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
2015/12/19 三联生活周刊

     视频:正阳书局

     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

     记者/程磊

     过去6年的青春,80后小伙崔勇都投在了搜集与北京城历史有关的老物件儿上,光图书就有4万多册,还有六必居的酱菜篓、同仁堂的盛药瓶、价值无量的《日下旧闻》、日本人规划的北京地图,各种老照片、金石拓片、老字号等各种老物件,构成了这家正阳书局。在北京文史圈,这家书局是他们眼中的宝库。

     正阳书局本有两家店,被“票友”们熟悉的是在前门大栅栏的廊坊二条,多年来的“革命”友情也均在此发生。上个月,因房租到期房东不再续租,这个书友口中的崔掌柜,和他的正阳书局搬出,离开了这个充满儿时记忆和挥洒青春的地方。

     西四南大街万松老人塔院,原来的分号,现在变成了总店。一次搬家,犹如一次心灵的旅行。

    

     收拾那些一点点从外面淘来的小物件,把已经分门别类整理好的书籍从这儿搬到那儿,整过程是一次不由自主的自我审视。“那些刻在脑子里的岁月,像放电影一样。”崔用说的时候还指了指自己的脑门。

     大栅栏,崔勇对这个地方,有着最深的留恋。崔勇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家中六代人都在北京生活。高祖崔师范曾为清代翰林,曾祖父还曾留洋海外。以前崔家老宅在前门外大安澜营胡同,是一座三进的院落。到了崔勇父亲那一辈,已经搬到了大栅栏地区的甘井胡同11号。

     2007年,甘井胡同面临拆迁,崔勇离开了生活了24年地方。拆迁当晚,崔勇趁着没人,偷偷跑到工地里把写有“甘井胡同11号”的门牌拆了下来。如今这门牌儿被崔勇摆在书局里,作为童年的一个念想。

    

     搬家后的这次整理,是书局得以诞生的开端。崔勇发现了一张近百年的全家福照片。照片从哪儿来,都是些什么人,以前是干什么的……崔勇脑子里有着一连串的问号。为了得到答案,崔勇开始“寻根”。

     崔勇开始流连于旧货市场、图书馆,大量收集和阅读图书。随后又认识了很多同样对北京地方历史感兴趣的人,“他们有的人拿起摄像机拍北京,有些人开始给老北京写传记,我开始有了很多纪念北京的想法。”

    

     有一天,崔勇无意中邂逅杜定友先生在《图书馆学概论》中的一句话,“良以地方文献,非特为掌故史料之宝藏,亦且读之发人深省,使祖述先贤,爱护乡邦之念,油然而生。其影响于一国之文化,至深且巨也。”

     犹如醍醐灌顶,崔勇瞬间做出了决定:开一间书店,收集与老北京有关的一切“记忆”,以此来纪念逝去的老北京。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最具北京特征,又有儿时记忆,于是书局取名“正阳”。

    

     因为大栅栏这个地界的留恋,店址选在了廊房二条。无论是面积,还是客流性质,廊房二条都不算当时最佳的选择。廊坊二条原先是小吃一条街,涮羊肉、爆肚、小肠陈。“但这里有太多美好的儿时记忆,也许不适合开书店,但这里却很有北京味儿。”

     翻阅崔勇收藏的书籍,旧时的燕京风华中便鲜活地现于眼前。一本由张恨水审定的《北平旅游指南》,把上世纪30年代的北京介绍得清清楚楚,“哪儿能听戏,哪儿能听相声,进故宫门票多少钱,甚至哪儿能喝到咖啡,这里面都写得清清楚楚。”一本《北平电车公司复员周年纪念刊》,详细记录了北京电车的来历、运行图、工人数量和月里程表等资料,是研究北京交通史的珍贵材料。

    

     在正阳书局,所有物件被分成三个种类:一类是可供出售的;一类是只卖给特定的业内人士,保证藏品流到真正识货者的手中;再有一类就是绝不出售、仅供参观的藏品。其中崔勇最喜欢的,是一套老杂志:《燕都》。

     这是一本以作者亲历、亲闻、亲见的记述形式,记录北京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杂志,85年创刊,92年停刊,这一共45期杂志,若不收集齐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北京地方收藏的。崔勇就这样不好意思了两年多,后来是一位经常光顾书局的老先生帮着崔勇给凑齐了。

    

     《日下旧闻》是崔勇喜爱的另一件宝贝,清康熙二十七年刊印。是由清代著名藏书家朱彝尊编撰。这本书是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关于北京的文献。全书分为18门,依次为:星土、世纪、形胜、国朝宫室、宫室、京城总记、皇城、城市、官署、郊垧、风俗等。日下的典故取自于王勃《滕王阁序》里的“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后人将“日下”视为长安,再转借为首都之意,也就是当年的北京。

    

     虽叫书局,又不仅仅是个书局。这里已经成了老北京文化爱好者的聚集之所。有一次,一老一小同时看上了一本书,小的10来岁,老的70多,可这本书就这一本,都想要,两人都在努力说服对方让给自己。崔勇一看,上前摁住书,对俩人说:“这书我不卖了,给你们留着,什么时候来看都可以,带回去看也行,下次带来就成。”

     这就是正阳书局的范儿,小小书店,在燕京风华中连接的不仅是人与北京城,更是人与人。

    

     与北京文化相关的公益讲座也要继续,以前已经组织过两场了,地点在东来顺,是因为付不起场地租金,经过街道出面,老北京们给予支持。把这类讲座持续下去,是崔勇要做的。此外,崔勇还在谋划以书局的名义,来编几套北京文化的书。

     比起现在传统书店的举步维艰,正阳书局的效益尚可维持。不过崔勇说,其实他的帐面根本没有馀钱,一有馀钱他就会去淘新的宝贝。崔勇的理想是成为张伯驹那样的人。“张先生曾有魄力卖掉几个院落去回购一幅画,然后捐给国家,我斗胆觉得我的理想和张先生有暗合之处。”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