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绝对不仅仅是课堂上那点事儿 | 松果游学ing
2016/8/3 三联生活周刊


教 室 里 , 孩 子 们 能 专 注 吗 ?
我在墨尔文公学的summer school期间采访了四位专门为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孩子教授英语课的老师。老师们普遍反映,亚洲学生大都比较腼腆,不太愿意表达和交流。在我旁听的一节课中,英语老师sally让日本的同学们做一个英文游戏,孩子头顶上纸条写着一个卡通人物的名字,全班同学可以看到,只有他自己看不到,他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然后找到答案。但是,这位同学似乎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好,就呆呆地站在讲台前面,有点不知所措,最后情形演化成了老师说一句,同学模仿一句,然后老师再引导其他同学回答一句。我坐在一边观摩课堂,全程都在心疼这位老实的用心良苦。

▲ 墨尔文公学里几乎每一个教室里都有禁止使用手机的标示。松果游学团平时上课的教室是一个西班牙语教室,标语上也相应标注着西班牙语
课后和老师聊天的反馈看,似乎这种课堂的效果并不算糟糕,这些孩子虽然英语水平一般,但是全程都在认真听讲。之前她给一班中国来的孩子们上课,几乎整个课堂所有的人都在玩手机,她提出一个问题,得到回应很少,大家大多低着头,想引导都引导不来,这让她非常困惑,“孩子们一直在看手机,而且也并不是查询一个资料或者一个单词,他们一直在看,手机真的那么重要么,他们到底都在看什么。”
我能从她的语气里读出伤心和失落,她在前一天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天的课堂上却没有人尊重她的表现。我为此感到遗憾,也为松果游学团的孩子们感到一丝庆幸,我们要求孩子们在上课和游览时间都手机上交给老师,晚上再发给他们,如果没有这个纪律,松果的这些孩子表现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我也不知道,每次助教老师在发手机之前,看到他们对手机向往的样子,我猜想情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英国的学校对手机限制极其严格,墨尔文公学里,手机是绝对不可以被带入教室的,低年级的学生每天需要上交手机,课后到睡前可以拿到自己手机,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可以自己掌握手机,但是课堂上、餐桌上、活动上都不能随意使用手机。我们的助教之一Liam在一所公立中学读高中,那里的规定更加严格,手机就不能带到学校来,有一次课后打篮球的时候,手机从衣兜里掉出来,就直接被没收了……

▲ 一个九岁的女孩,在大巴车上一直在读书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游学期间,短途或者长途的旅行中,我特意去观察英国人对手机的依赖,和在北京完全不同,很多人在看报纸、看书,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坐在爸爸身边,两个人都在大巴车上认真地看书,妈妈阻止,认为这样对眼睛不好,小女孩扭过头说:“妈妈,我就看一会儿,从这里看到家,好不好?”我坐在旁边,眼睛在刷朋友圈,耳朵听到了这段对话,羞愧难当。
专 注 就 够 了 吗 ?
“上节课是什么?”
“呃,我讲的是历史,他们在干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Paul是英国墨尔文公学的老师,也是松果游学团的学术负责人,以上是他和另外一个老师在一节课之后的对话,两个人说完觉得好笑,但这不并不是段子。而后,他们又开始讨论,“教学”是一回事,“听课”是一回事,而“学习”又是一回事,并不是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满了整节课,每一个学生就都饶有兴趣地吸收了所有的知识。很多时候,老师都要面对自己一厢情愿的讲解,而学生也会遇到毫无兴趣却必须硬着头皮听,又什么都没听懂的窘境。

▲ 松果游学团的同学们去Birdland看各种鸟类
英国公学的教育中,很讲究“holistic”(全面的教育)。Paul之前自己创办过语言学校,2006年开始在墨尔文公学教政治经济,第二年又开始做house master(舍监老师,公学里的一个重要角色),在他的观察里,从结果上看,公学希望培养出来的人绝对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成功,孩子的独立精神、领导能力、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公学在意的部分。“holistic”不仅仅是教育结果上的全面,而教育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一节课,他们可能要走出课堂,去参观、去实践,去博物馆、美术馆里,通过戏剧、歌唱比赛、体育运动去培养去寻找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发现兴趣,强壮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世界。

▲ 同学们在伍斯特当地的二手市集上,不仅仅去观察当地人的真实生活,也体验了怎么去做一个摊主
Paul有两个女儿,他的人生选择也和他对于人生和教育的思考有关系。年轻的时候,他在伦敦打拼,等到组建了家庭,拥有了第一个女儿,在考虑要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他决定到墨尔文公学工作,乡村有很好的教育环境,不仅仅是著名的公学和几所教学质量很高的学校,也因为在乡村生活,孩子在年纪小的时候,能有机会去接近大自然,和这个世界有更真实亲密的接触。

▲ Paul(左三)和松果游学团的孩子们在爱丁堡的亚瑟王宝座
类似的人生选择,我在墨尔文公学的另外两位老师身上也看到了。负责墨尔文海外拓展项目的Allan Walker和中文老师庞辛也是在结婚没有多久来到墨尔文供职的。庞辛和我说,到了乡村,她变得简单了,中国人做事情一直比较讲目的性,到英国读中学,大多是最后两年再来,目的就是读大学,忽略了更重要的全面教育。英国人崇尚的全面教育绝对不仅突击两年就能够得到一个结果的,对于她本人来说,也是乡村的生活让她有了很多之前没有的思考和改变,在这里,人们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去和大自然有更多接触,她才发现人的快乐和心理的健康变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好的教育,也绝对不仅仅是上一堂课,认认真真听然后参加一个考试那么简单。从更广阔的人生去看,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快乐、说话不风趣没意思,那他一定不能享受他的人生。而这一切,都是在细水长流的教育中诞生的。
好奇心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它驱使着一个人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一种延续性的东西。庞辛说,在这里,老师在性格上就会感染学生,老师觉得有意思的东西,会充满激情地和学生讲,学生就可能会同样受到感染。一个孩子在兴趣之下学习,他是快乐的,有一天他自己悟出来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他就会自己去学习。“你发现没有,孩子心情好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听一点;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要跟他拧着,要他做什么,那只是一种家长的权威。”

▲ 松果游学团在莎士比亚妻子安妮·海瑟薇的小屋(AnneHathaway's Cottage)
学 习 是 一 个 “ 旅 程 ”
Paul带着松果游学团去苏格兰旅行,途径温德米尔,同学们去体验了老式的蒸汽火车,到了爱丁堡去爬亚瑟王宝座,感受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但是,这一切绝对不仅仅是观光那么简单。
来自西安的女孩菊可欣在她的行程表和笔记本上写上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认识的英文单词做出标记,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自己好奇的问题:苏格兰为什么会有自己的国旗、货币,他们对英格兰人的看法,苏格兰名菜“哈吉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历史········看完了资料,笔记倒是标注了一堆,其实印象不太深。但是,每一个信息已经像是一个种子,让她对这个即将到达的目的地充满想象和疑问。
进入爱丁堡这座城市里,我们邀请了一位在当地生活了十六年的中国人张楠在车上给大家讲解每一条街道的历史,车子慢慢行驶着,这个由15世纪的美好建筑构成城市果然不凡。我们经过了这里博物馆、美术馆还有小酒馆,转角处又看到了JK罗琳常去的地方大象咖啡馆……菊可欣所有阅读过的资料在真实的行走和触摸中,鲜活了起来。我们当天晚上去参加了一场Scottish Show(苏格兰秀),在一个1687年修建的老建筑里,我们尝到了女孩笔记中记录的“哈吉斯”,在我们看来算是一道黑暗料理,几个女生吃了一口马上一脸愁云,还是小心翼翼地保持着餐桌礼仪。一场十分精彩的歌舞演出开始,苏格兰人的幽默感、对于英格兰人的态度、他们对于历史的看法,在一场演出里,很多值得深思的微妙表达和设计,做过准备提出问题的人和仅仅是来听一场热闹的人获得的东西一定是不一样的。

▲ 松果游学团去欣赏了一场精彩的ScottishShow
“It is not an event,it is a process(这是一个过程,而是不是一个结果)。”Paul和我说,就像是他的政治课上,如果要带孩子们去下议院参观,一定会在此之前让学生自己先思考问题。当真的去到参观地点时,会有专人去带着他们去参观,这时就可以根据之前的思考提问了。这就是公学里重视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精神。

▲ 同学们在莎士比亚故居共同完成的一个摄影作品,想表达的意思是:莎翁逝世400年,人们阅读,人们享受其中,或者忽略,或者遗忘,但是经典的作品一直在那里
庞辛老师一直在关注中国孩子在英国接受教育情况。她告诉我,虽然中国的孩子对莎士比亚的真实兴趣比去乐高玩具店可能会低得多。但是,当他们接触到了那些世界顶级的文学、思想,现在也许不会看到大的改变,也许以后长大了在到英国读书或者旅行,就会唤醒他们心中曾经留下的烙印。

▲ 郑州男孩刘骏宇从小就喜欢地理,站在亚瑟王宝座上,他和同学们分享他的地理知识
好的教育会种下一些种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开花结果,孩子们去好好培育它,这些种子会一直生长,成为精神上的财富。走出教室,我总是能想起来Paul那句话,他说得充满希望,又意味深长。“It is not an event, it is a process. (这是一个过程,而是不是一个结果)。”
此次英国公学之旅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新媒体品牌松果生活与英国墨尔文公学联合打造的一款订制游学产品。接下来几天,我们还会带来前方游学团的精彩分享。未来,我们会继续与英美等国的知名中学合作,推出订制化的深度游学之旅,欢迎您持续关注!
想 要:
第一时间获取松果最新最优质的活动信息
享受独家“好友”福利
时不时一起约个活动、约顿饭
…
可加松果君微信:songguosh
-END-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松果生活APP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