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江湖沦陷与男人的成长
2015/12/28 三联生活周刊

    

     《老炮儿》剧照

     期待中的高潮,在老炮儿张学军拖着长刀冲向对岸的一群对手时戛然而止,这位有心脏病的六爷没来得及挥出一刀,就死在了年轻时挑过几十人的冰面上。

     冷如冰,寒如铁,无法刺穿的是坚固的现实,是早已没有规矩与秩序的现实,是“只讲利益不讲对错”的犬儒而卑劣的现实。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导演管虎和演员冯小刚,为我们所讲述的本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年轻时经常茬架被逮进局子的“老炮儿”,如何从官二代“飙车族”手中解救与自己关系势如水火的儿子小波。

    

     《老炮儿》剧照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完影片后,想起了强蛮的父辈,挫败于以自己为代表的已经怂了的一代,娘了的一代。反正,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意识形态的询唤暂且放在一边,导演事实上在不经意间将父一辈的老炮儿与真正的男人划了等号,作为训斥对象的是子一代的“怂货”。

     事实上,这个故事在逻辑与事实层面非常脆弱。即使六爷的现实生活图景真艰难到拿10万出来也要东拼西凑,小波又怎能与玩几百万豪车的官二代搅到一起,还成功撬了对方女友?而且,慑服于“像书上走出来的”六爷身上的硬气与讲究,官二代竟能冒着断送自家前途的风险,和对方茬架?

     看得出来,管虎为此大费周章。六爷的困顿,与他喝令小偷寄回身份证、痛斥围观跳楼者、给乞讨的女大学生钱等勾连这个时代的细节一样,都在大大增强其茬架的合法性。看着古龙小说的官二代小飞,倒有点像阿飞。他相信江湖规则,这种相信,在影片中似乎也与对父亲的叛逆联系在一起。就这样,一个包裹着胡同文化、社会谴责、江湖规矩、代际冲突的老年版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演了。大院与胡同的界限消失了,共同勾连起老舍笔下那个有礼有序的北京胡同(影片还特意提起骆驼祥子)。就这样,这部包含诸多元素的商业片,完成了一次主创者们的集体青春缅怀。这一次,阳光不再明媚,英雄横空出世。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评论者斥责电影大吹牛皮,美化了“老炮儿”。

    

    《老炮儿》剧照

     但是,我还是感动了,在小飞眼含热泪的时候,我都几乎有点忍不住自己的泪水。正片结束后,我同样看到好多人依然罕见地坐在座位上,直到看完最后一条字幕。

     我想起我的父亲,因为不服公社干部的蛮横,把对方压在炕上痛扁;为了替遭到痛打女儿被逼婚的大哥出头,单挑十几人的壮举;受到卖菜同行的挑衅,不惧动起手来。不是宣扬暴力,不是自我美化,我在更小的时候如同小波,也厌倦于他喋喋于往事的荣光。等到年岁渐长,仿佛如同电影里的台词:“小波没有孩子,理解不了当父亲的心”一样,我开始渐渐理解那一代人。

     如果说我的父辈是在“秋菊打官司”的年代,在公平正义无法伸展到草莽荒蛮的乡野。如果说《钢的琴》中陈桂林联合其他老哥们的一次未遂的打斗,是身处下岗失业的洪流所能做的不多选择,那么老炮儿年轻时候的茬架,到底有多少理性可言,何以成为昔日荣光的讲述?影片叠床架屋的“正义性”前提设置,为什么依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力,乃至让人为之深深感动?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如何成为一个男人,如何为了尊严而战,我想如同《阿甘正传》中飘荡的那句台词,拨动着所有人的心弦。也许,成长是所有电影的一个共同母题,老炮儿,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其实因为他扮演了一个“始终没有成长的老男人”角色——他停留在往事与自己习惯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他被飞速奔跑的时代列车远远拉在原地,他外强中干地维持这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不惜以决绝的方式,他扬起的刀一瞬间甚至让我想起《牯岭街杀人事件》中小马的那把长刀——而这样的反英雄其实才是真正悲剧性的英雄。

    

     《老炮儿》剧照

     有那么一类人,如果说成长的代价是变为“只讲利益,不讲对错”所换取的从容与体面,他们宁可拒绝成长,宁可成为最为孤独的一个,你可以说他们任性,但不能说他们撒娇,毋宁说,这正是理想主义的代价,老炮儿六爷就是这样的人物。

     与此同时,我也想起了《菊次郎的夏天》中那位同样黑硬、失意甚至乖张的老男人,还有《火花》中那位带着歉意与决绝,不断酿下血案的老警察。北野武两张完全不同的面孔背后,或者温馨,或者血腥,告诉我们的其实都是一个事实,他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把自己的步伐停了下来,拒绝妥协拒绝媾和,陪着邻居的小孩过暑假,既是治愈,也是背对未来的青春追忆。

     在无所不在的江湖中,试图用法制的逻辑对老炮儿做出谴责与规劝,无疑显得太过轻易、轻率以及政治正确。引起人们共鸣与思考的,更为重要的,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

     如何正确地问路,如何礼貌地碰杯,小小细节折射出的是这个时代的粗鄙。曾经最讲规矩的中国人,在多快好省思维模式的席卷下,恐怕连一家人坐在一起从容地吃顿饭的时间都不宽裕。

     同样不可探底的是,末法时代规则的底线,电影里,老炮儿不愿意让年轻人加入打斗,因为知道他们不知轻重。作为对照的是,港片中所建立的古惑仔世界,也在不厌其烦地讲述江湖规矩的失陷。

     那么也不难理解,整个社会普遍的娘性与中性,女权主义仍有理由不断申诉社会体制中潜藏的种种封建与专制的幽灵。但可叹的是,我们开始匮乏于血性与男子汉气概,上至国家庙堂,下至庶民江湖。

     如你所见,上述叙述并非仅仅止于表象。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冬日的某个上午,籍着一部并没怎么把故事讲顺溜的《老炮儿》,走出影院后,我突然觉得脚下的土地特别坚实。人其实不需要一直长大,有了根抵,才有拒绝的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