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惊蛰
2016/3/5 三联生活周刊

    

    

    馀寒正怯。

     金钗影卸东风揭。

     舞衣丝损愁千褶。

     一缕杨丝,犹是去年折。

     临窗拥髻愁难说。

     花庭一寸燕支雪。

     春花似旧心情别。

     待摘玫瑰,飞下粉黄蝶。

     ——周密

    

    

    

    

    

    

    

     震为雷,雷惊动,潜藏之物都惊恐而出。蛰是潜伏,所以陶渊明诗用“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惊蛰原名“启蛰”,改启为惊,突出了惊动。惊蛰最有气势的描写是:“春霆发响,惊蛰飞竞,潜龙浮景,幽泉高镜”,如此生机勃发,方有春光烂漫。

    

    

    

    

     农历每月都有对应之水:正月解冻水,二月白萍水,三月桃花水,四月瓜蔓水,五月麦黄水。白萍,感春而生,遥寄春愁。“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

     《本草纲目》中有关萍、蘋的介绍中写道,“萍有三种,大的叫蘋,其次叫荇,叶子很相似,为圆形。小的就是水上的浮萍。”

    

    

     简体字为苹,也称苤(piě)菜、四叶草、田字草。五月开花,白色,因此称白蘋。蘋不是沟渠中所生长的萍。蘋感春而发,暮春开始生长,叶浮水面,根连水底。茎细、叶大,正面青色,背面为紫色,有细纹。四叶合成,中折十字。味甘、性寒,治暴热,下水气。

    

     水萍

     也称水花、水白、水苏、水廉。浮萍在池泽游说的地方生长很多,到春天开始生长,一片叶子经一夜就能长出好几片,叶子下面有微须,是其根,漂浮。一种两面为绿色;另一种正面青色背面紫色。味辛,性寒,治暴热身痒,下水气。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发邪汗。

    

    

     同荇,也称凫葵、水葵、水镜草、靥子菜、金莲子、接余。叶子像莼浮在水上,茎涩,根很长,花呈黄色。与莼是一个种类的两个品种。味甘,性冷,治消渴,去热。

    

    

     也称茆、水葵、露葵、马蹄草。叶似莕,浮在水上,茎可吃,花呈黄白色,子呈紫色。味甘、性寒,治消渴热痹。和鲫鱼做成汤,有下气止呕的功能。补大小肠虚气,但不宜过食。

    

    

    

    

     二

     月

     初

     八

     道教以农历二月八日为“芳春节”。 明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按道经以二月一日为天正节,八日为芳春节。” 这一天灵宝天尊要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灵宝天尊,也称“太上道君”。

    

    

    

    

    

     昔范成大的“秦楼月”词:“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鵓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鵓鸠是灰鸟,天将雨而鸣声急。

    

    

     春的信息在柳眼里,春入枝条柳眼短,柳眼犹寒是鹅黄色,鹅黄袅袅染柳,春光沐浴,便成金黄色。李白诗“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赵师侠词“柳眼窥春春渐吐。又是东风,摇曳黄金树”,都写此意境。皮日休的“柳芽初吐烂金醅”,醅是美酒,春光如醉,亦美。

    

    

    

     黄鹂即仓庚。“两个黄鹂鸣翠柳”,它们成对双飞,称为“金衣公子”,嘤其鸣,求其友,穿行于浅风新花间。文人又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欲别频啼,就成了悲声。离黄悲,辛勤到死丝不断的春蚕生。

     闲说惊蛰文/朱伟 插图/王文哲

    

     惊蛰的蛰是藏,“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藏”,藏是为“存身”,藏是静,所以,《说文》解释“蛰”是藏,《尔雅》解释“蛰”是静。我更喜欢冬蛰安静的说法。

     那么,蛰字为何是执与虫的组合?这个执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天地关系而言,是拘系,这就是马王堆帛书中“正名修刑,执虫不出”的意思。另一层,生物自身而言,是守持,守持才能护生、存生,这也是生存之本。所以,守持的概念对于生命而言非常重要。我喜欢《中庸》中这个说法:“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没有执着,精诚何有?

     这样来理解“蛰”字才有意思。

     以干支纪年,古人称岁在辰为“执徐”。这个“执徐”其实也是对“惊蛰”的解释——执为蛰,徐为舒,舒是蛰物皆敷舒而出。古人是一直注意天地关系的,这个“敷舒”的“敷”是施予,在被大自然施予的前提下舒展。东风吹来,大地解冻,春雨如膏,都是施予。这样来理解“启蛰”或“惊蛰”,又有意思了。

     其实,《夏小正》中,本来就叫“启蛰”,《夏小正》说“正月启蛰”。“启蛰”作为节气,本在雨水之前,到汉代才改在雨水之后,变成二月的节气了。我觉得“启蛰”比“惊蛰”好,一是因为春乃青鸟司启,二是因为“启”字更能表达“敷舒”的意思。

     汉代改“启蛰”为“惊蛰”,将其挪至雨水节气之后,惊蛰变成农历二月节(今年特殊,因闰月的关系,它还在正月),一是调节了物候关系,进入仲春,经过孟春之酝酿,莺飞草长,仲春进入竞春期,万木葱笼,桃杏争华。到清明三月节,就到了暮春、伤春时节了。二是整理了时令与天文、《周易》的关系,改自然的“启蛰”为以春雷“惊蛰”,是将《周易》中的解卦与震卦对时令作了解读。解卦是“天地解而雷电作”,天与地、与万物的关系改变了——天以雷霆苏蛰气,正月不可能有春雷发生。将雷震与解蛰联系在一起,是将《周易》与时节认识作了重要的嫁接。天以雷霆苏蛰气,不是“蛰物皆敷舒而出”中在风雨施予中那种温和的舒解、舒展了,天变成高踞之上,蛰要“惊”,“惊蛰”,有了一种威严。

     《周易》解卦说:“天地解而雷电作”,雷雨作解,在天地人关系中,君子就要面对左右一切的天庭,“以赦过宥罪”了。震卦象传强调的也是,“君子以恐惧修省”,天地万物变成君臣关系,天高高在上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及《三联·节气》所有

     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专注传统文化 倡导生活美学下载阅读IPAD电子杂志

     请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联生活节气”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我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