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雾霾中蹒跚的时候,有人已经在海底探索新世界
2015/12/29 三联生活周刊
在海洋深处,是真正的宁静之地。在这里,人类回到了孕育自己的母体,见证这个星球的起源,以及生命令人心碎的奇妙。

组建潜旅团“五年级七班”的尤泠(sandyyou供图)
“人类花了几千年时间才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却只生活在地球20%的面积上。当你开始潜水,才有了机会,去看到那未曾接触的80%的世界。”这是潜水第一课,潜水教练们最常用的开场白,极具煽动性。
很多人被吸引,又有相当一部分人第一次下水便打消了继续下去的念头。深入下去的人,大海成了他们的信仰,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定格让内心更美的事物
尤泠最爱看鲸打架,吼起来跟牛一样,完全失去海洋歌手的美态。去年6月在南非,还看到了六头雄性鲸为了“争夺”一头雌性鲸的注意力而互相冲撞,并发出凶狠而沉闷的叫嚣。尤泠暗想:“哎,不就是个妞嘛。”
这是她一年中第二次去南非,不出意外,这里将成为她以后的常规线路。尤泠爱潜水,爱水下一切生物,爱用“大象”(专业水下摄影的大相机)把它们拍摄下来。
她在广州有个水下摄影俱乐部,名叫“五年级七班”,她是班长。不敢自诩为水下摄影师,但却称得上是该圈“老油条”。同时,她可能是国内最懂水下摄影器材的“大拿”之一,成为专业人士的代价,是两部佳能5DII进水报废。现在,这也是尤泠的职业:提供水下摄影器材服务和组织同学们去各地进行水摄活动。

在帕劳群岛,尤泠与海豚共潜,是一次美好的邂逅(尹伟摄)
所以,经常深夜1点,尤泠还在微信上回复“摄友们”纠结的问题:macro fisheye镜头罩和传统鱼眼罩拍微距时有什么区别?拍摄南非沙丁鱼迁徙,是不是带个广角就足够了?海豹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亲近,有没有什么办法吸引它过来?
脱离此前的生活去追求热爱的事物,多少让人狠不下心。尤泠幸运地将爱好与工作融为一体。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带领同学们去全球各个知名潜点进行水下采风。最近几个月的行程,尤泠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先是元旦带着同学们去加罗林群岛的雅浦,回来休息几天后,会带两位“新生”去菲律宾学水下摄影。春节期间的安排是去墨西哥,回来稍事调整后,将去贝加尔湖冰潜。
接触潜水之前,尤泠是一家IT类外企的项目经理。自从2008年在菲律宾薄荷岛第一次下水后,这个宁静而又神秘的世界让尤泠为之狂热,她迅速又高效地融入了这个世界。先是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找资讯、做攻略、出发、考证,如此循环。第二年又迅速地转到了技术潜水,她想看海底100米以下的世界,想进入海底沉船、洞穴的内部一探究竟。
在技术潜水领域,中国女性少之又少,愿意去挑战深度的更是凤毛麟角。在尤泠看来,正是因为容错率极低,100米这样的深度最大的考验是,面对来自深水的非比寻常的压力,你能否将烦琐的步骤冷静而正确地完成。

龙泠在墨西哥海域潜水,观察拍摄海底生物蝠鲼(sandyyou供图)
潜水不是竞技运动,深度挑战的完成,尤泠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极限,也自信于自己内心已足够强大,即便再多挑战10米、20米也不是问题。“到此为止吧。”尤泠对自己说。
在冒险了一年半后,尤泠开始转向水下摄影。过去多次组织AA制潜旅,尤泠发现自己在制定行程、与当地服务机构沟通以及选择酒店机票方面完全游刃有余,而且组织团队前往还能有议价能力,便有了“五年级七班”。于是,搜索各种潜点,找到当地特色生物,做好水下安全调查,寻找资深的水下向导,考察当地潜水俱乐部和住宿、交通等情况,判断是否能形成固定路线,成了尤泠的工作。对于这些,她一定要亲自前往体验,因为很有可能下一趟,这里就是“五年级七班”的集体活动目的地。
并不是所有的行程都是为了形成路线。“虽然工作也是玩,也是我喜欢的,但我也要更纯粹地去我想去的地方。”尤泠说,比如今年2月去南极冰潜和拍摄,比如接下来去贝加尔湖冰潜。一方面,这些地点对潜水的技术门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这是她一年当中,总要送给自己的几次礼物。
没有潜水的摄影或者没有摄影的潜水,怎么都感觉怪怪的,这是搞水下摄影的人共同的感受。郭之焱是七班水下摄影的“后起之秀”,与大多数人接触潜水是因为去东南亚海岛游不同,潜水是他有备而来的爱好。
儿子的18岁生日,郭之焱带着他从加德满都徒步到拉萨,伤了膝盖,徒步爬山的爱好无法继续。“我得找到一个去走世界的理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50岁的郭之焱认为潜水是符合自己当前身体状况的爱好。2013年2月开始专门学潜水,成为“一发不可收拾”中的一员,平均每年100多潜。对于第一次下水的感受,他用的词是“沁人心脾”。
2013年底,他在马来西亚认识了尤泠,陆地上不爱拍照的老郭开始了水下摄影,卡片机加防水袋换成了专业设备,并开始成为七班主力,以高出勤率一同游走世界。随着技艺的精进,老郭越来越游刃有余,每次要去目的地拍什么,目的性越来越强,先看看别人怎么拍,要带什么镜头,脑子里过一遍,心里就有谱了。

龙泠在墨西哥海域潜水,观察拍摄海底生物海狮(sandyyou供图)
水下摄影技巧的掌握总有经验可循,比如陆地上使用的广角镜头在水中变成了标准镜头,24毫米及以下超广角镜头到了水下就变成了广角镜头;比如在水中是没有红色的,所以白平衡的选择是一个难题但却有大量经验帖。若要拍出一张满意的片子,需要比陆地上更多的天时与地利。
追踪抹香鲸时,说不准就赶上她“五谷轮回”之时。她在前面怡然游弋,你紧随其后,冷不丁她突然上下游动,不一会儿你便游进了一片“巧克力奶”中。抹香鲸排便时,方圆30米海水都呈现“朱古力奶”状,你穿行而过,酸爽不已。
这最多影响到片子的拍摄,返回陆地后却是一次“在粪便中幸福感爆棚”的奇特谈资。最残酷的事实是,看到鱼球(数以万计的小鱼为了抵御海豚组成球状)的概率可能只有10%,此行的主要拍摄目的无法实现是常见的事。“这是一次心理战,和自己的较量,需要忍耐和信心,需要鼓起下次再来的勇气,人就在气馁与自我调适中强大起来。”尤泠说,其实,当你回想起吨位庞大的鲸在身边跳来跳去,海豚在水里围着你逗你玩,南非沙丁鱼大迁徙时鲨鱼、海豚、飞鸟、鲸分食沙丁鱼如同黑帮片里群枪混战的场景,失意的感觉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真正的危险在于,你能否完美驾驭设备,在欲望与理智中找到平衡。陆地摄影和水下摄影完全不同,在水下,哪怕是比巴掌还小的GoPro,对潜水员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尤泠和老郭都讲述过在强流中人和相机像风筝一样身不由己的历险。水下摄影不是按按快门那么简单,需要对焦、需要打灯、需要时间、需要稳如磐石的中性浮力。

龙泠在墨西哥海域潜水,观察拍摄海底生物旗鱼(sandyyou供图)
当你的注意力在追踪那条抹香鲸为了记录她的妖娆时,你激动得直喘粗气,浮力的控制不佳让原本可从容越过的珊瑚礁像宰杀鳝鱼般从你肚皮划过,耗气量陡然增加还浑然不觉;你甚至有可能被她带到一个在冷静情况下不可能前往的深度,而剩余的空气并不足以支撑万无一失的减压上升。任何超出能力范围的意外情况都有可能致命,水下摄影需要时刻保持“逢林莫入,穷寇莫追”的理智。
这些习惯的养成开始对生活细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事情开始缜密一些”。郭之焱的儿子小郭后来也爱上了潜水,家族的度假活动,郭之焱偶尔也会带着几个侄子去潜水。他们家庭条件优越,而外出潜水通常比较辛苦,衣服自己洗、装备自己检查。“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无疑是一项优秀的品质,这是潜水赐予的礼物。”郭之焱说。
去年,尤泠带领七班中的12名同学去墨西哥的瓜达卢佩拍摄大白鲨,偶遇了创造4项自由潜世界纪录的自由潜水大师弗雷德·拜里(Fred Buyle)。他是应邀来做义工的:运用他无与伦比的自由潜技术,在大白鲨身上打上电子标签,以记录其行为。尤泠邀请他上船吃火锅,他和七班同学分享了此行的经历,分享了法国电视台给他们拍摄的纪录片,耐人寻味的经历和唯美的画面让七班同学惊为天人,看到在亚速尔群岛拍摄的抹香鲸生宝宝和天生呆萌的蓝鲨时,“现场嗨翻了”。
第二天,又成功邀请全球顶级大白鲨研究学者、墨西哥的毛里西奥(Mauricio)给七班开设了一小时大白鲨生活习性的讲座,惊呆了小伙伴们。
这可能是水摄爱好者所追求的:“我们是同好知己,是把水摄当个娱乐和爱好,通过照片我们甚至可以影响到身边的朋友关注海洋。更重要的是,每一趟行程,可以见到不同人生轨迹和价值观的人,也常常可以遇到让自己内心变得更美的人,他们内心的强大可以时时刻刻影响你,这是最美妙的事情。”尤泠说。
⊙ 文章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总第868期,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