霍姆采访时承认,绝大部分印度灵修导师都知道灵修的负面效应,但大家都不愿公开讨论这个问题,生怕砸了自己的饭碗。

    

     确实,自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科学》(Science)杂志刊登了第一篇关于打坐冥想的学术论文之后,便有一大批对西方物质文明感到失望的科学家和文艺青年投身其中,不遗余力地为这个来自东方的宗教活动唱赞歌,并逐渐把灵修和瑜伽合二为一,打造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另类健康”产业。在支持者们的口中,灵修是个包治百病,却又没有副作用的万能药。可惜事实证明,灵修固然有很多好处,但绝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活动,弄不好很容易出乱子。

     除了前文所说的焦虑、恐惧、悲伤和抑郁等等之外,灵修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副作用。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心理学家托克尔·布莱克(Torkel Brekke)在他负责编辑的一本关于灵修的书里指出,进入冥想状态的人更容易毫无征兆地做出违反道德的事情来,因为他在冥想时把自己的人格和周遭世界割裂开来了。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二战时的日军,禅宗式的灵修是日军训练的常规课程之一,日本军官普遍采用打坐冥想的方法鼓励士兵放弃自我意识,以便更好地成为杀人不眨眼的战争机器。事实证明这个训练方法是成功的,后果大家都看到了。

    

     既然后果如此严重,为什么公众舆论对待灵修的态度却总是正面的呢?维克霍姆认为这是媒体片面报道的结果。他举例说,迄今为止关于灵修的心理治疗效果的最全面的研究是由英国牛津大学的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领导的团队完成的,最后的结论是灵修对于复发性抑郁症(Recurrent Depression)没有疗效,除非患者幼时曾经受到过精神创伤。另一位研究者通过测量血液中的可的松水平来客观地衡量志愿者参加灵修后的生理反应,结果证明灵修反而会加重参与者的生理负担,即使他们本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两篇重要的论文都没有被西方媒体报道出来,记者们选择性地忽视了负面的结果。

     总之吧,灵修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动,做好了优点很多,弄不好则很容易出乱子。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