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话题 | 我们的宿舍生活
2016/8/7 三联生活周刊

素细半夜才回来。蹑手蹑脚地旋开寝室门。等待她的,是一室的黑暗,和兴尽晚回舟的乐趣。
我为什么总说留学时的宿舍生活是极难得的。是因为那是你们最后一次抓住青春尾巴的几乎。
最后一次任性的机会。
就像三毛所说,当我们长大。一切其实会有口红丝袜高跟鞋。但那些其实只是一瞬间的事。如此一瞬间。剩下的则是经年累月的疲累。

图:Medvedev Igor
素细半夜才回来。蹑手蹑脚地旋开寝室门。等待她的,是一室的黑暗,和兴尽晚回舟的乐趣。
我们的青春。年轻时总是无限挥霍。稍年长些,则是无限惆怅。
安静的蓝色地毯。每人一间的独立寝室。既私密又有公共活动空间。我至今仍记得搬离学校寝室前举办的最后一场party。那里,不同国家、种族、文化的留学生,欢聚一堂。那时我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很寂寞。原来大家都很需要party以及酒精。在异国。
台湾同学悄悄跟我抱怨一个金发同学带了太多人一起来又没有带酒。说酒不够喝了。这时智利同学从天而降,将自己从智利带来的几瓶私藏红酒贡献了出来。色泽饱满。闻上去非常厚重,可喝入口中又异常轻盈。他说那款酒的葡萄藤是老藤,所以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夜半。红绵悄悄敲响我寝室的门。带来一瓶威士忌和一桶冰块。我们去公共休息室。英国夜半的月亮,很沉。我们在熄了灯的室内,默默诉说彼此的人生。被辜负的人性,以及未来;家人的期望,以及负担。我是很喜欢她的。觉得她是女生群中那种为数不多的很“酷”的女生。从不嫉妒。也不弄那些小眉小眼的事。我们一致讨厌的是一种老鼠般的女生。最会陪小心。最会巴结人。看不上那种丫环样。
在班上和一个土耳其女生争执。于是从此后对土耳其感觉一般般。当时的自己当然是幼稚任性的。但是也并不后悔。我从不因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后悔。如果人生一味忍让或憋屈,则创造出来的所谓光明未来,也是阉割了某些真实自我的代价。我所不屑的。
砖红色的烟囱在天空下诉说出一种不可知的梦。而你们的梦,又是否“在旧梦里做着新梦”。
学校宿舍离火车站很近。仅隔一扇门。于是伦敦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是一小时之外的地方。周五。和韩国女生一起去伦敦看一场音乐剧。赶最后一班火车回来。又迎着一场雨。觫觫地笑着。吃吃的。分明又是一场好戏。夜雨归来,有说不出的契阔的感觉。
坐在寝室前的小山坡上,望着英国远方下沉的夜色,觉得我们的人生,分明能征服一切。

海边小城Brighton(张月寒 摄)
晴天时。所有人都在学校向阳的山坡上平躺。睡午觉或喝啤酒。笑闹、吵嚷、谈恋爱。闭着眼睛感受英国稀少的阳光照射。空气中啤酒的香味漂浮。那种轻佻又纯真的样子。
后来搬离寝室的好处是可以半夜四点才回去。或半夜四点叫外卖。那种狂欢。有时是一个人的热闹。有时是一群人的寂寞。半夜时去天台看星星。老外是经常举行那种天台party的。吸别人递过来的雪茄。从此学会了调鸡尾酒这项实用技能。远处,传来苏塞克斯山谷绽放的无名烟火。所有人都聚集在露台上看烟火。真诚。纯真。又转瞬即逝。
突然想起《欧也妮·葛朗台》里那种清晨露水的感觉。
遇见了一个颇有意思的华人男生。叫Mike。此人一度在华人同学圈中颇有名气。因为其耿直的脾气和独树一帜的行为。记得开学第二天,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超市之旅”去当地一间离学校最近的最大的超市认门。下车后,该男生突然对我说,我是说突然的,完全不知他从哪就突然冒了出来,对我说:“这间Sainsbury's并不是最好的。我查了,市中心有家Waitrose据说皇室成员都去那里shopping的。我刚买了辆车。下次要去超市可以打电话给我,一起去。”

后来,有一次下课,大家闲聊。另一个同学跟我说,你们court里是不是住了这样一个男生,Mike,他特别逗。
我说,怎么了?
他们说,有一次,看见Mike在我们court的寒风里苦苦等待,站了许久,于是路过的华人同学问:“你在等什么?”
他说:“我刚订了一个冰箱,正在等人送货。”
问的同学很好奇,说:“每个寝室的公共空间里都有一个大冰箱啊,你干嘛要自己买?”
他说:“不行。每次我把我自己东西放在公共冰箱,发现都有人在偷我的东西。鸡蛋,cheese,牛奶……每次都在不经意间少去。我一定要买个冰箱放在自己房间。这样就再也没人偷我东西了。”

这件事我们当时笑了很长时间。觉得这个男生也真可爱。如此坚持自我原则的人我如今也很少见了。很多人当时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我却觉得一个人做任何行为,只要没伤害到别人,都是他自己的自由。别人也无权评价什么。
后来,很多留学生都开始不同程度上的抑郁。素细有一次和我坐在二层公交的第一排,一站又一站掠过英国郊外惊人的美景时向我倾诉。几乎已经要退学了。她说。所以我一直邀请她一起去喝一杯。她又严格遵守祖训滴酒不沾。
然而,清醒的世界往往是很让人痛苦的。我有时想起李清照最后的日子。虽觉清苦。但她好歹也“三杯两盏淡酒”。
周末时我是异常喜欢去逛那种古董摊的。在红木匣子里翻那种英国老照片。黑白的。记录着一个家庭的历史及陨落。当时的英国。50年代的黑色大衣。还未成形的布莱顿海滩。买那种vintage衣服。他们说充满着死人的气息。可是我却觉得和当下的英国是如此熨帖。

最喜欢去的英国古董摊(张月寒 摄)
万圣节。红绵说要去参加那种化妆舞会。非要拉我一起去。清晨。睫毛膏也糊了,眼影也晕了。坐公交回宿舍,看见一间鱼和薯条店后立即按铃跳下。清晨五点的英国。我们相对无言吃着一盘鱼和薯条。一边在薄纱裙子下冻得瑟瑟发抖。
太阳依稀在清晨的光雾中升起了。那么金光璀璨。我们走去对面公园的长椅处坐下,欣赏这无伦的美景。心里深知,这样的自由和澄澈,我们日后的人生,将很少经历到了。
夜雨的风中我们浅浅地呼吸。而人生,却几乎已经随风潜入夜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面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南海博弈」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