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孩子那些不肯放下的怒气
2016/1/20 三联生活周刊

    

     孩子以他的方式成长,慢慢学习去掌握人际间的分寸感,多一些自我控制情绪的办法。我知道他迟早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绅士。因为这个最终的信心,即使是在儿子当众发脾气的时候,我也可以尽力克服自己的面子,以换得对童心更准确的理解。也许这个当众发脾气的小孩确实是丢了我的脸。但身为妈妈,我试图逐渐克服我的面子,和他一起寻得那条把怒气放下的路,再找到向同伴说一声“对不起”的最好方式。

     当你的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负了,你会怎么办?每个家长的处理方式不同。有的家长是操作型,说“别人打你两下,就算了,超过三下你就一定要还手”;有的家长是智慧型,说“你可以说没关系,也可以说我很生气,关键要表达自己”;有的家长是放手型,说“孩子的事情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有的家长则是包办型,说“女儿被某男同学一再欺负,这天我捋捋袖子,亲自上阵了,家长就是这种时候体现职责的”;有的家长是豪爽型,说“孩子你是男人就打回去,要从小教会他男子汉气息”。

     家长们老是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希望自己的孩子占上风,可是真琢磨一下,那些喜欢欺负人的孩子家长们,也不好当啊。欺负人和被欺负,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应该都不轻松。被欺负的孩子,身体吃了亏,但在道德上占了上风;欺负人的孩子,表面上强大,可是他们很容易被归于“坏孩子”的行列。

    

     事实上,作为家长,我们往往两种角色都当过。我当过被欺负的孩子家长,也当过欺负别人的孩子家长,对这两种心理,都深有感触。即使平时温和的孩子,有时候也会猝不及防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怒意。我儿子小时候,有几次与同伴玩时,他突然表现过激,发狂地拿东西扔同伴。其中有一次,我强行抱住他时,他还咬我的手。众目睽睽,我很下不了台。如果我是那个被欺负的孩子的家长,或者是旁观者,看着如此发脾气的小孩,我会怀疑这个孩子家教真差。但当儿子平静后,听到他从自己的角度复述全过程,作为妈妈我了解了他发火的心路历程,又觉得他的怒意并非大人眼里的蛮不讲理,更非是故意欺负人。

     比如有时候他是觉得被同伴愚弄了,尽管对方的愚弄很可能只是玩笑,并不带恶意。但我儿子作为一个幼稚的狮子座,他的头脑里少了拐弯设置,他无法接受对方哪怕玩笑性质的愚弄,觉得对方错了,可是在他怒气发泄之后又被我们批评,孩子感到很茫然。从大人角度来看,即使对方真的愚弄了他,也罪不至于要被他这样失控地攻击。但这种分寸感,我应该如何让幼稚的他建立起来呢?更重要的是,在他建立起这种分寸感之前,我该如何在他下一次发怒的时候,让周围的人(尤其是被攻击的对方),不要质疑我的家教和他的性情呢?

     直到有一天,我的朋友D的来访,给了我看待这件事情的另一个角度。D是我在外地的朋友,我们策划了很久才终于见了一面,她带女儿来广州,住在我家。那是她女儿和我儿子第一次相聚,我们都很期待他们的友谊,我也很在乎D对我儿子的印象。

     第一天其乐融融。当天晚上我儿子和D的女儿一起看电视,突然间两人争了起来。争执本没什么,谁知战火飞快升级,我儿子一定要赶D的女儿回家,D的女儿也一定要走。两个人相持不下,D的女儿甚至放声大哭起来。

     我一边骂儿子,一边扭头去看D的表情。

    

     D回我一个很淡定的眼神,似乎还有点笑意。其实那件事是怎么处理的我忘记了,但我一直记得当时她的那个眼神,好像在说:“拜托,你不要表现得比孩子更慌张好不好”。

     很多天后,有一次我俩微信聊天时,D主动说起这件事。她告诉我,我把孩子的失控看得过重,担心的是别人认为我管教不严,甚至因此影响了我们的友谊。这种担心使我失去了对形势的正常判断。其实,没有哪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会因为孩子的争端而与家长对立起来,如果是朋友,则更加不会。

     我觉得自己一下子被这句话击中——我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我怕人家说我是一个管教无力的家长,这种担忧甚至多过对于孩子行为的担忧。解除了“大人的看法”这种压力之后,再来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便简单多了。

     当然我也遇到过与D的反应截然不同的家长,这种反应来自另一个与我相交至深的朋友Z。有一次Z的儿子和我儿子因为什么事冲突起来,两个人撕打起来,我儿子年纪大些,处于上风, Z的儿子胸口上挨了一拳,我们来不及阻拦。而Z对于此事的态度与D非常不同,她完全没有掩饰她当时的慨愤。

     当时我因为她的愤慨而更加慌乱,但事情过后,我突然意识到,她之所以没有掩饰愤慨,是因为她对我极大的信任,她相信我能包容这个真实的情绪。

     D和Z,都以她们独特的方式,让我意识到如何更加成熟地对待孩子们的纷争,如何对待自家孩子表现出的怒意。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意识到孩子的变化。

     他以他的方式成长,慢慢地多掌握一点人际间的分寸感,多掌握一些自我控制情绪的办法。我知道他迟早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绅士的。因为这个最终的信心,我也可以尽力克服自己的面子(比如儿子当众发脾气的时候),以换得对童心的更准确的理解。

     而正是对这个问题思考得多,当我读到某篇童话时,触动甚大。

    

     那是一篇童话,名字叫做《海台风爷爷的旅程》:孩子跟着海台风爷爷变成了台风,纵情发怒,发泄够了之后,孤单地周旋在狼狈的大地上,觉得生气其实也是没意思的事,但他不知如何收场。海台风爷爷带着孩子又飞到海上,他说:“发怒,是因为人不屈服于痛苦,我不认为这不好。当所有人感到苦难和屈辱时,他们都有权发怒。”

     但也有些风,日夜盘旋,海台风爷爷说,那是人们不肯放下的怒意。孩子说,就像人家说了“对不起”,你却不肯说“没关系”那样,对吗?

     其实作者粲然写这个童话,是作为一个被欺负的孩子的妈妈来写的。但是,这些句子却令我思考了“怒气”这回事。我意识到,我没有接纳过孩子的真实情绪,没有接纳过他的怒气。我只愿意接受他那些所谓“好“的、正面的特质,那些是给我增光的东西。对于他可能给我丢脸的、哪怕是真实的情绪,我急于抹杀。所以我的态度,使他更加需要发泄。

     海台风爷爷说:“不要害怕怒气,要像海岛承受飓风、万物承受四季那样面对它。”这何尝不是对我,一个面对孩子当众发脾气时手足无措的家长,所指出的最犀利的劝告呢?

     我自己小时候也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我姑姑说有一天,我坐在家里的客厅发了个感慨,说:“好想把家里的东西全打烂啊”。她们当时埋怨,小孩子怎么有这么暴戾的想法啊。我小时候深受家人宠爱,有这种奇异的暴力的想法,肯定不是因为谁得罪了我。但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没有人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有些情绪,只要是负面的,父母肯定要打骂一通。回过头想想,因为总是觉得情绪不被父母理解,我一时滋生了要把家里的东西全打烂的念头,并且毫无顾忌说了出来而已。

     成长过程中,我一直觉得我被父母深爱,但是我的情绪不曾被接纳。我说的话,我的想法,都像水珠之于荷叶,从没被他们当真听过。当然,我也并没有成长成一个坏脾气的人,因为我毕竟时时不忘自我教育。但是那种水珠之于荷叶的感觉,却几乎是毕生遗憾。

     再看着自己的儿子,我想,也许这个当众发脾气的小孩确实是丢了我的脸了。但我还是愿意逐渐克服我的面子,和他一起,寻得那条把怒气放下的路,再找到向同伴说一声“对不起”的最好方式。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