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里奇,最后的音乐女神
2016/6/5 三联生活周刊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可以快速订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她是玛塔·阿格里奇,她是钢琴界的女大祭司。她集才华、个性、美貌、气质于一身,还有一颗珍贵的赤子之心,“人人都爱阿格里奇”。今天是她的生日,我们谨以此文祝她生日快乐!

     看过杜普蕾这个脆弱的天才,就会对如今依然活得很好的阿格里奇多了一份敬意。

     阿格里奇是真天才,不用怎么练琴,就是最顶尖的钢琴家,她与杜普蕾一样,没想过做明星,也不知晓自己的独特美貌,就这么稀里糊涂成了女神。

    

     阿根廷钢琴家玛塔·阿格里奇

     阿格里奇的美貌与众不同。一头蓬乱黑发,阔袖黑袍,身材高大,气场强大,而脸上的神情竟有些羞涩,眼神温柔,好像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气场强大。而她的气场总是要以某种方式流露的,那就是在她弹琴的时候,或许因此,她必须弹琴。在舞台上,阿格里奇摆弄起钢琴就像大师作法,吸引了所有目光,她为演奏而生。事实上,她每次上台前都怕得要死,差不多都是被人轰上舞台。而她一旦投入演奏,就会浑然沉入自己营造的音乐美梦中。

    

     最近阿格里奇终于出了传记,叫做《魔法与童子》,标题来自拉威尔的同名歌舞剧,用来形容阿格里奇非常贴切。魔法指她拥有摆弄钢琴的魔法,童子指她永葆一颗童心,少女时异常早熟,后来竟不再老去。

    

     《魔法与童子》

     看过一部关于阿格里奇的纪录片,是她与第二任丈夫、法国指挥家迪图瓦一起录制的。记录了两人生命里的两段时间,一段是相恋时的青年时代,另一段彼此都已白发苍苍,已离婚,但还会一起演出。青年时代的阿格里奇带点梦幻气质,美貌中有些拘谨和迷惘,像个活在自我世界里的文艺青年,看起来都不怎么会生活,连哄孩子等家务事都是由迪图瓦负责。他俩在一起的状态竟有些尴尬,处在爱情中的男女大概没法畅快交流;到了晚年,两人并排坐着面对记者,迪图瓦更成熟睿智了,阿格里奇依旧我行我素,一个人在一边喝水点烟,时不时揶揄他几句,两人的合作也更轻松愉快了,她弹完了,看看发福的指挥,对他做个鬼脸,煞是可爱。

    

     阿格里奇和迪图瓦

     读过阿格里奇的传记《童子与魔法》的人,都会对她的灿烂情史又惊又羡。而我更惊讶的是,原来她在60多岁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得了肺癌。所幸的是她拥有着拉丁美洲人强悍的体质,还有美国提供的最好医疗条件,让她逃过了这场劫。如今她长发斑白,依旧和朋友们一起开重奏音乐会。她比杜普蕾幸运。她也真该戒掉日夜颠倒的坏习惯。

    

     关于她那些灿烂情史,我读了半天,发现作者有点倒浆糊,把她的男朋友们、柏拉图恋情、有好感的朋友们统统混为一谈。里面有古尔达、米凯兰杰利、霍洛维茨、阿什肯纳什、傅聪、陈亮声、迪图瓦、麦斯基、克莱默,甚至包括波格雷利奇和基辛。阿格里奇生活在顶级音乐家圈子里,和大师并肩,被男神簇拥,她豪爽、美丽、爱交朋友,自然成了男神收割机。从傅聪的言谈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欢她,“她这人真好,太可爱了,赤子之心啊!她已经不是个女孩子,而是60岁的老太太了,可对我来讲,她永远是个女孩子!”除了傅聪、大提琴家麦斯基,她的朋友里面还有更多被她关照和提拔的音乐家们,她交朋友从不功利,人人都爱阿格里奇。20世纪的音乐大师们都心甘情愿做她的人生背景。

    

     大概真正的爱情和陪伴一生的那种感情不可混为一谈。真正的爱情是一种人的激情燃烧,人们出离正常秩序,也借此认识自我。然而这种爱不长久,短暂就是它的真相。而那种陪伴一生的爱里面,有依赖、亲情、经济关系、生活习惯,其中百态可以让你发现人性的复杂幽微超乎想像。但阿格里奇这样真实执拗的人,勇敢面对爱的燃烧,也淡然面对它不可挽回的流逝。她像某些男性一样,勇敢面对爱情,不断借爱情点燃灵感,体验生命力的尽情挥洒。

     我甚至觉得,这种勇猛的个性也是她的天才的一部分。

    

     人们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格也决定了人的一大半天赋。音乐家无法突破自我,有时候在于性格的拘谨保守。就像保罗·亨利·朗格说的,人要突破性格,需要神力。如果命运给你考验,给你颠沛流离,难说会让你更自由更有勇气,激发惊人的反弹力。

     我喜欢看阿格里奇弹琴超过了听她弹琴,她弹得手法利落,看着特别过瘾,琴音里面也可以听出她的个性,时而随意,时而刚烈,直接饱满,不矫饰。据说她都不怎么练琴,而技术于她真不是问题,听她弹那个最难的钢琴曲《夜之幽灵》就会知道。

     我最喜欢听她弹拉威尔的《G钢琴协奏曲》,与迪图瓦合作的版本。这首曲子里面有不少类似爵士乐的段落,她弹来竟一点也不爵士,她把拉威尔冷峻的钢琴织体弹出粗犷而盛大的原始味道,让人想起来,爵士乐原本来自黑人的民间音乐,来自古老生活中的痛苦。她应该是凭直觉无意识弹成那样的,却让人发现,在这一首混搭的乐曲中,衔接起法国音乐与美洲爵士风格的,正是音乐中贴近土地的质朴而饱满的情感。无论是哪个民族,在土地上流浪的经历是相同的,生离与死别的痛苦是相同的,对土地的深情与感激也是相同的,艺术大概也是凭借这样相同的情感,穿越了历史与未来。

    

     如今女神已经成了类似“美女”的大众称呼,女神也就消失了。看从前的女神,她们笑,她们哭,她们恋爱,她们失婚,她们老去,她们在我们的注目礼中完成了的一生。她们是真实的、丰富的、脆弱的、任性的。相比之下,如今的女神们都显得太简单太正常了,她们有的热情奔放,有的温柔可人,有的天真可爱,但怎么就是不够迷人呢?或许是因为她们不够复杂吧,所以少了张力和吸引力,显得不真实,显得才华不够。但想想这或许是一种网络时代的普遍症候,如今网友们可上网随意点评,胡乱发飙,偶像们也就缩手缩脚,收敛了不少,也就刻意了,平面了,苍白了。

     这是偶像的黄昏么。

     (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