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赢了 但德国人没有输
2016/7/8 三联生活周刊
成王败寇,赤裸裸的展现你面前。德国人在大部分时间里统治了比赛,但胜利者是法国人。

7月7日,赛后庆祝胜利的法国队球员(右)和失落的德国众将
足球是艺术更是科学,赛前对每一个细节的充分准备,和比赛最后关头比对手多坚持下来的那一分钟、多跑的那一步,都可以让胜利的天平朝自己倾斜一点,但这并不是比赛的全部。时间像是倒计时着的炸弹,嘀嗒嘀嗒催促着人犯错,运气成了杀猪刀。
我喜欢看比赛结束时跟踪的镜头,球员们紧绷的肌肉和意志都松弛下来,他们走来走去或瘫倒在地像一只只慵懒的豹子,在一堆汗污的球衫、毛巾和空瓶子之间欢呼胜利或者承受失败。若时间回拨到比赛开始前,在那条通往球场狭长的通道里跃跃欲试的球员,谁都会热血满满但又对比赛结果不那么确定,这毕竟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

终场哨声响起后,德国队球员梅苏特·厄齐尔倒在草坪上
德国依然是强悍的,他们顶住了法国疯狂的抢开局,用了不到9分钟迅速站稳脚跟,凭着中轴线上缺少了戈麦斯、赫迪拉和胡梅尔斯的残阵,依然在大部分时间里掌握着比赛的主动权。在上半场余下的30多分钟里,甚至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传递与策应已经到了不慌不忙的地步,即便是在对手半场密集防守的阵地战中也创造出了多个机会,几欲破门。
上半场结束前意外的点球无疑是一切的开始,在此之前,德国在好比面对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演算已进入佳境,答案呼之欲出,突然遭遇换题,但时间并不重新计算。对于法国来说,在被压迫得喘不过气的时刻,一粒点球固然能提振士气,点球之后半场结束哨响起也同样意义重大。中场休息的15分钟,让德尚的球队有了喘息之机。这些都让德国人气势如虹的节奏被打乱,下半场两队的心态和应战方式均发生了变化。

法国队球员马图伊迪(上右)、吉鲁(上左)在比赛中和德国队球员埃姆雷·詹拼抢
下半场的德国,仍有一种挡我者死的气势,但那部曾稳定行进的坦克,已不那么稳定。而法国队,在中场拦截方面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乌姆蒂蒂和守门员的稳定发挥,是本届法国国家队的惊喜。
戈麦斯无法上场的影响在本方落后时显露无疑。当法国采取高位防守无限压缩本方中后场出球空间的时候,没有了前场的支点就意味着攻坚能力大打折扣。戈麦斯真正强大的地方是妖怪般的护球能力,他存在的战略意义在于,通过能打能抗,作为前场支点,压缩对方防线,在阵地战中吸引火力,为身后的攻击群扯开空间,丢球时在前场疯狂的反抢,干扰对手节奏甚至创造二次机会。
格里兹曼,是每个教练都想要的那种前锋,他听话,跑动多,能牵扯,会做球,能进球,门前嗅觉灵敏,长的也是一张主角的脸。马竞的西蒙尼把他改造成影子前锋前场给他搭配一个“肉盾”以更好发挥他的技术优势是点晴之笔。

格里兹曼
德尚对他的使用亦是如此,我们只看到了小鲜肉的攻城拔寨,但也要看到中锋吉鲁顶在最前面的作用,在现代足球战术寸土必争的情况下,一个能够牵制住两个后卫和一个后腰的优秀大中锋是作用巨大的。于是,状态火热的格里兹曼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去发光发热,让他每一次拿球都能给德国队制造压力。

法国队球员吉鲁(右)在比赛中进攻
法国队虽带走了胜利,但始终没有拿出彻底令人信服的表现。如果要为本届欧洲杯写一篇论文,题目可以定为《论中锋的重要性》。重防守的趋势在这届欧洲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一背景下,有一个强力中锋,可以在控球率极为难看的场面上化腐朽为神奇从而改变比赛结果,威尔士的罗布森·卡努和爱尔兰的达利·墨菲,都是这样的角色。中锋也可以做为前场进攻的核心,起到节拍器作用,让战术体系丰满起来,如意大利的佩莱。
博阿滕伤退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德国人很好的继承了Tiki-taka中场的控制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巴萨那种传球传到海枯石烂的打法,更追求整体的推进速度,向前的欲望更强。中后卫来调度进攻,意味这前场有9个人在穿插跑动。

德国队球员博阿滕(中)在比赛中受伤倒地
巴萨推动的Tiki-taka(传控打法)在过去的近10年间几乎呈无敌姿态,梅西、哈维、因涅斯塔等这类球员会给人一种观感,就是高大中锋没什么用,矮灵快才是王道。在足球战术经过近代多位主教练努力之后,通过在局部区域获取人数上优势的打法实在是太流行了,无论是巴萨、拜仁,还是西班牙、德国,都依靠华丽的配合和强大的中场,牢牢控制比赛,频繁创造得分机会。
Tiki-taka的盛行让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种错觉:“获得球权才是获胜的关键。”但足球是发展的,进攻水平提高的同时,防守水平也会跟着提高。当再多的控球无法带来进球的时候,人们就会期望有终结者来完成最后一脚,而这个终结者通常就是距离球门最近的前锋。

德国队主教练勒夫
事实上,在几年,少数能击败巴萨的球队,基本都有一个强力中锋。09-10年,米利托一路打爆巴萨、拜仁,国米登顶欧冠;11-12年欧冠,德罗巴帮助切尔西,在半决赛和决赛分别战胜了巴萨、拜仁,最终切尔西获得了第一座欧冠;12-13年,拜仁7-0血洗巴萨,虽然戈麦斯和曼祖基奇进球不多,但是套路是相通的。
世界大赛之所以被称之为大赛,是因为除了高水平的竞技之外还可能出现引领时代潮流的打法。被遗忘的中锋可能会成为主流,无锋阵型和传控也不一定会没落。在激进足球可以带给人们快感、球技天才们带给人们惊喜的足球场上,出现了这么慢悠悠的一群人的时候,传控的打法让足球运动员们不再夺命狂奔毫无停息的去浪费体力,但让传球成为主角,这多少会让人有点失望。
全欧洲几乎都学会了摆大巴的精髓,这对Tiki-taka多少会有形成抑制。目前的世界足球的战术体系,尚未出现能够推动足球领域向前发展的新战术,应该又到了伟大战术家和球星即将出现的时刻了。不要忘记,战术的变革依靠的是优秀球员的执行力。在这点上,败给运气的德国队仍旧是赢家。

德国已默默的进行了10多年的青训,让各级俱乐部与联赛在每个年龄层都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德国足球准备了充足的新生力量。探究一下德国狠抓青训的细化程度:不算德国7个级别联赛涉及俱乐部和各城市名下的足球学校,德国足协旗下的足球训练基地超过400个,每个小城市、小镇都有直属足协的足校,人口为8000万的德国拥有640万注册球员,3.5万名足球教练员。
四代青训造就的德甲盛世在2013年拜仁与多特的欧冠决赛的大名单中可见一般,两队一共40人,其中33人有德国青训背景,纯德国青训产品(18岁以下)有26人。他们中的多数都进到了这一届德国国家队,23人的名单中有22人是从德国青训系统脱颖而出的。强大的青训让国家队的年龄结构非常合理,92年的德拉克斯勒、穆斯塔菲,93年的埃姆雷,95年的基米希,96年的乔纳森、萨内得到了残酷的洗礼。团队意识、纪律性、钢铁般的意志依旧是德国的标志。两年后的俄罗斯世界杯,依然值得期待。
德国虽然没有梅西或C罗但从来不缺巨星,德国多年维持着复杂的国家级青训计划,将它作为隐性以及显性投资,并长期坚持致力于这项投资。以80-82、83-86、87-90、90-93来划分这四代德国青训球员,他们的故事,仍将是德国足球致胜未来的轨迹。
(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新刊《夏日阅读:世界的另一个入口——行走、想象、发现、情感和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