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 | 嘿,恐龙跑出来了!——童书的新玩法
2016/1/9 三联生活周刊

    

     昨天,我在“小中信”的童书发布会上看到几本非常奇妙的书,其中一本叫《侏罗纪公园》,是关于恐龙的科普书,但只要在iphone/ipad/Android下载一个app,用ipad对准书中的页面扫码,就能看到一只3d的恐龙从《侏罗纪世纪》中走出来,在你的桌上走来走去,不时发出震耳的怒吼。

    

     动画做的非常逼真,暴龙的动作、姿态、表情,都与电影无异,而且,你可以通过ipad控制和引导它在房间里四处走动或者奔跑,可以让它走到你的手上拍张合影。

    

    

     《太阳跑出来了》是一本关于太阳系各大行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科普书,同样配备了一个增强现实的app,可以解锁一个3d效果的太阳系,读者可以与月球、水星等互动。

     还有《龙卷风跑出来了》,关于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难,地震、海啸、龙卷风、火山等10种自然灾难现象。

     看到这套书的时候,首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纳尼亚传奇》中露西在魔法师岛找到的那本魔法书。她被书中一页文字所吸引,默默将书中的文字念了出来,咒语被念出之时,四周飘起飞雪……

    

     小时候读《纳尼亚传奇》,多希望自家大衣橱里也有那么一个神奇的机关,可以穿越到那个白雪皑皑的魔法世界。如今,技术似乎真的提供了一种“穿越”的可能性。

     2015年,没有什么概念比“虚拟现实”更红火。从根本来说,“虚拟现实”就是欺骗你的大脑——更具体的说,是侵入你的视觉/听觉系统,蒙住你的眼睛/耳朵,灌输给你一系列模拟的刺激,让你相信自己身处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

     就制造幻象而言,增强现实(AR)也一样的,但它与虚拟现实(VR)的不同之处在于——VR是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离,让人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模拟世界里;而AR则是将虚拟世界带入日常现实——你仍然身在现实空间,只不过这个现实空间的场景中叠加了各种各样的虚拟元素。谷歌眼镜和微软的hololens都是典型的增强现实设备。戴上这些设备,你可以在几秒钟时间内改变墙壁的颜色、窗户的造型,坐在纽约的小小公寓里就可以领略托斯卡纳连绵起伏的山丘。睡前故事时间到了?HoloLens能把孩子的房间转瞬变成一片迷人的大森林。

     在所有的媒介中,童书一直是最抗拒新技术的。这与父母的忧虑和怀旧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担心孩子伤到眼睛,担心他们沉迷于电子设备,担心他们在游戏中玩物丧志,担心他们无法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学会爱上一本美好的书。我们想着,什么样的屏幕空间可以复制甚至超越莫里斯·桑达克、朱迪斯·科尔在他们那些经典童书中呈现的魅力呢?

     这些担忧自然都有道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童书似乎又应该是新技术最天然的温床。一只恐龙活生生的站在眼前,会奔跑,会怒吼,会打架,可以触摸,可以拍打,可以合影……对孩子而言,至少这种兴奋感是传统纸质书所无法提供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真正的屏幕一代,从一出生就与屏幕和app难解难分,对他们而言,阅读、玩耍,学习之间界限本身就是模糊的。事实上,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时代应该鼓励一种新的学习文化——一种以玩、提问与想像为核心的学习文化。

     新读者、新技术、新的阅读习惯必然带来新的机会和可能性。据称苹果App Store的图书类排行榜上50%以上的应用都是针对儿童的,而且这一比例还在快速增长。很多大公司,包括迪斯尼、企鹅、以及硅谷的新技术公司都在探索新技术在童书市场的潜力。

     2012年,索尼曾经与J.K.罗琳合作,在PS3平台上推出过一套“不可思议的魔法书”系列(Wonderbook),第一本叫《魔咒之书》(这本书藏在霍格沃茨的图书馆里,是200年前的魔法师Miranda Goshawk写的一本魔法教科书)。

     一个摄像头、一个动作控制器,再加上一本实体书,就能创建与操纵数字画面。比如,当你挥手时,动作控制器就会将这个动作转换成一个围绕图书的神奇效果,就像你正在施法术让龙复生一样。

    

     企鹅对新技术的敏感度一向很高。他们曾经尝试在一些经典的英文小说,如《远大前程》和《大白鲸》中内嵌增强现实的app。只要扫描一下小说封面,就可以“穿越”到小说的世界里。

    

     今年是罗尔达·达尔的百年诞辰。达尔的恶作剧风格最适合设计成游戏,所以企鹅新版的《蠢特夫妇》封面采用了刮开可闻到蠢特先生胡子味道的独特设计,书中还嵌入了APP小游戏——如戳一下蠢特夫妇、学蠢特夫人做饭、拽蠢特先生的胡子或偷走蠢特夫人的玻璃假眼,都可以得分。

    

     迪斯尼的《怪物公司》、《赛车总动员》也都做成过增强现实图书。

    

    

     英国的nosy crow是童书新媒体领域最出色的独立出版商之一。他们根据经典童话(《三只小猪》、《灰姑娘》、《小红帽》、《杰克与魔豆》、《白雪公主》)开发的app 证明了新技术也可以以一种非常美妙的方式讲故事,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一些优秀的app试图将讲故事的工具交到孩子手里,比如tate开发的《吵闹的邻居》(Noisy Neighbours), 让小读者创作自己的角色,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有人要将“魔法”带入现实世界,也有人要将“现实”接入幻象空间。美国公司osmo利用摄像头与一个类似潜艇潜望镜式的红色反光镜配合,将孩子在现实桌面上的游戏与摄像头中的画面形成互动,比如这个名为《绘画大师》的app,你在纸上画的内容,会直接反映到ipad里面。

    

     还有这个看似呆萌的可编程机器人玩具Dash&Dot承诺要将编程的能力教给5岁到12岁的孩子。

    

     对一个五岁就会自己设计游戏的孩子而言,他们对一本“书”的期待恐怕是不一样的。从现实材质,到幻象的空间,风起云涌的新技术还会给童书带来些什么新的玩法和可能性?文字、动画、触摸屏交互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交融?故事与游戏会如何平衡?机器人、3d打印机呢?父母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入到新的阅读/玩耍/学习的形式里去?

     或许,我们可以暂时放下焦虑与感伤主义,对其中的可能性有更多的期待。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