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 下南洋
2016/7/2 三联生活周刊

    

     摄影:于楚众

     南洋是明清时期中国对东南亚一带的统称。上世纪80年代,懵懂的记忆里“南洋”一词更多的是富商巨贾的华侨发家地,总之不在我的世界里。

     2015年6月,第一次踏上了素有“万岛之国”美誉的印度尼西亚,17500多个岛屿依附着赤道宛如一条彩带飘浮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爪哇岛是印尼的核心,拥有深厚的历史、宗教、艺术、文化传统,首都雅加达选址于此。

     初到雅加达的第一印象太糟糕了,整座城市充斥着交通拥堵、严重霾害以及臭气熏天的河流。然而在种种灰暗的表象之下,这座城市依然充满惊喜。从潮湿且弥漫着各种气味的老城到霓虹闪烁高楼林立的时尚街区,到处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市井角落,而友善的当地人无疑是整座城市的灵魂。

    

     ▲广场上的游客骑着红白相间的自行车寻找内心的快乐

    

    ▲巴达维时期的老广场上拍照留念的学生

    

     ▲路边摊贩手指上的宝石戒指吸引了我的好奇心

    

     ▲市内的公交车敞着车门就上路啦

    

     ▲印尼国家博物馆内巨大的地图吸引着无数参观者在此留影

    

     荷兰殖民时期巴达维遗址是雅加达残存历史中心,精致的殖民时期建筑见证着这块土地上300多年的历史变迁。

    

     ▲荷兰殖民时期的红顶白墙建筑与大片平房构成鲜明对比,远处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格外醒目

    

     ▲货船刚刚返回码头,船员依靠着船舷休息

     从雅加达出发一路向东横穿爪哇岛。首站来到了三宝垄(Semarang),据记载,明代郑和下南洋时曾在此登陆,因郑和的小名叫“三保”,城市故此得名。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当地华裔都会在三保洞举办隆重的庙会纪念郑和抵达的“圣日”。

    

     ▲三宝垄最大郑和庙宇三宝洞,当地华裔每逢节日都会到这里上香祈福

    

     ▲郑和庙

    

     ▲清朝时期移民至此的华裔后代,每年都要聚在一块商议如何更好的发扬中华文化

     爪哇文化艺术的发源地日惹(Jogyakarta),有百年历史的古城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佛教寺庙(世界文化遗产)——婆罗浮屠,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婆罗浮屠曾经在若干世纪中沉睡于层层的火山灰之下和茂密的丛林之中,19世纪初被当时的英国统治者发现才将其重见天日。遗址在佛教徒心目中象征着大千世界,从凡人的世界升至天堂。婆罗浮屠墙壁上的精美浮雕,刻画了人类对世界的激情和欲望,并且劝诫止恶扬善,预示着世事轮回。

    

     ▲婆罗浮屠遗址,佛教信徒的精神家园

    

     ▲浮雕上的佛祖拒绝女色的诱惑

    

     ▲埋藏在火山灰下几百年的婆罗浮屠于19世纪初才重见天日

    

     ▲婆罗浮屠的维修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工作人员依靠着石阶开心的聊天

    

     ▲印度神庙巴兰班南在晚霞的映衬下格外壮观

     最后一站,爪哇岛东部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Surabaya)。这里爪哇语的发音“苏腊巴亚”,华人感其拗口随后逐步雅化成地道的汉名“泗水”,泗意为游泳,泗水即游过海洋,寓意华人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必须漂洋过海。中世纪这里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如今这里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光辉。离开前,当地华人带着我们去了一处偏居郊外的小渔村。村民大多以出海捕鱼为生,由于这里的经济相对落后至今还沿用着传统的小帆船,只能在近海处捕捞小鱼。每次出海回来如果不能及时把鲜鱼卖掉,只能熏制或晾晒成鱼干再销往集市,他们循环往复过着平淡的生活。

    

     ▲暮色中,少年拿着自制渔具来到池塘边捕鱼

    

     ▲渔民向我们展示此次出海捕获的战利品

    

     ▲渔村的小船只能在近海捕鱼,很难有机会捕到大鱼

    

     ▲渔村里的祖孙四代

    

     ▲精美的鱼面干是渔村加工的主要海产品

    

     ▲渔村里的小学校来了几位支教的大学生,他们跟孩子打成一片,学生们开心至极

    

    

    

     ▲易于保存的熏鱼制品在这里非常盛行,地处热带的渔民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得到更好的经济收入

    

     ▲村民将捕获到海产品及时做成鱼肉副食品在太阳下晒干,以免在炎热天气里变质

    

     ▲渔村里的孩子过着无比快乐的童年

     一路下来,用相机记录下眼前的南洋世界。回想起过往瞬间,感概昔日的“南洋”荣光已不再耀眼,真实的世界却化进心间。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