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潘阿哥的梯田
2016/7/16 三联生活周刊

     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田埂似一条条细密丝线,线条疏密相间,随着山势,扭动着、跳跃着、流淌着,像流向远方的河,像大地之琴上奏响的旋律。

    

     龙脊梯田指的是广西龙胜县境内一片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广西北部几乎与湖南交接的地方,翠色苍茫的大山中,星星点点散布着多个壮瑶村寨。梯田开垦始于宋元,完工于清初。一千多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壮族、瑶族人,祖祖辈辈,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一块块的梯田。

    

    

     从水流湍急的溪谷到云雾缭绕的峰峦,从密林边缘到悬崖峭壁,凡是能开垦的地方,都开凿了梯田。梯田大者不过一亩,小者似牛背。经过一代代人年复一年的努力,梯田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如链似带,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蛳。还有的像半开半摺的巨扇,斜斜地叠过山梁;有的像跌落凡间的天镜,碎成了一地璀璨,映射着云和天。

    

    

     平安梯田与金坑梯田是龙脊梯田群中最核心、交通最便捷的两大梯田。这次我们去的是景观最为壮观的金坑大寨。

     乘坐缆车上到金坑梯田的最高点--金佛顶,极目四方,梯田盛景尽揽。只是正午时分,阳光直射下,灌了水的梯田镜面效果较差,看上去就像黄土高坡。

    

     按照出发前的计划,我和旅伴应该从金佛顶向西北方向徒步,去往金坑梯田最著名景点“西山韶乐”,也叫1号景点,并下榻在景点旁的“观景楼”客栈。

     之前已经从攻略中读到,从金佛顶到1号景点,步行要2小时,山路时有险境,极易迷路。上山之前,我们还曾雄心壮志地打算挑战一下。待到身临其境,顿时明白我们低估了龙脊之上的情形,再加上阳光炙热,天气闷热,我又背着几十斤重的器械,所以,我们当即做出了我们在今后几天一直自鸣得意的决定:雇一位当地老乡为我们背行李连同带路。

     金佛顶休息厅餐厅卖竹筒饭的一个热心小哥好像看穿了我们彷徨胆怯的心思,主动为我们推荐带路人。不一会,他就带回来一位瑶族老乡--潘阿哥。

    

     潘阿哥面容憨厚,目测身高160公分,像其他瑶族人一样,身材矮小,黝黑精干,说着带浓厚广式口味的普通话。

     我们跟着潘阿哥上路了。开走前,他征求我们意见:有两条路,一条石板路比较好走,但远,且要先下山再往山上爬;另一条路近些,基本是平路,从山腰中间插过去,但完全是泥路,还得走一小截田埂。一听说还要走田埂,我和旅伴顿时惊了,两人面面相觑,同时问“有多长?能绕过去吗?”梯田的田埂只有十几公分宽,两侧都是灌满水的稻田,两层梯田间有一两米的落差。曾见过一位连相机带三脚架跌入田中的女人陷入泥田不可自拔的惨像。走田埂,这得需要多么高超的平衡技能啊!潘阿哥老老实实地回答:“就几十米,但绕不开。”我和旅伴咬着牙选择了近路。

     潘阿哥带着我们,钻入密林,走山民踩出来的泥土树叶石头小路。山路崎岖,岔路丛生。不时穿过一条小溪流,一道小瀑布,分开一人多高长满刺的草丛树棵,竟然还翻越了一块大石头梁。潘阿哥肩背我的TUMI双肩包,里面是我这次旅行的全部行装、衣物、个人用品、相机、广角镜头、加上长焦“小白兔”,沉,足有30斤!他双手抱着我的三脚架,就像抱孩子一样。穿着一双拖鞋的潘阿哥,在山路上走起来脚步轻快安静,如履平地。

    

    

     山路上静悄悄的,一路上见不到任何人,潘阿哥在前面带路,我和旅伴安心地跟着他,往前走。我俩从一上路就不停地感慨我们做了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路越崎岖难走,碰上的岔路越多,我们也越发地庆幸。走在山林中,荫凉的山风吹来,美景相伴,不亦乐乎。

    

     潘阿哥很体贴。他并不是自顾自地往前奔,然后找个阴凉地儿歇下,等我们赶上去,他再继续奔。潘阿哥照顾着我们的步伐,跟着我们慢慢走,不停地提醒着:小心这块石头啊!小心青苔,很滑的啊!一路走,潘阿哥一边跟我们聊天,脚下很自然地不停踢开挡路的碎石烂木,随手将拦路的带刺树枝折断,推到路外面。

     让我们胆战心惊的田埂终于到了。潘阿哥先跳到田里,站在泥水中,伸出手来,准备扶我们一把,鼓励我们往前走。幸好,我和旅伴的胆量和技艺都还不错,独立完成了高难动作,自己走过去,还站在田埂掏出手机互相拍照。过了田埂,在潘阿哥的扶助下,我们又跳下了一层梯田。绕过不知多少座山梁,终于离成功越来越近啦。

    

     潘阿哥告诉我们,当地的瑶族和壮族现在主要靠旅游收入,这里只种一季稻,种的稻米也是主要供自己吃用。潘阿哥说他50多了,家里开了个小店,他平时也靠为游客背包、带路赚些钱。

    

     跟潘阿哥聊着走着,很快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就走过去了,夕阳西下时分我们顺利到达了观景楼客栈,跟潘阿哥约好明天上午再来带我们下山。

     斜阳照射下的水田这时才显露出她美貌的面容。一块块梯田像镜子般映着蓝天,朵朵白云在田陇间、山腰上,飘来跑去,如入幻境。词汇量和想象力此时都变得有限,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美无法言喻。

    

     我们特意预定了客栈的观景房,推开窗子,眼前即是无敌美景。站在窗前就可以看到龙脊景区内海拨1918米的最高峰,可俯视40-50平方公里的壮丽景观。

    

     晚饭后,天黑了,走山路走得疲乏,仰在床上听着蛙鸣虫鸣,我很快睡着了。

     突然听见旅伴大喊:“快看!”我翻身看了一眼窗外,“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天地一片清辉。赶快抄起家伙、下楼、在田头架起机器。

     天上的月亮,静静地映在水田里。月色下,层层梯田淌着银灰,发出幽蓝幽蓝色的光。

    

     第二天早上5点,楼下就开始喧闹,原来是住在山下的人摸黑爬上山,赶到1号最佳观景点来拍日出了。这时,我们又一次感到非常的庆幸,我们只需推开窗户,架起三脚架,就可以欣赏拍摄梯田日出美景了。窗外已是彩霞当空,红霞随风飘动,染在田里,像精灵般飘舞。

    

    

     早晨7点不到,潘阿哥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个多小时。当我问他吃早饭了吗,要不要吃碗米粉时,潘阿哥顿时窘迫起来,抖动下嘴唇,什么客气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安静地埋头吃了一碗米粉。

     一大碗桂林米粉,浇上高汤,撒上足足的配料,有酸豇豆、辣椒、炸黄豆,一看就非常有食欲。米粉细滑爽口,黄豆香酥,汤汁美味。

     此境此景之中,人生追求不过如此。

    

     今天潘阿哥的装扮似乎比昨日“正式”多了。穿着白T恤衫、藏蓝裤子,脚上也穿上了一双解放鞋。

     下山的路比昨天的泥路好走多了,潘阿哥带着我们看了4号景点“七星追月”、2号景点“千层梯田”,一路上美景相随,心情也美好得不得了。

    

     路边寮棚里卖瑶族手绣腰带的阿婆求我为她开开张,说“我可以把我的长发解开给你拍照”。阿婆解开顶在头顶的盘发,取下一大把足有一米多长像马尾一样粗的黑头发,说:“这是我18岁的头发啊!”

    

     瑶族风俗女孩不能露头发,必须用头巾包裹严实。结婚后才可以露头发,盘起来。生了小孩后,会用头发在额头盘一个圆形圈。女人往往一生不绞头发。

    

    

     潘阿哥带着我们看景、跟我们聊天,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很快就走过去了。

     下到大寨的街上,潘阿哥进到路边的一个肉店,买了一小块猪肉,揣到了裤兜里,“中午回家吃肉”。

     潘阿哥一直把我们送到回龙胜县城的公交车上,安顿好背包,说:“下次来,一定还找我啊!”

    

    

     龙胜小城,还有着让人惊艳的璀璨夜景。

    

     风雨桥中独坐翁。

     再会,龙脊!带着满满的收获!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