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吃人事件:动物的兽性要防,人的天性也要防
2016/7/26 三联生活周刊

     7月23日下午,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两名自驾游女游客在猛兽区下车后,被老虎袭击,造成1死1伤。

    

    

     遇到猛虎袭击怎么办?我们找东北虎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冯利民,和“@成都动物园的扫地僧”成都动物园饲养员杨瑞麟问了10个问题。

     1. 先问大家关心的问题:这次吃人的老虎会被处死吗?

     杨瑞麟:不会。大家有这个想法,应该是想到2014年印度曾经打死过吃人的老虎。但跟这件事有本质的区别:印度的那只老虎是野生虎,在两周时间吃了3个人,它已经不再害怕人类,人类变成了猎物,不打死就会一直对周围生活的居民有威胁。

     在动物园里,如果老虎正在攻击人类,那也可能打死它来救人。但这次显然不是,已经出了事,人也已经被救出来了。饲养员的操作一直是要求和猛兽隔离,为何要再打死老虎?没有道理。

     2.老虎什么时候会吃人?

     冯利民:野生虎正常情况下都不吃人。我从2006年开始开展野生东北虎的研究,每年大部分时间在森林中展开野外调查,但从来没有正面遇到过野生东北虎——在野外, 很多野生动物的听觉、嗅觉都极灵敏,野生动物往往先于人察觉到而早早躲避。跟东北虎距离最近的接触大概是一次进山调查的时候还没有老虎痕迹,等半个小时后原路返回的时候,赫然一列虎足迹在眼前。由于我研究的区域森林植被很茂密,即便老虎可能就在经过的地方,但是如果老虎隐藏起来,人是很难发现的。由于在进化的历史上,人类从最初的被猛兽捕食的角色,逐渐转变成捕食或狩猎其他野生动物,最终长时间占据绝对上风。在这场持续千万年的较量中,野生动物早就学会了避让人类。

     3.那以前老虎吃人的传说、新闻是怎么回事?

     冯利民:那应该是不常见或者很特殊的情况。老虎是一种大型肉食性动物,日常主要猎物是大中型有蹄类动物,比如大型牛科动物、鹿科动物、野猪等,其他能吃的食物它也会吃。

     野生虎吃人,很多情况是因为受伤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人一旦靠得太近,老虎就像困兽一般做出异常的反应。或者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人类被虎误认为是其猎物。

     杨瑞麟:动物园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人类忽视了跟动物的距离,或者违背了动物园的安全操作规程,人和动物发生直接接触。动物永远是动物,看起来再温顺,但也不能确定它下一秒的行为。饲养员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动物的反应,比如面对一些神经质的动物,你动作的突然,都会让动物受到惊吓,让动物进行攻击或者防御行为。甚至会因为你身上别了一个钥匙串,动物觉得好玩,扑上来的玩耍行为,都会让人类严重受伤。动物和人在力量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4.动物园的老虎,会比野生状态下的老虎更温顺吗?

     杨瑞麟:国内动物园的老虎基本是东北虎、孟加拉虎、华南虎几种,主要以东北虎为主。不像六七十年代还有捕猎队到野外去抓,现在动物园里的动物基本都是不同动物园之间互相交换调配血缘,大多数动物从出生开始就处在人工环境下。

     这种动物对人很亲近,它们遇到人不害怕,有些会靠近,还会求抚摸。但即便是我们工作人员,接触动物时也会跟他们做安全隔离。

     冯利民:常和人接触并不代表这种动物是安全的,即便是食草动物也有可能很危险。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几乎每年发生野象攻击人类或者车辆的事件。人觉得自己正在安全的范围内观察大象,但可能每头大象能容忍的距离都不一样,而且每头象当时的生理状况也不同。我们看到,在印度的一些保护区中,游客能够骑在大象背上或者坐着敞篷车近距离接触和观赏野生虎,很多情况下相安无事,但是也发生过不少老虎发动突然袭击的事件。

     5.城市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真实野外环境里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杨瑞麟:国内所谓的野生动物园(safari park),动物都是人工圈养状态,只是园区面积更大、展示方式起来更自由。这跟国际上真正的在自然状态下的safari(“游猎”)是完全不同的。

     老虎在野外都是独居,只有交配期雄虎和雌虎才在一起生活,生下来虎崽后,雌虎又会带着虎崽自己走了。野生动物园为了保证观赏性,把一大群老虎圈养在同一片区域,即便说这个区域看起来再大、再宽敞,跟野外环境里一只老虎正常的巡游范围还是完全没法比,这种圈养方式本身还是在违背动物的天性。

     6.动物园的动物会保持野性吗?

     杨瑞麟:那要看你对野性怎么定义了。有的人认为是敢抓敢吃活的东西,有的人认为不怕人才是野性,当然后者本身就是错的。

     平时食肉动物吃的都是切好的牛羊肉、鸡、兔、动物内脏,但每周也会为了补充营养给它们喂活鸡、活兔子。

     我们也会把食物吊起来或者完整的食物,让老虎跳起来抓,这叫做食物丰容,能增加动物行为的丰富度,锻炼它们的跑跳、撕咬咬能力,如果不做锻炼,圈养的动物的肌肉力量,特别是后肢弹跳力就会退化,让动物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这些做法主要是保证圈养动物的身体机能。动物的活动能力跟面积并不是正比关系,如果一个动物园不注意做丰容、做训练,老虎在野生动物园里照样懒洋洋没活力,也不幸福和健康。

     7.遇到老虎攻击怎么办?

     冯利民:绝大部分情况下人很难在野外遇到野生老虎。我们在野外考察时,通常调查队伍都是两人以上,同时走路的时候尽量弄出大点动静,比如聊天什么的,这样虎、豹等早就会躲起来。

     以防万一,我们也随身带着避虎弹,能发出很大的火光和声音,如果万一遭遇时,能够吓跑老虎。

     杨瑞麟:像这次的情况,如果我在车里,我可能会按喇叭、开车驱赶或者使用火把驱赶。

     从视频上看,以我的猜测,最初老虎叼走女游客也许只是玩耍行为,像猫玩老鼠一样,叼过去先玩一下。但其他人下车的行为,有可能会让事态更恶化。

     我也在想,为什么女游客本人是受伤,母亲却被咬死,也许就是母亲去追打、驱逐老虎的行为让老虎感觉到了威胁,老虎被激怒后发动了攻击行为。不过这是我个人的猜测。

     8.会不会因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没给动物吃饱,所以老虎才去吃人?

     杨瑞麟:不会。就算是一只狗吃饱了,你放块骨头在旁边,它也许不会动,但要再跑来一只狗,头一只还是会赶紧把骨头叼走。这群老虎即便是吃饱了,有人这么跑过来,它们还是会去攻击的,攻击性玩耍行为本身也是猛兽最喜欢的娱乐项目。

     9.在网上搜出事的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能发现很多游客都会抱动物、喂动物,还有人在喂马来熊时差点出危险。这种互动方式本身也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吧?

     杨瑞麟:很多人被某些动物园的广告宣传误导,以为动物园的动物没有野性,还觉得自己花钱买了门票,就是来娱乐、来旅游的,去动物园的娱乐目的大于了科普教育目的。其实国家有规定,禁止动物园的游客零距离接触野生动物、喂食动物。

     这就是动物园自己的问题:给游客传递的信息就不对,动物园本身科学教育的意义没有发挥到实处,也让游客对动物没有任何的敬畏。看起来再萌的动物依然是动物,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10.这些年一直有动物园动物伤人的新闻,园方平时都应该做哪些防范工作?

     杨瑞麟:一方面当然是需要科学的屏障,比如电网、围栏,壕沟,水渠,管理好动物和游客。不让动物有机会伤人,也不让游客有机会接触到动物。像长隆野生动物园也是开车游览的形式,但猛兽是单独圈养的,游客就算下了车也接触不到动物。

     另一方面还是管理好游客。动物园行业发展到现在,给动物的限制太多,给游客的限制太少。就算动物园有警示牌,但游客想接触动物是游客的天性,如果动物园认为顾客是上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从自身工作做起,那就相当于你明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小偷,晚上还开着门睡觉。

     我们工作里见到的不守规矩的游客太多了,明明写着严禁投食、勿拍玻璃,但永远都有素质低的游客视而不见。明明写着禁止进入,只要留了个门缝,肯定有人要拉开门看看。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园方多做工作。像我们成都动物园有个猴子的展区,写了严禁投喂,还是永远有人站在花坛上给猴子递食物,这样很容易被猴子抓伤。花坛里面种了树,为了猴子遮阴的需要,我们没法拆花坛。最后就又加了圈细围网,人站在上面也喂不到,此后就没事了。

     (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