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和织女在好好相爱认真过日子吗?
2016/8/9 三联生活周刊
中国人很早就有了造宇宙飞船的想法,大概在一千七百年前。
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古人认为大海与天河相通,有个人(姓名失载,否则可以确定为中国宇宙飞船之父)住在海边,他想要到天河去,于是在槎(竹木船)上建一“飞阁”,带上了巨多的粮食,乘槎泛海而去。他真是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航海英雄。开始十多天,还能看到日月星辰,再过一段时间就茫茫忽忽,渐至于虚无缥缈了。大概在海上漂流了十多月,终于到一处地方,有城有郭,有屋有房,还有人,远远看到宫中有一个妇女在纺织,又就近看到一个男子在牵牛。他和那牵牛者有一段对话,问到这是什么地方。牵牛者见了生人便大惊,卖了个关子,叫他回到四川之后找一个星象家问问就知道。后来没有上岸就回了,回了就问了,星象家说: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星。

这段记载体现了古人的一个核心类比思维:人到了天上就变成了星星。客人到了天上就变成了客星,牵牛的男人就是牵牛星,织布的女人就是织女星。这说明,至少在西晋时期,人们已将天象天体人格化,将牛郎星织女星类比为一对天上爱侣,只是那时候他们之间并没有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日常生活,展现的是一幅小农经济时代男耕女织的画面。

牛郎织女故事现在更多被认为是美好爱情故事,尤其是一年相会一次,简直达到爱的高潮。这个故事和农历七月七这一日结合有一个历史过程。最开始的时候,鬼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相会呢。
七月七这一天成为与爱情有关的日子,或许是在和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扯上关系之后才强化的。白居易写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此诗与当时流行的陈鸿的传奇故事《长恨歌传》可谓交相辉映。后来元朝的曾朴将此演绎成《梧桐雨》一戏,并与《窦娥冤》等号称“四大悲剧”。到清朝,洪升又将其改编成昆曲《长生殿》,传唱大江南北。七月七的爱情悲剧日的特征更加深入人心。到今天,七月七更被命名为本土情人节,且早已刨除了悲剧的主题,花和宾馆成了当日最畅销的商品。

牛郎织女相会的前提是彼此分离。这种分离必是苦情戏,才能使这一次相会如此轰轰烈烈,充满爱的洪荒之力,人间的痴男怨女才能得到大感动。如果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爱情故事最经典的版本,那么这不过证明了古代中国式爱情的某种变态和可怕特性。李敖写道:“在上下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我们简直找不到多少可以歌颂的爱情故事、不病态的爱情故事。尽管二十五史堂堂皇皇,圣贤豪杰、皇亲国舅一大堆,可是见到的,很少正常的你侬我侬,而是大量反常的你杀我砍他下毒药。”
一般人已经不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而这也正是一个“你杀我砍他下毒药”的故事。故事有两个原版,一个是书上的记载,一个是民间的口传。
书上记载的故事大致如此:织女住在天河之东,是天帝的女儿,天天织布,织成云锦天衣。天帝觉得她独处可怜,便嫁给了天河之西的牛郎。嫁过去之后,也不知犯了什么邪乎,织女竟然不再织布。天帝恼怒,责令她回到河西,只准许他们一年见一次。(《荆楚岁时记》)

本来并没有记载一年一会的时间,到后来这一时间节点才被安排在七月七,至于以讹传讹,谎言说了一百遍就成了真理。看看这一故事,一个绝对的权威像黑云、像幽灵一样凌驾于这一婚姻之上。天帝乃父权家长制时代最厉害的家长,最要命的权威。他可以随意决定将织女嫁给牛郎。谁知道到底是不是怜悯织女独处孤寂?也许他还要平衡河东与河西的政治势力,织女不过是又一个和亲的牺牲品。谁知道织女到底愿意与否,婚后性生活是否和谐?谁又在乎牛郎是不是开心这桩婚姻,也许,牛郎爱的其实是河西的牛郎呢?织女到了河西辍织,也许是嫁牛随牛,跟着牛郎牵牛放牛去了亦未可知。
所以,这书上记载的爱情,根本就是君主的一言堂,一言合就嫁闺女,一言不合又将泼出去的水收回。一年相会一次貌似是人性化的设计,但这正是最高明的惩罚——让人绝望,但又不至于彻底绝望,每在绝望中看到一点微妙的希望,而能苟活下去。为了这一年一会,织女不会不好好表现,努力工作。而若没有这次相会,很可能觉得活着没有什么希望,要么自绝于人民,要么奋起闹革命。一年一会的设计,体现了中国最了不起同时也是最卑鄙无耻的所谓“权谋之术”。
民间的版本可并没有这么简略,故事性更为突出,简直跌宕起伏:牛郎是家里的老小,哥哥嫂嫂欺负他、想要谋害他,老黄牛帮助他度过了一场又一场人生险恶,并且指导他得到一位美丽的妻子。老黄牛说,有三个女子会去某地洗澡,牛郎你去那地方看,将其中一位衣服偷过来,她便是你的妻子。牛郎照做。一般人看见妙龄女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洗澡,自是饱眼福为上,直至于忘我之境。牛郎却专心偷衣服,可见是能成大事的。偷了衣服的牛郎果然娶了娇妻。几年后育有一子(又说,还有一女)。但这妻子毕竟是拐卖来的,总是想着逃跑。牛郎做贼心虚,总是提防着她逃跑,遂将织女的天衣埋起来(有说是藏起来)。这一对夫妻少不得斗智斗勇,男人一再铁石心肠,女人一再吴侬软语。自古至今,和女人舌头的交战,向来是男人铩羽。牛郎最终给了织女天衣,那织女遂化作了天人飞到了天外,抛夫弃子,“碧海青天夜夜心”,但好歹又成了天仙。牛郎披上了爱情导师神牛皮前往天空去追织女,织女大怒,拔下簪子划出来了一道天河,彻底切断了与牛郎的所有联系。

故事讲到这里,一年一期一会的由头还没有出来。而且既已恩断义绝到这种程度,还谈什么七夕相会,让那么多不知道是喜鹊还是乌鸦的鸟儿们如此折腾前来搭桥,实在是不可能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他们怎能如此忍心?后来很多故事又端出来一位王母娘娘(其实中国传统文本中,王母娘娘乃西方之神,和天帝或玉帝根本不是一家人,但民间叙述中,向来是这样将神话人物一锅乱炖的),民间基本统一口径说其实是这位狠心的岳母拔下了头上的簪子,划出来那一条银河,从此造成爱侣两分,天人永隔。
自从引入了“狠心的岳母”这个角色之后,她的戏份便越来越多,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来民间传说是鸳鸯自己想要分开,主动寻求离婚,追求单身贵族生活;所谓爱情,不过是自求多福,两个人各自有小九九,一个想要囚禁,一个想要挣脱。但王母娘娘一旦来了,就演绎出来一个“寻女记”和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王母终于发动大力找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牛郎织女,于是天兵天将前来助阵活生生拆了这一桩婚。织女痛哭,牛郎大惊。一年一会,也只是后来的恩赐。

“岳母”的名声大概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败坏的吧。但你若叫王母为岳母,她就是恶女人,称她为“织女妈”就变成了“慈母”。凡是狠心的岳母,可能都是一个过于慈爱的母亲。
牛郎织女的故事,其最开始的版本,充满了狡诈的味道,要挟的味道,霸王硬上弓的味道,整个故事满是洪荒野蛮遗风,一个有权有势的男人占有一个女人的方式是通过强蛮之力,而一个无权无势的穷小子像牛郎这样的,就要用计谋牢牢把握住爱的对象的致命把柄,从而实现扣留。老黄牛是中国诈术的代表人,它是牛郎的爱情导师,生前是,死后也是,其实,它本身可能只是牛郎的一个工具。
中国原本无所谓情人节,待到2.14西方情人节传入之后,农历七月七这一具有浓烈爱情味道的日子(尽管是悲剧式的),便渐渐演变成为中国情人节,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模仿,不过也恰好满足天下爱侣无处表情达意的心头愿。爱情之中,怎么都好,越傻、越笨拙、越天真、越好。
其实选对了人,天天都是情人节,爱的关系要等到情人节这一天强化、记忆和纪念,那已是情人之劫。
对于牛郎织女来说,这一对或在父权制操纵下的爱情玩偶,或相杀到不可开交的怨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也实在太叫人大跌眼镜了。愿天下有情人不要做成牛郎织女这样的情人、夫妻。
(参考:钟敬文《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施爱东《牛郎织女研究批评》;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面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南海博弈」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