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太空与南极 ——两本让你的孩子爱上科学的童书
2016/3/5 三联生活周刊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而是关于探险、关于勇气、关于失败,关于永不放弃的故事。但它对小读者们提出了比科学本身更重要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我们走到世界的尽头,茫茫的太空,甚至不惜丢失性命?我们对于未知世界这种永不停歇的好奇心到底来自哪里?
有没有什么书,能确保你的孩子爱上科学?
是的,比如这本《阿斯特罗猫教授的太空前沿》(Professor Astro Cat's Frontiers of Space)。

英国物理学家Dominic Walliman 与著名插画家Ben Newman 合作的这本书,解释关于宇宙的一切,以及我们如何探索它。它会告诉你,火箭是怎么工作的?宇航服是怎么演化的?地球与周围的行星相比到底有多大?(如果地球是一枚小西红柿,水星就是一粒胡椒子,而木星则是一个大西瓜!)而且,作者并不声称自己知道所有的答案,而是将无数的问题留给了他的小读者,未来的科学家们,关于未来的空间旅行,关于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



这几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普童书不再简单的罗列知识,而是以机智和幽默感,以妙趣横生的插图,向孩子展示科学的魅力。但今天我真正想介绍的是这本《极地重生》(2015年凯特?格林纳威金奖作品,刚刚出了中文版),讲述了10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南极探险之旅——探险家沙克尔顿带领一群队员奔赴南极,试图穿越整个大陆,但事与愿违,探险队不幸陷入绝境。他们冲破重重险阻,最终成功率领探险队员走出南极,绝境逢生。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而是关于探险、关于勇气、关于失败,关于永不放弃的故事。但它对小读者们提出了比科学本身更重要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我们走到世界的尽头,茫茫的太空,甚至不惜赔上性命?我们对于未知世界这种永不停歇的好奇心到底来自哪里?

作者威廉·格利尔,年仅25岁,长了一张酷似james franco的脸,是格林纳威奖5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在南极探险的故事里,更著名的主人公不是沙克尔顿,而是罗伯特·斯科特船长。2012年1月 ,斯科特率领探险队员乘坐“特拉诺瓦”号进行南极探险,不幸与大部分队员丧生于南极的暴风雪之中。
“斯科特虽然是个英雄,却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他的探险之旅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整个过程太过残酷,我看不到哪怕转瞬即逝的一点微光。”威廉·格利尔在电话采访中告诉我。“沙克尔顿三次尝试穿越南极大陆,三次失败,但他将生命置于探索之前,我觉得他是一个更了不起的人物。”
是沙克尔顿探险队的随行摄影师Frankhurly的照片刺激了威廉·格利尔创作这本书。“那些老式照相机拍出来的彩色胶片像是有魔力一般。我克制不住的凝视他们的面孔,他们的眼睛,想着这些人为什么会在100多年前,千里迢迢的跑到一个如此广漠荒凉的冰原?”

故事从沙克尔顿的生平开始,比如他有10个兄弟姐妹,排行第二;比如他不喜欢学校教育,但热衷于读书、尤其是诗歌——多年后,在南极的绝境之中,他为探险队员们朗读诗歌以振奋士气。他曾经谈到自己对南极的痴迷:“那片未经探索的大陆深深根植在我的早期记忆里。”
除了沙克尔顿之外,探险队的每一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每一个人物看似只有一个抽象的轮廓,但其实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独特的人物特征,比如副队长弗兰克·怀尔德总是拿着一把来福枪,因为他擅长狩猎,喜欢追捕企鹅;二副汤姆·克林负责照顾狗,所以他身边总是跟着一只小狗;手里抱着五弦琴的是莱纳德·赫西,“坚忍号”被毁之后,他的五弦琴抚慰了队员困顿疲倦的心灵……

他不断的在自己的素描本上设计一些小的细节,比如帽子、外套、围巾……

威廉·格利尔从小有阅读障碍,为了省去文字的解释,他以一种偏执狂的耐心描绘画面中每一个细节。他作为一个糟糕的读者塑造了这本书的风格:他不得不用画面来解释故事的方方面面。所以,这本书充满了视觉清单,比如“坚忍号”的建造材料、船上的装备、以及随行的69只狗等等。



1914年8月8日,“坚忍号”启航。这艘船最初是一艘旅游游轮,“坚忍”则取自沙克尔顿的家训“坚忍致胜”

这幅画面展示了“坚忍号”刚刚进入威德尔海不久就遭遇的浮冰群,像一个绵延1000多公里的巨大拼图。
这本书很大一部分的魅力来自于彩笔的质地。格利尔告诉我,这不仅因为他个人偏好彩笔,而且因为用它来描画这个故事恰到好处——一片发生在白色冰原上的故事,描绘在白色的纸张上,朴素、粗粝、又不乏温柔。

想象一下,一叶扁舟,漂浮在巨大的海面,距离最近的人类文明有800公里。格利尔声称自己的绘画受到经典动画片《雪人》(Raymond Briggs)和《种树的人》(Frederic Back)的影响。他想捕捉那种彩色铅笔的色调和柔和度,以大量的留白,创造一种寂静感。而且,“我希望孩子知道有那么一个历史时间里,人们会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与家里没有任何联系——那时候的事情是多么的不同。”

1914年10月27日,“坚忍号”在坚冰中坚持了2400公里之后,终于彻底被浮冰压的粉碎。

12月23日,沙克尔顿和队员们整理好剩余的物资,离开营地,出发寻找更安全的冰面作为营地。这是一场维持七天七夜的长途跋涉。队员和狗都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顶着虚弱和疲惫,拉着沉重的雪橇以超人的毅力向前迈进。

船长沃斯利仅仅利用一个小型指南针成功引领队员来到160公里外的象岛。“经过108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所有人都精疲力尽,冻成了一尊尊雕塑,双手僵成握浆姿势,动弹不得……很快,它们就像成为第一批登上象岛的忍。”

但是,麻烦没有结束。残酷的暴风雪持续了好几天,撕裂了画面。

沙克尔顿和队员很快意识到,不能一直停留在象岛上,没有船只会经过这里,而队们员都已经非常虚弱,身体不断恶化,物资供应也开始告急。他决定带一小队人前往南乔治亚岛寻求帮助,留下二副弗兰克怀尔德照顾剩余的队员。格利尔说,这是沙克尔顿南极之旅中最让他震惊的一幕,靠一艘小船,一只小小的指南针穿越1000多公里世界上最危险的海面。

在与狂风巨浪作战10天之后,沙克尔顿的小分队终于到达南乔治亚岛,但他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到达了。沙克尔顿带了两个人一同横穿岛屿,到斯特罗姆尼斯捕鲸站寻求帮助,在穿越的过程中,他们要面对铺满碎石和坚冰的群山、茫茫雪原、深不见底的山壑与冰隙、嶙峋交错的冰川。此外,他们还要与高原反应、脱水、饥饿和体力衰弱做斗争。

经过36个小时不断的艰难跋涉,三个人终于到达了斯特罗姆尼斯港。

故事的最后一页,是这样一段话:“我为我和我的朋友们选择了生存,而不是死亡……我相信探索未知的世界是人类的本性。裹足不前才是真正的失败。”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