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仇英大展,为何从故宫借这六幅画?
2015/8/6 三联生活周刊

    

     即将于11月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将要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调取六件作品,它们是:《人物故事图》、《玉洞仙源图》、《临萧照中兴瑞应图》、《莲溪渔隐图》、《诸夷职贡图》和《双钩兰花图》,这六件作品基本确定为实父真迹,能够代表仇英绘画的基本面貌。

    

     明 ·仇英·《双钩兰花图》

     在这六件作品中,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表现,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青绿重色运用得精工富丽,艳雅绝伦,在吴门四家中独树一帜,甚至在整个明代画坛一片水墨清华中,仇英都能以青绿山水直追唐宋元诸大家,并创造出明代青绿山水的独特韵味。这在越来越重视文人画水墨趣味的明代画坛,可谓别开生面,展示了中国绘画运用颜色至“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明画录》)的一脉流传。

    

     明 ·仇英·人物故事图册(十开之一)

     青绿,在传统绘画颜料中,指石青色和石绿色;青绿山水,则不仅仅指运用石青色和石绿色,还运用包括有赭石、金、银(以上矿物质颜料)、藤黄、花青(以上植物质颜料)等为山水赋色。石青和石绿两种颜料,皆伴生于铜矿,都是混合物,因为化学成份略有不同,色相上就呈现出青与绿的不同,但都是色彩浓丽,覆盖性强,经久不易变色。因产地不同,石青和石绿也各有不同名目,在绘画实践中亦有专事之用处。将矿石制作成颜料,要进行研漂加工,在过程中,颜料会形成不同明度的层次,亦有头青、二青、三青,头绿、二绿、三绿等之分。

    

     明·仇英·《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局部)

    

     明·仇英·《诸夷职贡图》

     青、绿二色,在山水画中多施于山川坡石,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大青绿,以赭石打底,重染青绿,若再配以金、银色勾勒,灿然华丽,灼灼耀目,为金碧山水,江山咫尺竟有了光影立体之感,有一种如在梦境的华美之感。

    

     明 ·仇英·《玉洞仙源图》

     《玉洞仙源图》就是仇英大青绿设色的代表作,图绘峻岭高山,精钩少皴,遍施青绿,烘托出云烟缭绕,松柏流泉,一高士在画面下方水岸边停琴静坐,四童子则在忙着取水烹茶陈设文玩。意境清幽静谧,却又不失人间的愉悦温暖之感,可赏可游,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正是青绿与水墨所呈现出的不同趣味。

    

     明 ·仇英·《莲溪渔隐图》

     而《莲溪渔隐图》,则是仇英小青绿山水的代表之作,图绘水乡平远之景,远处烟岚飘渺,群山逶迤,淡施青绿,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江水脉脉,沙汀寂寂,清淡已极。近景一片水田,屋宇几间,高士童子,乘舟旅人,怡然自趣。画面在明丽中蕴含着文人逸气,笔墨和赋色均为上乘之笔,格调出尘。

     仇英大青绿山水中工细富丽的画风,追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赵伯驹、伯骕及南宋院体;小青绿山水追摹赵伯驹之精工又得其士气,得赵孟頫、沈周、文徵明之文人笔墨滋养。对于仇英而言,他出身漆工,却能得周臣、文徵明等大画家、大文人青眼,加以调教浸润,又本人勤奋好学,在古人之画境中孜孜以求,终成一代大家。他对于青绿重色的善用,与早年的经历颇有关联,却从未被囿于其中,而从文人画中汲取并树立了仇英绘画的真正灵魂。总有诟病者说青绿艳色俗气,奉水墨为山水画正宗,殊不知,中国山水画肇始正从青绿而来,而真正高手笔下的青绿山水,却是灿烂华美,意境高标,因其用墨用色更加难,在技术层面已经不好达到,更遑论清迈逸气的内蕴了。正如董其昌所论:“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赵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已,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

     赏 | 中国古代艺术史中最重要的几幅青绿山水

     ◇ ◇ ◇

    

     隋·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开宗立派之作,地位举足轻重。图绘山水春景,远山有勾无皴,施以青绿,白云升腾,江树吐绿,游人欣欣,或泛舟或伫立,祥和美好。

    

     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帆楼阁图》,传为大李将军之作,图绘江边一角,陂陀密林,远舟扬帆。松树、坡石以青绿重施重染,极具装饰效果。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皇幸蜀图》,绘唐明皇一行人马正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山崖有勾无皴,青绿设色,云气缭绕,人物生动。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近12米的长卷上,绘尽山川之壮丽,江河之秀美,青绿重色,历尽沧桑至今仍灿烂夺目,意境之高,无法揣测,实为大青绿山水最杰出的作品。每当故宫博物院展出这幅国宝时,玻璃窗前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睹天才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唯一传世之作。

    

     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故宫博物院藏)

     《江山秋色图》,又一幅大青绿山水巨制,气势恢宏。全卷群山巍峨,碧水萦迴,缀以村舍楼阁,人物活动。青绿赋色,较之《千里江山图》,颜色稍淡雅,可以从中体味赵伯驹之“士气”。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全能大家赵孟頫的代表作,图绘华不注山和鹊山,山形奇特,呈青蓝色,其余平沙洲渚,红树芦荻,暖色调运用与山的冷色调相得益彰,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清丽脱俗,令人难忘的韵味。

    

     元·钱选·《山居图》(故宫博物院藏)

     《山居图》,元代钱选小青绿代表之作,碧峰江渚,林木杂间,青色、绿色染得明净古朴。徐邦达先生过眼这件作品时留下按语,道:“生平所见钱玉潭所作山水,都大青绿设色,惟此卷以墨青渲染,特觉清幽,允推绝品。”

    

     明·文徵明·《惠山茶会图》(故宫博物院藏)

     《惠山茶会图》,文徵明小青绿山水,沿承元代赵孟頫、钱选一路而来,并间以赭石、藤黄,于山石、树木、陂陀处勾、皴、染并举, “以书入画”,因而,文徵明的青绿山水蕴有浓厚的文人情怀。

    

     清·王鉴·《青绿山水图》(故宫博物院藏)

     《青绿山水图》,“四王”之一王鉴的青绿山水作品,王鉴在此画上的一段自题,表明他是在看到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及黄公望《浮岚远岫图》后,对青绿设色留恋不已,在二卷不知所终后,“追师两家笔法而成此图”。此卷峰峦连绵,青绿敷染浓艳,却又透出一种清雅之气。

     (作者为故宫出版社书画编辑部主任)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茶之道 | 邓丽君 | 伐木 | 英国王室 | 汪国真 | 窦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树 | 格拉斯 | 万晓利 | 灰姑娘 | 纸牌屋 | 美剧 | 自恋 | 米其林 | 读书日 | 昆曲 | 真人秀 | 念念 |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