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歌者艾米·怀恩豪斯:回归黑暗
2015/7/23 三联生活周刊

     2006年,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的第二张专辑《回到黑暗》(Back to Black)捧得五项格莱美大奖,平了当时女歌手在格莱美一夜之间的获奖纪录。那一年,她成了全球最耀眼的爵士女歌手。随后,毒品、酗酒、情殇一直困扰着她。2011年的今天,艾米被发现于伦敦北部的自家公寓内身亡。面对感情的伤害,女人总是体无完肤的,艾米·怀恩豪斯的歌唱出了这种感觉。

    

     有一种暗黑般的华丽,蕴藏在这位歌手的音乐中。那种在深夜里能让人坠到很深的自我感觉的枯寒并且始终无法爬出的绝望,这就是艾米·怀恩豪斯的音乐。最近关于这个已逝传奇歌手的纪录片《Amy》一经上映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更将人们的目光重新转到这个一生充满话题的女性身上。

     艾米·怀恩豪斯出生于伦敦,是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她目前最被人熟知的是一张叫《回到黑暗》(Back to Black)的专辑,这是她的第二张并且也是最后一张专辑。她仅凭两张专辑就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如此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和她独特的音乐风格、通俗小报(Tabloid)的轰炸式报道、我行我素的外形(蜂窝头、超短裙、文身、夸张眼线)、对毒品充满争议的态度以及27岁就猝然离世的悲剧有密切的相关。作为一个歌手,她的经历是幸运的、成功的;作为一个人本身,她的结局却是悲剧,感情也不很幸福。

     纪录片《Amy》在2011年她去世后即开始筹备,花了数年之久制作,今年终于上映。这部纪录片主要以镜头采访为主,采访对象包括她的爸爸妈妈、经纪人以及她的保镖等。这部纪录片据说披露了艾米·怀恩豪斯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比如她幼年时曾患有抑郁症、贪食症,她的父母并没有为她寻求任何医学援助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纪录片中,形象最差的人是她的父亲。他错失了让艾米戒毒的机会并且为了钱曾逼迫她演出。事实上,关于父亲对艾米吸毒的态度早在她那首著名的《戒毒》(Rehab)中就做了不可更改的记录,歌词大意是:“我爸爸认为我不去戒毒也可以。”出于客观的角度我重新翻阅了一本她父亲为她写的传记。全书正像英国人一贯的口吻和生活态度:尽可能的礼貌、美好、温暖,凸现家庭重要的价值观。但整部传记还是毫无悬念地充满溢美之词和故作温暖,像一场被重新粉饰过的现实。

    

     2007年,艾米·怀恩豪斯在伦敦的牧人布什帝国剧场演唱

     关于艾米·怀恩豪斯,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是她的叛逆,这也最终反映在她生命的终结。她14岁时因为穿鼻环被戏剧学校开除,但因祸得福的是两年后她就完成了自己的录音样带,这也是她成名的起点。可以说,如果她循规蹈矩走完学校历程,她的成名也许会来得晚一些,甚至根本就不会来。但也正因为成名来得太早太快,导致了她的进一步陷落。然而,充满矛盾的是,这种“进一步陷落”是她灵感的来源,黑暗的情绪延伸出那张让她成为经典的《回到黑暗》。

     很多人最喜欢艾米的《回到黑暗》。这是一首异常悲伤的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在恋爱关系中的俯低、迁就、牺牲以及完全抛弃自尊的绝望。这和她的个人经历相关。艾米·怀恩豪斯在2004年出了第一张专辑以后,在一个叫The Champion的英国小酒馆遇到了一个男人,布莱克·菲尔德-西维尔(Blake Fielder-Civil)。这个人将她引入毒品的深渊,也是她今后所有陷落的最初来源。有一种人,是恋爱关系中传说的“毒药”型恋人,一旦和这种人相遇,你们的爱情会迷幻、深刻、废寝忘食欲生欲死,但同时这种关系或这个人对你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毁灭性、虐待性、遍体鳞伤。爱得愈深,痛苦愈烈。悲哀和无奈的是,艾米与布莱克爱恨交织的恋情,既是她的诅咒,也是她的灵感。这段感情如此之深、疼痛如此之剧让她在音乐上走向纵深,撕裂自己的伤痕展示给众人。同时这段感情如此痛苦,也让她最终在毒品和酒精中逃避自己。在之前的一个纪录片《Amy Winehouse:The Untold Story》中,一个认识这对情侣的爵士酒吧老板是这样评价的:“艾米值得一个对她更好的男人,一个真正非常爱她的男人去爱。”但是,她仍然不顾痛苦,和这个毒药般的男子结了婚。我后来在很多镜头中看见过这个男人,一种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气息扑面而来。这只是我的第一直觉,但后来随着查找资料的愈加深入,我发现这种第一印象竟然是准确的。布莱克在和艾米恋爱的时候还同时约会其他女人,他们在结婚前一直经历着一种分分和和的关系。在他们较长的一次分手中,布莱克重新选择了他先前的爱人,这也是艾米在《回归黑暗》中唱出“You go back to her,I go back to black”(你回到了她的身边,而我只能回到黑暗)的由来。

     后来很多娱乐领域的记者、专栏作家都描述艾米和布莱克的恋爱关系是一种虐待型关系,而艾米则有受虐型人格。任何歌都可以将“black,black,black……”作为自己的一句歌词,但只有《回到黑暗》这首歌能表达得如此深刻。“我死去了一百次了。”歌词里这样说,事实就是如此,当人在感情中悲伤到一定程度时。

     艾米的声音,被国外媒体形容成“brassy”,意为“声音像铜管乐器”。《纽约客》的一篇文章则形容为“像热巧克力浇上朗姆酒一样,浑圆坚强”。在《回到黑暗》这张专辑中,基本上每首歌词都是艾米本人写的,“字字是血、句句带泪”。特别是《回到黑暗》这首歌,歌曲中描述的这种绝望而深刻的爱情在经历过的人心中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共鸣,这种共鸣在艾米惊人贴合的抑郁歌声中达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升华。让人悲哀的是,这首歌的MV描述了一场葬礼的过程,让人不禁思索这类似于艾米自身结局的隐喻。

    

     艺术家最好的作品往往是最心碎的记忆,这是他们终极的悲哀和幸运。艾米的这种爱恨交织关系发展的极致就是肢体暴力。当时英国的狗仔队曾拍到了一张他们双双离开伦敦某宾馆的照片。照片显示这对情侣的身上均有明显的伤痕,艾米更是眼角淤青,连穿芭蕾舞鞋的脚趾头都有血渗出。这张照片被英国媒体认为是艾米已经到了需要“寻求帮助”的地步。自始至终,艾米都没有“赢得”这段感情。一个男人究竟爱不爱你,其实很早以前女人就应该知道。只不过很多时候,她们不愿、不甘、不敢承认而已。

     艾米的很多作品都和心碎的爱情相关。在她的第一张专辑《Frank》里,有一首歌叫《比我坚强》,其中有一句歌词是“You should be stronger than me”(你应该比我坚强)。这首歌艾米也是作词者之一。当时她正在约会一个比她年长7岁的男人,但是这个人既不坚强也不成熟,让她觉得很累。这种情绪深刻反映在她的作品中。

     我第一次接触到艾米·怀恩豪斯的音乐是在英国一个长播剧《East Ender》里,那首《你知道我是不好的》(You Know I am No Good)配合着女演员绝望的失恋阶段,瞬间打动了我。从此以后我对艾米的歌是一种听力直觉性的。绝望、辛苦、无力时,都打开iTunes听她的歌。有人说,英国的气候是很容易让人阴郁的。确实,在那个多雨的岛国,除了一些精彩得不可思议的夜生活以及阳光晴朗下的海滩或街道,大多时候在细雨迷蒙中总会让人产生一种类似阴郁的情绪。艾米的歌确实具有英伦特色。

     艾米的坠入毒品也许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眼里觉得是一件很恶劣或是比较罕见的事,但英国年轻人中的毒品文化却比想象中的要普遍和平民。通过英剧《皮囊》我们可以得知,很多时候,在英国,吸一点大麻或更高级一些的毒品,在青年人群体中被认为是一件很酷的事。《皮囊》中酷得不得了的“死亡朋克”风格女主角艾菲(Effy)的刻画说明了这一点,这部电视剧中充斥的迷幻色彩以及进入幻境后的细节让人惊异地具体。《皮囊》无疑歌颂和美化了很多在社会和道德标准下所认为的“负面”的东西,但是它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某种现实。

    

     英剧《皮囊》中的艾菲

     在《Amy Winehouse:The Untold Story》这部纪录片里,她小时候的社区音乐学校校长说她从小就梦想出名,但是在这部最新推出的纪录片《Amy》中,种种迹象却显示她其实是不想出名的,或是“并非有意让自己出名”的。但是现在,“香魂已逝”、“芳魂有感”,我们已经很难知道她的真实意图。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在2011年美国MTV音乐录像带大奖的颁奖典礼上,布鲁诺·马斯重新演绎了艾米的《Valeire》。但当年美国因为艾米的毒品丑闻曾经拒绝了她的签证,导致她无法参加当年的格莱美典礼。这不禁让我有些唏嘘:锦上添花永远都是极容易并且不重要的,但雪中送炭在任何人的生命中却都是极其难得的。

     作为一个出生在英国的白种犹太裔歌手,艾米却对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黑人音乐情有独钟,她著名的“蜂窝头”发型也来源于那个年代的黑人女歌手。当年因为她对黑人音乐的偏爱,美国又卖出了很多艾瑞莎·弗兰克林(Aretha Franklin)的专辑。这种地理和文化的位移是有意思的,再一次证明了真正的艺术可以超越文化和地域的界限。追寻你真正喜欢的东西,永远是文艺创作中的真谛。

     ⊙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总第845期,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