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谈古典(8)—— 有关《图画展览会》
2016/7/25 三联生活周刊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是他传播最广的作品,原作是钢琴组曲,之后多人将它配器为管弦乐,最有名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的改编版。这个展览会指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家斯塔索夫(Vladimir Vasilievich Stassov,1824-1906)在建筑设计师哈特曼(Viktor Hartmann,1834-1873)逝世后,1874年初举办的他的设计图与画作展。

俄罗斯设计师哈特曼(Viktor Hartmann,1834-1873)
哈特曼是穆索尔斯基的好友,表面看,这是漫步展览,描述一幅幅画作的组曲(因为斯塔索夫对一幅幅画作有文字说明)。大家因此极易听成一首首小品的集锦,听的是技巧与效果。
但如果了解1874是穆索尔斯基特别重要的创作年份,如果听过他这一年创作的声乐套曲《暗无天日》(Sunless),就不会这样简单体会这首作品了。《暗无天日》的6首歌曲分别是:《四面墙内》、《你不在乎我》、《长长的一天结束了》、《无济于事》、《挽歌》与《在河上》。《图画展览会》完成于1874年7月,另一个重要背景是,6月他深爱过的娜杰日达·奥波契宁娜刚去世。所以,这个套曲是穆索尔斯基在哈特曼的遗作展里感叹人生的,展览会只是一个他选择的形式(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实际在画展中的作品仅有6幅了)。

展览中实际只有这5幅:《鸡脚上的小屋》、《未出壳鸡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墓穴》与《基辅之门》,右上是哈特曼自画像
如果仔细察觉,由漫步主题有机连接的10首小品,其实构成着一个人生思考的整体。这样来体会,漫步主题其实就是跨越时空的问答了。
这个结构先以自嘲为《侏儒》的蹒跚步态开端,那步态在痉挛般跌跌撞撞中透出悲喜凄凉。随后,悠远的《古堡》,曾经的贵族生活就像一张褪色感伤的老照片,剥蚀不堪。翻过这一页,是《杜依勒花园》里童年的无忧无虑嬉戏,然后,沿着坎坷路重载颠簸而来的波兰牛车,对比《未出壳鸡雏的舞蹈》中生命诞生时的晶莹娇嫩。《两个犹太人》中变成穷人的唯唯诺诺与富人的趾高气扬,与鸡雏有关吗?漫步变成警钟后,法国中世纪《里莫日市场》的快速舞曲以世俗掩盖了一切,与它对比是《墓穴》死亡击键声中空旷的回声。生为死,死为生,生死神秘地对话。最后,《鸡脚上的小屋》,童年幻想斯拉夫传说中女巫骑着扫帚在树梢上飞翔,与《基辅之门》终极的辉煌讴歌形成人生仓皇之总结,这就是穆索尔斯基的伟大处。哈德曼的水彩画《基辅之门》其实并不宏伟,但穆索尔斯基以此表达哈特曼生命的脱身而出,就如马勒所描述之复活。
穆索尔斯基这套组曲最有名版本是Sviatoslav Richter1958年在索菲亚的现场录音。我却更喜欢Ivo Pogorelich1995年的版本。

▲ Ivo Pogorelich 1995年演奏的《图画展览会》
支撑这个套曲最重要的《古堡》、《波兰牛车》、《墓穴》,Pogorelich的音色变化无与伦比,尤其生死对话那接近4分钟的细腻你屡听都难厌。结尾的《基辅之门》,Pogorelich的好处恰又弹得不慌不忙,从头至尾都控制着似乎本应有的汹涌激情。以他对比Richter,你就会感觉到,Richter震撼你的是他砸键的力度,那是技巧与力度的魅力。

▲ Sviatoslav Richter 1958年在索菲亚的现场,先听从《波兰牛车》一直到《基辅之门》
拉威尔是1922年应俄罗斯指挥家库塞维茨基(Serge Koussevitzky,1874-1951)之邀改编,由库塞维茨基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演的。拉威尔的配器,竭尽了管弦乐技巧之妙,每一首都突出一两件乐器,比如以厚重的弦乐衬托木管表现侏儒蹒跚的悲凉;以低音管、中音萨克斯表现《古堡》美丽悠远的感伤;嬉戏的孩子与蛋壳中的雏鸡都是木管与小提琴对比;低音号表现艰辛而来的老牛车;装了变音器的小号表现《两个犹太人》中穷人的颤栗;《市场》以乐器转换表达嘈杂音色;铜管、木管与低音提琴的凄厉铺垫下小号奏出空旷的墓穴;小提琴中提琴在与低音弦乐对比中表现生死对话;女巫在打击乐与铜管中得意洋洋癫狂地进行,中间部有低音管低音提琴神秘的召唤;最后是《基辅之门》管弦乐越来越绚烂的宏大辉煌。拉威尔使这部作品更效果化。

康定斯基在拉威尔管弦乐影响下创作的《基辅之门》
在我听过《图画展览会》拉威尔配器的版本中,最喜欢René Leibowitz1962年指挥皇家爱乐乐团及Fritz Reiner1957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版本。

▲ Fritz Reiner 1957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图画展览会》
从管弦乐层次感及表现的细腻程度,Leibowitz版也许更胜一筹。但因我们刚推荐了此版上的《荒山之夜》,就选听Reiner版。Reiner版虽细腻有不足,录音也赶不上Wilkinson的Leibowitz版,却是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黄金期,管弦乐的厚重与张扬都构成了可听性。
回顾往期可点击:
朱伟谈古典(5)—— 李斯特、鲍罗丁、格里格的夜曲
朱伟谈古典(6)—— 小夜曲与夜曲
朱伟谈古典(7)—— 穆索尔斯基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