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话题 | 我们自以为是的爱情
2015/8/1 三联生活周刊

     年轻时,我们的感情总是脆弱、自尊、傻气。在喜欢的人面前维持着一种愚蠢的骄傲和面子,有时俯低太多,有时过度任性。在这样一轮又一轮莫名的误会中我们看似失去了很多人。但其实爱情到最终,拼得都是人性。

    

     身在异国,会时常让你感到一种东方面孔的特别,但同时也有一种看不见的、沉默的隔阂。

     微雨晚间,因为要赶最后一班地铁,我匆忙走向Warwick Avenue地铁站。在熙熙攘攘的入口,我不小心听见了一对男女的分手。他们连地铁站都没有出——伦敦地铁票价也不便宜。显然分别从各自的住处赶来,于Warwick Avenue站碰面。于是我在想,一次分手,究竟需要几班地铁的穿梭。曾经也是那样亲密的一段关系,然而在那样一个人烟稀少的午夜地铁,也就这样猝然、轻飘飘的结束了。那一刻我恍惚觉出,原来所有感情一旦结束,几乎都会变成一件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女孩苗条美丽,穿着球鞋的身影消失在地铁站台。男生虽然表情凝重,但总觉得有些故作。只是刹那间的直觉。然而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双方戴上耳机,只剩“一个苍凉的背影”。

     张爱玲在《爱》中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个过度才华的女子,一生爱情也是坎坷。让人不禁思索,被过度理想化的事物总是痛苦的。

     布莱顿某条街道的一家中餐馆,有一个很有名的“中国女子”。说经常在酒酣耳热之际开始哭诉自己的人生际遇。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美丽而不甚聪明的女人。美丽而不够聪明的女子,则总是可怜的,很难落到一个特别一流的结局。

    

     原是去英国留学的女学生,抱着一种“想留下来”的态度,邂逅了一场当时以为童话般完美的爱情后赫然发现残酷的现实。人们说——因为在那个饭店,她已将自己的故事说过多遍——在校园里,她自以为邂逅了一场一见钟情的爱情。当时她和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在铺满金黄落叶的校园小道上,迎面而来的英俊异国男子只单单向她要了号码。她当时产生了一种女人内心最浅显和最易击中的自豪。后来,结婚后,在数次家暴和吵架后她才得知,当时男生不过觉得自己看上去比较easy(a.容易到手的),所以才率先和她打招呼。然而当时她并不知。后来,她为了留在英国就必须结婚,而为了结婚,她将家人给的学费全部花光,构建了他们现在的家。她当然也就辍学了,并没有毕业。才20出头,结婚后就迅速生下了孩子。后来,则是络绎不绝的家暴和劈腿。他背叛,于是她也背叛。美丽当然是美丽的,于是,她仍旧希冀着自己的美丽,可以换来第二场婚姻,逃离现下的深渊。然而,外国人也大都有着这样的特点,浪漫多情甜言蜜语是有的,但真正言说结婚,却也比较难得。于是她仍旧圈禁在那场充满暴力和背叛的婚姻中,无力逃脱。她感觉自己已经无脸回国。为了花光学费、辍学结婚,她已经和家里闹翻。国内的朋友都以为她在英国风光大嫁、成功留英,所以她也实在不忍心戳破这层美好幻想泡沫。要她拖着一个孩子、灰溜溜地回国,她也觉得实在是不能的。所以,一个女人曾经所有的不甘和野心、希冀和美好、强大和渺小,最终只幻化成午夜英国小城中国餐馆一个美丽但绝望的影子。据说她在其间可以邂逅任何愿意带她回家过夜的男子。每天清晨在不同的人身边醒来,望着镜中眼角晕开的睫毛膏痕迹,觉得无望、无力和交瘁。

     所有自以为美好的爱情都是自以为的。其后真相,惨不忍睹。

    

     19世纪,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诉说了一整部真正的爱情于现实生活中不可得、美好爱情只存在于文本间的道理。她塑造的达西先生这么完美美好,感动了几百年的女性和男性读者。但是,从她一生未嫁的现实让我们悲哀得知美好爱情不存在于现实生活。尽管奥斯汀是那么一个值得爱的女子。

     有一阵,一个中国男生和两个中国女生在大学附近的半山社区一起租了一间复式房屋。那时他们每人一间卧室,倒也其乐融融。久而久之,由于异国环境的落寞和语言的隔阂,那个中国男生首先和第一个中国女生好了起来。第一个中国女生家境微贫,于是谈恋爱时,吃吃喝喝喝、玩玩乐乐,总不免那个男生买单。

     一段时间过后,那个男生开始有些微微抱怨,于是他就和第二个中国女生倾诉心声。

     第二个中国女生其实也有些喜欢那个男生,于是她趁机开始说第一个女生太物质、不是真的爱他云云。

     渐渐的,男生有些相信了,他开始疏远第一个女生。第一个女生为了维持生活费用,到市中心一家中餐馆兼职。

     第二个中国女生开始趁机向男生进攻。一天晚上,第一个中国女生很晚都没有回来,于是,男生睡在了第二个女生的卧房。

     但由于那个男生心底其实还是比较喜欢第一个女生,所以第二天早上,他要求第二个女生坚决不能说昨晚发生的事,否则他就搬出房子,再也不和她联系。第二个女生此时也越来越喜欢那个男生,为了维持这种脆弱的联系,她答应男生不说。

     第一个女生仍旧和那个男生在一起。但是,俩人都感到这段关系中,已经有一种东西在变化。

     他们三个就这样不咸不淡过了一段时间。

     其间,每次第一个女生在中餐馆打工,第二个女生都邀约男生一起共度良宵。

     男生没怎么拒绝。

     但是他始终没有和第一个女生分手,因为似乎觉得她还是真爱,而且她长得又实在是美丽的。那段时间,第一个女生也没有怎么让他为自己买东西,使他觉得她是不是改了“虚荣”的毛病。

     有段时间他一度以为他们毕业后或许就会回国结婚了。

     有天晚上,第一个女生说要去同学家做作业,晚回家。男生说好。然后晚上他在看X-Factor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各种闪回。突然之间他仿佛意识到了点什么。这段时间第一个女生老是频频晚回家,各种各样的理由。然后他打开了手机中的定位功能。

     第一个女生有些科技白痴,对这些东西糊里糊涂的不是很懂。她不知道男朋友可以通过手机定位看见她在什么地方。而英国又是极好定位的,只需一个邮编,就能精确知道你当时的位置。

     男生开车下山去她手机定位的地点。

     是在布莱顿地段较好的一处公园社区。他看见第一个女生从一辆车上下来,和一个略有秃顶的白种中年男子,走进一幢中产阶级房屋。

     他知道滥俗言情小说中总会说”那一刻,他听见了自己心碎的声音”。以前他总对这句话不齿,但那时他突然明白了它的真实性。

     他静静坐在车中,反复听Adele的Someone Like You。然后,不知过了多久,那个女生和中年男子走出来,坐上了他的车。

     男生知道他是把她送回家。他抬手看了一眼表,正是女生答应自己回家的时间。

     后来当然是疯狂的爆发。男生不住问第一个女生到底是为什么。女生死也不说。最后,吵到精疲力竭,她幽幽地说:“你不是总觉得我太花你钱了吗?那我还有什么别的选择?”

     第一个女生觉得男生是真爱,不想失去他。于是,她花着别人的钱来继续维持他们“不受金钱污染”的爱情关系。

     此后他们三人分别搬到了这个城市相距较远的三个社区,过着一种尽量避免交集的生活。

    

     年轻时,我们的感情总是自尊、脆弱、傻气。在喜欢的人面前维持着一种愚蠢的骄傲和面子,有时俯低太多,有时过度任性。在这样一轮又一轮莫名的误会中我们看似失去了某些人。但其实爱情到最终,拼得都是人性。毕竟这世上没有真正完美的东西,所有事物剥落到最终,都是无力。

     当年,老舍在《二马》中,那种东方人亘古的异国落寞早已被刻画得深入骨髓。小说中老马为了得到英国太太的爱,也不惜“买”她的开心,并且觉得那是值得的。

     苏塞克斯晴朗的天空下存不住中国的梦。梦醒时我们发现自己还是原来那个自己,没有更好也没有更糟。然而过去的,不过是岁月。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