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关塔纳摩:飞地往事
2015/10/9 三联生活周刊
近日,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时,再度敦促美国政府将关塔纳摩湾海军基地的使用权归还给古方,以履行关系正常化的承诺。关塔纳摩湾这一飞地也因此再度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

关塔纳摩湾卫星照片
所谓“飞地”(Exclave/Enclave),指的是在一国行政管辖的范围内,存在一块不与疆域主体相连的领土;这类领土或者处在另一国领土的包围之内,或者与疆域主体只有海路相通,而本身并不构成独立主权,遂成为飞地。今日美国的阿拉斯加、英国的直布罗陀、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东普鲁士),都可归入飞地之列;冷战年代被东德领土所包围的西柏林,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飞地之一。关塔纳摩湾(Guantanamo Bay)飞地同样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奥本海国际法》的解说,自1903年以来,美国就在当地行使了事实主权。
尽管早在1494年,哥伦布的船队就曾驶入关塔纳摩湾寻找食物和淡水,但到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前为止,北美大陆和这个小小港湾之间并无太多瓜葛:古巴自1511年起便成为西班牙殖民地,美国的“命定扩张”则集中于陆上领土。不过当合众国的目光转向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之后,将西班牙人逐出古巴也就成为大势所趋。

1898年6月10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麦卡拉山之巅升起星条旗
1898年6月6日,美国小型巡洋舰“马布海德号”,武装商船“圣路易斯号”和“扬基号”载着650名陆战队员在古巴岛南端的关塔纳摩湾登陆;与此同时,一支由卡利西托·加西亚将军(著名励志文学《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主人公)率领的古巴起义军也乘船从马埃斯特腊山赶来,与美军一起进攻防守港湾的5000名西班牙守军。在“马布海德号”的5英寸大炮支援下,陆战队经过4天苦战,终于拿下了制高点麦卡拉山,为后续部队的进军打开了通道。几个星期之内,1.5名美军相继在关塔纳摩湾上岸,北上与西班牙军主力交战。7月17日,节节失利的西班牙当局决定求和。1899年1月1日,古巴宣布独立,成为美国的被保护国。
1901年9月,42岁的西奥多·罗斯福接替遇刺的麦金莱出任美国总统。这位雄心勃勃的改革家打算在巴拿马开凿一条运河,使美国舰队可以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快速调动;为了确保运河的安全,有必要在相隔不远的古巴保留一处军事基地。但完全控制这个岛屿在财政上不甚划算,还容易激起古巴民族主义者的反感。美国人在反复斟酌之后,提出了一个比较和缓的方案:美军在1902年正式撤出古巴,将行政、立法、司法、财政、外交等权力完全移交给由当地人选出的民选政府;作为交换,古巴共和国在其宪法中纳入了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普拉特起草的一项修正案,同意美国“在适当的情形下”出兵干预古巴政治,并授权总统将部分领土出售或租借给美国作为海军煤栈或基地,同时承诺永远不允许第三国在古巴建立军事基地。

1927年冬季演习中,停泊于关塔纳摩湾的美国海军主力舰
1903年2月23日,古巴第一任总统托马斯·埃斯特拉达·帕尔马正式批准将关塔纳摩湾入口处附近116平方公里的土地无限期租借给美国,作为海军基地。古巴政府对关塔纳摩保留“最高和不受限制的主权”,但行政和司法管辖权须移交给美方。作为交换,美国政府每年向古巴当局支付2000美元的象征性租金。此后美军陆续在关塔纳摩湾的内港修建了干船坞和海水淡化设施;1913年12月12日,基地正式投入运行。
对美国海军而言,关塔纳摩湾是一个有价值、但并非不可或缺的基地。由于每年夏季皆有飓风肆虐,这里并不适合大舰队长期驻泊;加上巴拿马运河区本身即在美军控制之下,关塔纳摩湾之于美国海军,更多是作为两洋舰队联合演练时的临时集结地。西奥多·罗斯福的远方堂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之后,与古巴政府协商废除了普拉特修正案的大部分条款,仅保留租借关塔纳摩基地一项。由于美国取消了金本位制,罗斯福还批准将每年的租金提高到4085美元(或等额商品),这一标准一直持续至今。

关塔纳摩基地内的下风角(Leeward Point)机场,有一条2400米长的跑道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塔纳摩基地一度成为美国海军主要的通讯中继站,营房和设施进行了一系列扩建,形成了今天的大致外貌。美军在当地修建了5座码头、2个机场、1座油库、风力发电系统以及完善的住房、医疗、商业设施,平时常驻有1个海军陆战旅(约9500人)。海军大西洋气象与海洋情报中心以及卫星通讯站也设在基地内。基地的司法由NCIS(海军刑事调查处)负责,美国红十字会在当地设有分支机构。
风平浪静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58年。这一年的6月28日,24名换班的陆战队员在前往关塔纳摩城过夜生活时,被一支反政府游击队绑架。对方要求政府军立即停止空中打击,并呼吁美国政府终止援助统治古巴的巴蒂斯塔政权。这支游击队的领导人名叫劳尔·卡斯特罗,正是今日的古巴党政军一把手。尽管人质在3个星期内就被分批释放,但卡斯特罗们鲁莽而果断的行动,显然预示着关塔纳摩即将面临一场危机。

1995年时的关塔纳摩基地内景
挑战在三年之后到来。革命胜利后,劳尔·卡斯特罗和他的哥哥菲德尔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于1961年4月16日宣布古巴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天,中央情报局训练的流亡者武装在西部的猪湾(Bay of Pigs)登陆,但被革命军迅速击溃。此后关塔纳摩便成为古美对峙的第一线,美军在下风角机场驻扎了一个联队的F-8A战斗机,随时准备与古巴空军及其苏联教官交手。卡斯特罗的回应也很奇特:古巴军队围绕着基地的铁丝网种植了一道长达13公里的仙人掌墙,并在边缘埋上地雷,同时禁止一切平民进入基地为美军提供生活服务。这道“仙人掌幕”和欧洲的“铁幕”、亚洲的“竹幕”一样,成为了冷战蔓延到全世界的象征。
1962年那场险象环生的导弹危机结束后,关塔纳摩和古巴本身变成了一组奇异的镜像:古巴被近在咫尺的美国所封锁,关塔纳摩则处在古巴战斗机、坦克和“仙人掌幕”的包围之下。随着时间推移,静悄悄的变化开始发生:1986年,古巴领土上唯一一家麦当劳餐厅在关塔纳摩基地开张,随后赛百味、必胜客、肯德基等知名快餐品牌也先后入驻关塔纳摩,诱惑着“仙人掌幕”之后日用品短缺的古巴民众。不过关塔纳摩并未成为1980年代数以十万计的古巴人偷渡潮的目的地——“仙人掌幕”周围的5.5万枚地雷杜绝了平民逃入基地的一切可能。大部分古巴逃亡者选择乘小船横渡佛罗里达海峡,穿过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封锁线抵达佛州。

古巴领土上唯一一家麦当劳餐厅
苏联解体之后,古巴经济陷入全面萧条,大规模偷渡再度兴起。1994年8月,哈瓦那爆发骚乱,数千名古巴人劫持了一艘客轮、企图逃往美国;而在当年夏天,美国海岸警卫队在佛罗里达海峡竟拦截了超过2万名古巴偷渡者。克林顿政府担心全盘接收这些非法移民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遂做出了一个折衷决定:将3万名截获的古巴偷渡者临时集中到关塔纳摩基地,对其进行登记和甄别。美国政府承诺每年向古巴人发放2万个移民签证,非法越境者则须被遣返,但哈瓦那当局应保证其生命安全。后来美方还制订了特殊的“湿脚/干脚政策”(Wetfeet, dry feet policy):在被海岸警卫队发现前已经踏上美国领土的偷渡者被称为“干脚”,可以获得政治庇护;被发现时还在海水中挣扎的则称为“湿脚”,需要被拘禁到关塔纳摩、等待遣返。

关押有反恐战争俘虏的6号拘留营
2006年,关塔纳摩再度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塞顿·霍尔大学法学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披露,自2001年反恐战争开始以来,美国国防部陆续将700多名被俘的“基地”、塔利班以及其他恐怖组织成员运往关塔纳摩基地,囚禁在过去关押古巴偷渡者的3个拘留营内。由于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司法制度不适用于关塔纳摩飞地,军方和中情局便可在拘留营内任意实施拷打、逼供、虐囚等美国法律所不允许的刑讯手段。在舆论压力下,美国政府被迫自2006年9月起陆续将部分囚犯遣送回巴基斯坦、摩洛哥等原籍所在国,按照当地法律进行审判。不过直到2015年初,仍有116名囚犯关押在关塔纳摩拘留营之内,短期内尚无望被遣返。
以1913年关塔纳摩基地投入使用为起点,这块飞地已经存在了超过一个世纪之久,也是极少数延续到21世纪的殖民时代遗迹。或许随着美古关系的改善和古巴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关塔纳摩也会像柏林墙、巴拿马运河区等曾经的政治性飞地一样,彻底成为历史。

1997年,美军士兵拆除“仙人掌幕”后布设的地雷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释永信 | 侯孝贤 | 美食阅读 | 孤独之书 | 天津爆炸 | 下午茶 | 宁泽涛 | 黄渤 | 邪教杀人案 | 一人食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