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听考古人聊聊中国文明的源头
2016/3/4 三联生活周刊

    

     -『听考古人聊聊中国文明的源头』分享活动-

     嘉宾:许宏

     时间:2月28日

     28日,我们在北京紫禁书院举办了2016年的第1期『三联·阅读汇』。开年首位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许宏,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与三联读者畅谈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诞生史,探讨中国文明的源头。

     很多读者特地从外地赶来,聆听许老师的分享。在互动环节,大家争相提问。活动结束后,仍有读者迟迟不肯离去,簇拥着许老师讨论问题。

     精彩分享回顾

    

     许宏

     易中天说中华文明自3700年前始,是有道理的。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国,只能上溯到二里头,再往前就没有“中国”可言。那么,我们怎么看5000年文明史呢?这不矛盾。我们看问题总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来看的。我们说确认一个生命体,可以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但也可以从胚胎成形就开始,或者说应该是从精子和卵子碰撞的那一刻,这个生命体就诞生了。就看你怎么看,其实不矛盾。狭义的讲3700年,但是它还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我们说“中国”这个概念,应该先把它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中国”来说。其实,“中国”包括政治实体的,还有民族的、地域的、都城的概念,非常复杂。最初的“中国”是指都城,中央之城、中央之邦,它应该是唯一的、排他的,是绝对高出其他地方的。

    

     大家问二里头是不是夏,我说不清楚。我们说二里头极有可能是夏的都城。但你说二里头肯定就是夏的都城,我不能同意。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板上钉钉的依据。没有当时的文字,没有丰富到足以证明它的身份归属的东西发现。

     西周开始应该是真正的“中国”,西周的诸多制度性建设,导致它奠定了此后“中国”的文化底蕴。但再往前,可以被称为“中国”的中央之城或者中央之邦,从殷墟上溯到二里冈,从二里冈上溯到二里头。但到了二里头开始分岔了,大家熟悉的石峁、陶寺,再早一点的良渚,现在我们有些专家的提法,一说这些人类群团,任何一支都在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史。但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可以被称为“中国”的东西存在,都是区域性的文化或者文明。

    

     二里头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处于我们这个族群或者后来的中华民族的从多元到一体的节点上,中原中心起来了,再往下就开启了中国文明的先河。

     “中国”诞生史,前面是异彩纷呈几百年的逐鹿中原,二里头就是数百年逐鹿中原的一个结果,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洛阳盆地,在1500多年间,十三朝在此建都,这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都是非常非常罕见的。二里头就是最早的洛阳。

    

     二里头出的“中国之最”非常多,我们随便挖一个什么东西可能就是中国之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和车辙。还有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再往前就不大见这样的东西。还有中国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是用小猪的骨架在一个巨型坑中做大面积的祭祀。在宫殿区发现了最早的绿松石龙形器,这个东西被誉为“超级国宝”。还有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可以说是当时的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相当于现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里做出来的东西,只有二里头贵族能用,绿松石器和青铜器,都是垄断性的。

    

     我们看二里头出的这些东西,颇具“中国特色”。我们说青铜的冶炼技术很有可能是从外面传过来的,但是到了这里之后,跟中国人的意识形态相结合,跟我们几千年前玩泥巴模制陶器的传统碰撞,就形成了这样具有特色的东西。

     玉器一直是源远流长的,是中国人意识形态的东西,所谓“玉魂国魄”,中国人是爱玉的。但是到了二里头青铜礼器的出现,开始逐渐地部分替代玉器。等于玉器和青铜时代有一个兴替,如果说玉器时代是偏于缓慢的、优雅的,到青铜时代就开始加速度的、建设性的、破坏性的发展。几千年的东亚新石器时代的发展是相对缓慢的,但是从二里头开始,甚至再早一点从龙山文化开始,史无前例的中国历史大提速,一千年之后,殷墟这样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就出来了。而二里头就处于金玉共振的节点上。

    

     二里头那个时期,就已经奠定了“中国”世界的雏形。以二里头为先导,到了二里冈、殷墟、西周,中原王朝不断往外扩散。二里头还偏小,三平方公里,到二里冈时代已经有十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大的都邑。几百年时间,一下子扩展到这么大。“中国”出来了。所以我们说,几千年前的东西,离现在一点都不远,我们是一点一点走到现在来的。

     国家不是一道门槛,而是一个过程。我们看从二里头到周代到紫禁城,从这样的演进,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轨迹。

    

     在中国或说是东亚大陆,最早的铜器是从西北一点一点扩展开来,西边地中海东岸那一带最早出现铜器,一点一点向全球扩散,当然有的地方是一点都没有青铜器。从龙山到殷墟时代,除了青铜之外,什么东西催生了“中国”?小麦、绵羊、黄牛、车、马……甚至甲骨文。甲骨文还没有找到源自当地的线索,二里头没有线索,二里冈可能发现几个字,作为甲骨文的前身,还是让人感觉突兀。甲骨文是怎么出来的,我们需要继续探究。如果把外来的东西刨去,那么什么是“中国”?“中国”的形成离不开外来文明的刺激和影响。

    

     * * *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