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话题 | 香水灰尘
2015/10/10 三联生活周刊

香水,最好是要洗完澡后直接喷在身体上。喷头按压,香雾袭来,新的一天,就在这种自我选择的味道中,开启了。

她出门前总要喷点香水,不经意的,若有若无,像手中不动声色的纹身。
来纽约已经两年。她渐渐爱上这个喧哗与骚动共存的城市。喧嚣的车水马龙、晚睡的黎明、画画的早晨、打工的酒吧。一切都让这个城市有一种“行走”的味道,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两年前来纽约学油画。尽管之前从未画过画。so what?人生,如果不趁自己仍旧年轻,可以多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难道要趁老来捧着一杯夏敦埃在厨房后悔?
朋友间有人结婚。她不是不想结婚,只是不理解很多人妥协太多的婚姻。如果婚姻不是减轻而是加重burden,那么,为什么要结?

一瓶香水的作用就是它可以使你无时无刻就心情瞬间好起来。气味,是我们另一最敏感的触觉。无论何时,在曼哈顿喧嚣热闹的市中心,在布鲁克林不知名涂鸦的大桥底部,或在哈德逊河正起风的岸边,只要她wear着自己的“香水”,她就感到无时无刻都笼罩在一种自己所创造的氛围中。

小说《香水》里,作者说,香水的意图就是要起到陶醉和吸引人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人的过于浓香扑鼻,却起到了一种完全相反的效果。
有次早晨一开门,送快递的小哥身上一股浓烈的廉价香水味扑面而来,我屏住呼吸看着他黝黑辛苦的面孔,也是觉得不忍;在医院输液,旁边的中年戴手串男子散发出一股强烈的“不甘心就这么老去”的运动型香水味,与年龄不符的年轻穿着和当下最流行的发型,凸显的是一颗无力回天的心。
***
人生中,我们有那么多难以忘却的味道,最后发现不过都是某个人的香水。前男(女)友的香水味,是最让人心痛的一样事物。因为斯人已远去,但味道却永远残存在你的记忆。删了号码、微信、微博、FB,但味道,却是一种如此难以删除的事物。

橙花油,晚香玉油,茉莉花油,肉桂油;成涎香,废猫香,广蓄香,檀香;香柠檬,香根草,卡他夫没药;安息香,忽不花,海狸香……
这些不知为何存在的美好气味,混合、提炼、精纯,共同构筑了我们现在瓶子里的味道。气味真是如魔术一般奇幻的事物。
以前看过一个鬼故事。半夜女子独身一人坐电梯,空无一人的电梯。却总是闻到一阵似有若无又极其好闻的香水味。后来发现,那个女鬼其实一直站在她身边。

伦敦的哈罗德百货有众多奢侈香水已不足为奇,比较特别的是有一个牌子可以专门定制属于你自己的味道。可以预约,和调香师聊一聊你大概想要什么味道,他会让你先闻几款基础香型,确定你究竟喜欢什么香味。然后他会根据你自身的气质和你的描述,调制出一款属于你的独特味道,和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都不相同。
当然也是价格不菲。
我是一种无法忍受白开水的人,非要喝Sparkling Water或在水里加柠檬、薄荷。同理,也无法忍受完全没有味道的空气。然而,用了一些香水牌子,还是觉得不够special。突然好想去不知名的法国小镇买几瓶没有大量生产的香水,平淡无聊的空气中,喷着玩儿。

受亦舒影响的人也许第一瓶香水是现在已经买不到的“午夜飞行”,受安妮宝贝影响的或许是安娜苏或小雏菊。曾几何时我中学同学里有一个很漂亮很有心计的女生,当时经常捧着一本安妮宝贝的《彼岸花》。她同是漂亮的小家碧玉但婚姻失败的母亲,一生的错误是选择了一个自己爱但并不爱自己的男子,于是女儿诞生后她几乎是耳濡目染地教导着她生命中时常要去“争”。不争就什么都没有。喜欢谁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想让谁喜欢上你。不要谈所谓爱情。所谓爱情根本不存在。
她一直遵循母亲的教导,但后来还是选择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初恋。一个小混混。之后完全走上了一条和我们不同的路,高二时就不怎么来上课了,之后有一次见到她,是她和那个小混混在校外租了一处小房子。我陪着她在校园附近的精品店买一些家居用品。她单纯快乐地选购着风铃、墙纸、小摆件。那时我看着一向精明的她脸上浮现出一种特别单纯快乐的神情,满满的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她那时很喜欢看我的作文。经常把我的作文本借去看一个礼拜,有时还附上读后感。我表面看上去和她并不太熟但其实不像全班女生那般讨厌她。有的时候,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判断,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靠自己感受体会。
后来她再一次消失很久。当高考前我们拍毕业照的时候,她突然出现了,因为“还是想给自己高中生活划一个句号”。我陪她站在操场背光的冷风处抽烟,她说:“你知道吗?一切只因为他当时送我的那瓶香水,Anna Sui的魔镜,我一打开盖子,在空气中随意一喷,那种从未闻过的香味,橙、杏、覆盆子、保加利亚玫瑰、鸢尾、铃兰、雪松……一瞬间我就这样被打动了。是不是很傻?”
我没有说话。只是突然想到《色戒》中王佳芝的那句“他是爱我的”,然后,一个女人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女生有时就是这么傻,会因为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做出自己一生的决定。然而这也是人生。人生有时就是一场赌博。如果不停选择最安全的选项,那么虽然稳妥,也会失去冒险的惊诧华丽。
年轻时一个任性的决定,可以钝痛地划破我们的皮肤。但是最起码,那也是一种勇气。
***
Coco Chanel曾经说,不用香水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然而,用了香水之后的女人,又有着怎样的未来?

曾经有段时间,在上海,一度喜欢深夜去一个摊子吃小馄饨。于是经常遇到一些三三两两的夜归女孩。那个小区,附近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夜总会,年轻女孩下班后穿短裙坐在夜市的小摊子旁,睫毛飞长、眼影流彩。吃着吃着,一个女孩不屑地说:“我才不用你那种廉价香水,我用Gucci,一个客人送我的。”另一个女孩说:“送香水有什么了不起的,送包才是正经。”
那个Gucci女孩瞬间无声了,低下头静静吃自己的馄饨,鲜红的口红印在雪白的馄饨皮上,像血。
青春的血,换来的将是一场什么样的命运,那一刻吃馄饨的她,是无所知了。
不知她用的是温暖甜美的“狂爱”,还是清甜之味的“花之舞”,或是根本不适合她的“Eau de Parfum”。

一个女人一生中会收到很多香水,但送的人究竟是否懂得你,送来的味道,你是否想用在自己身上,这是一个很玄的问题。
突然想起以前一个新东方的老师曾说,大家不要小看我,我是一个很有品味的人,我在上海做同声传译,用大卫杜夫的冷水。
海水,薄荷,薰衣草,迷迭香,烟草,雪松……用化学香料模仿海洋气息的先驱。

学生时代有段时间很流行上新东方的课。大家都知道的,新东方老师以神化自己和喜欢在课堂上分享感情经历而著称。但很多人都有着那种没有成功留在国外的海归浅浅不甘和落寞。现在也不知道当年的那些新东方老师究竟怎么样了,是终于移民成功还是安分在国内结婚生子。
李碧华曾在多部作品中描述过香港一种叫“双妹嚜”的花露水,并延伸出一个凄婉诡异的故事。那篇《双妹嚜》最大的亮点也是最让人毛骨悚然之处在于结尾,但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妙。
上次去香港,在一家快打烊的药店,买了一瓶“双妹嚜”。效果出奇地好。炎热的华南空气,这款花露水滋生出一股浅浅生姜的味道,虽然它的配方不过是薰衣草、香柠檬、肉桂、丁香、薄荷。后来又在庙街买了一张当年“双妹嚜”的仿旧海报,气味+图像,配合着庙街昏黄的路灯光,让人瞬间产生时光倒流七十年的幻象。

迪奥的毒药有段时间也被神化。紫毒、绿毒、红毒、白毒、蓝毒,终于“五毒俱全”。我望着很多女友有段时间疯狂迷恋毒药的时候,突然想到金庸笔下的五毒教何铁手。“艳芬桃李,毒如蛇蝎”。美丽毒辣的一种个性女子,爱的深,恨的也烈。她标榜自己绝不做袁承志的小老婆,并且说:“男人如不把我爱得要死要活,发疯发癜,嫁了他有什么味道?”
是的,她爱他。但如果这个人不是真爱自己,那她宁愿选择放弃。因为一个女人一生,始终有权利找到最爱自己、真正爱自己的那一个。哪怕,她始终没有找到。

一切事物都是有气味的。芳香的火漆,香水信纸,玫瑰油香的墨水,白檀香木制的蘸水笔杆……而用香水用的恰到好处的人,是对生命的每一寸雕琢。缓慢、反复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不断浇筑。
空气中扬起一阵灰尘,香水的味道混在里边,人生,就这样擦肩而过。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释永信 | 侯孝贤 | 美食阅读 | 孤独之书 | 天津爆炸 | 下午茶 | 宁泽涛 | 黄渤 | 邪教杀人案 | 一人食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