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 | 成都麻辣串串的前世今生
2016/7/10 三联生活周刊

     四川小河帮的自贡、内江,在川菜盛行的时代,也成为盐业的主要产地。而驱磨熬盐大量使用的水牛,除了牛肉作为经济产物售出,剩余的牛杂,俗称“下水”,无用则经常扔之江河,反而成为干体力活的船工和纤夫们热爱的美食。

     最初的时候,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的吃法。他们在拉纤之余,在江边拾上几块石头,支起瓦罐,舀几瓢江水,撸上把干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放入海椒、花椒,八角等调料,涮烫食之,吃后滋味美不可言。一则吃了能有体力充沛,二则,加入麻辣香料烹煮过后的牛杂,不仅没有了膻味,还可以消除疲乏,胃口大开,三则,围地而坐,闲话家常,好不乐哉。

    

     麻辣烫

     后来,码头上的小贩见这种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享用起来,这样麻辣烫渐渐广泛流传。

     记得儿时,久居拉萨。因为藏区的物资匮乏,没有见过液体酱油的我,更不知道麻辣是何等滋味。1985年回到成都,记得那时候第一批做麻辣烫的小贩,主要在春熙路青年宫电影院门口,支起一口蜂窝煤泥炉,熬一锅浓香的麻辣卤水。当时的菜品还很简单,只是烫煮兔腰一种食材。“兔腰”采用兔的新鲜腰子,放在料酒、大葱、姜片等调料中腌制,然后穿在竹签上,2角钱4个。小老板们就是厨师,几十根竹签一把抓住,然后放入各家沸滚的辣卤汤料中,烫煮大约1分钟左右,便奉上了食客们最爱的串串。吃的时候,每串根据自己的嗜辣程度,蘸着手工炒制研磨的辣椒面,入口不仅有肉质的鲜嫩,还有一种肉汁爆浆的愉悦,而麻辣更是十足的刺激味蕾和神经。记得,当时有一家特别好吃,老板喜欢用毛线签子穿一些菜品,因为菜品新鲜,麻辣香够劲,所以尽管没有招牌,也被食客们给了个名字“毛线签签麻辣烫”。

    

     时至今日,麻辣烫菜这种能激发味蕾、驱散烦闷的小吃,仍在夏日的成都广泛流行,每到午间和晚间,行走在闷热潮湿空气中的成都人对它依然钟爱有加,街头巷尾的”麻辣烫”店成为一种不可缺失的成都生活style。而在成都孕育生长几十年的麻辣烫,随着城市的变迁,早已不是散落在街边的小吃摊,其身份也镀上了老字号的名头,光荣地迁入主城区的黄金地带,继续沿袭着麻辣的故事。只是人们如今更爱用“串串香”来更直接地形容这种食品形态,同时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老城区,靠近春熙路中道街,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卢妈冷锅串串香”,从中午到深夜,人来熙往,食客不断。已经年过6旬的老板娘”卢妈”,喜欢称呼爱吃的姑娘们为”幺女”,而大家也喜欢喊她“老妈”,彼此间,亲切地像走进相熟邻居的家门,空气里充溢着暖暖的温情。

    

     食柜里,整齐放着几十个品种的竹签,每一种都串着当季的美食,嫩鲜的如青笋尖、海带、豆皮,还有成都女孩子最爱的土豆片。此外,一些从历史传袭而来的菜品,如毛肚、鸭肠,还有我最爱的兔腰。每一串的份量都恰到好处,丰简由人,各取所爱。

    

     兔腰

     新鲜的食材,在老卤料和各种辣椒、花椒熬煮的汤料中翻滚,经验老道的师傅按照食材各自品性,烫煮相应时间,入味后取出放入青花瓷钵,端至食客面前。而食客则围坐在树荫街边,小木桌,小竹凳,就着一钵红艳艳的麻辣汤料,大快朵颐地吃着各自的美食,展示各自麻辣的心情。

    

     串串香店里,除了传统的烫煮竹签菜品,另有一种“冒菜”,其实也是经典的传袭。何谓冒菜?成都人经常爱说,“火锅,是冒菜的狂欢。冒菜,是火锅的孤单”,文艺的词句间,其实也诠释了冒菜的特点,是师傅在后厨煮好,盛到碗里,再浇一勺汤汁,恰似单人火锅的老成都小吃。传统的冒菜,火锅粉和脑花,是延续至今的经典。比如火锅粉,采用四川传统的红薯做成的宽粉条,以单人为份,放入竹篓烫煮,见粉食材起锅后撒上脆黄豆,大头菜粒,辣椒油,香菜,芹菜,蒜泥等川式佐料,同时在盛入辣卤汤料,粉条入口麻辣鲜香,柔软间韧性十足。而麻辣脑花,虽然佐料和冒宽粉大同小异,但猪脑需先入五香卤水卤制半个时辰,再入麻辣卤水烫煮。小米辣和芹菜、香菜的红艳翠绿间,一块如羊脂玉般的猪脑,镶嵌其中。入口除了麻辣入味,还有如豆腐脑一般的鲜嫩。只要那么一口,就可以让每个亲近它的人,放下对食材的戒备之心,以味蕾为引,全方位的接受它的鲜美味。

    

     冒菜·脑花

    

     成都几乎所有串串香,都会保留这个菜品,但每家还都有一些自己的创新和秘方。像卢妈,用她几十年的麻辣卤水功底,还原了传统冒菜的味道,以及更有质感的食材。比如“麻辣兔肚”,又名口口脆,含义每一口都是那么脆爽。兔肚在麻辣的卤水中恰如其分的烫煮,入碗。然后,拌入四川的二荆条辣椒炒制的辣椒面,还有花生和黄豆经过炒制变酥脆以后,用石磨研磨成很细的粉面,撒上芝麻,配着香菜,淋上一瓢红油。光是那四溢的麻辣香气就足够惊艳味蕾了。

    

     兔肚

     老味道,新菜品,翻起的是记忆,留住的是味蕾的一次次感动。我因麻辣而结缘成都,在这个城市生活的30多年,骨子里已经和麻辣的串串不可分割。而麻辣烫的前世今生,不仅带给我的是味蕾的满足感,还有那种简单朴素享受美食的随性,宛如成都人的性格,恋旧,又乐于接受新口味。当你来到成都,一定要坐在街边,吃一份老味道的麻辣串串香,感受属于这个城市,简单生活方式,却是最温情的幸福——来自于美食的幸福。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