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 | 不能像运动员那么谨慎地吃肉,作为普通人至少该知道什么肉好
2016/8/12 三联生活周刊

    

     以前经常看到以“为国家某某队提供排酸牛肉”自居的肉铺,不辨真假,不过近两年好像不怎么有人提这个商业概念了。在北京的话,和外国大使吃同一种标准的肉似乎够好了吧,后来才知,欧洲外交官买肉的肉铺用的也是国内的肉源,只不过养殖、宰杀依照的是欧盟标准,觉得和纯国货相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差距。

     从来源地来说,内蒙的锡盟羊肉已经够棒的了。有一年的年货专刊,同事王珑锟冒着零下30度的酷寒去锡盟采访,吃到了当地最好的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乌珠穆沁和苏尼特是锡林郭勒盟的两大部落,两种羊都是耐寒的高大体格,蛋白质高,肉质细嫩,不同的是乌珠穆沁的羊因为所在草原的水草丰美,出栏早,产肉量高,是牧民心目中的“天下第一羊”,而苏尼特处在荒漠草原地带,苏尼特羊出栏晚,肉质紧实,被称为“肉中人参”,是国家队运动员的膳食首选。同事在那里吃了烤全羊、涮肉、手把肉和各种肉包子、血肠、羊肚子,尤其是他描述的烤全羊,在七成熟时刷上用糖熬制的脆皮水和明油,羊肉变得皮红亮脆,烤好之后“一盘盘亮闪闪、颤悠悠、润滋滋的烤羊肉”配上葱段、蒜泥、面酱……脑补一下那滋味,已经开始淌口水了。

    

    烤全羊

     可是去草原吃肉毕竟不是长久之策。日常饮馔既要方便,又需新鲜,人类在食物和地理距离之间总是要做些妥协。锡盟的羊肉可以作为念想,平时的生活里,觉得性价比比较高的是附近清真屠宰的牛羊肉。穆斯林确信,阿訇为小羊念着经文,在那最后一刻,场面是相当平静的,因此肉质也会更好。北京的清真牛羊肉几乎都来自河北大厂,这是一个至少从建国以后就开始专司清真屠宰的回族自治县,牛羊肉都切得规矩又利落。大厂距离北京几十公里,凌晨时把从内蒙运来的牛羊屠宰完成,清晨就能摆在北京的菜市场里。

     除了干净新鲜,为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方法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你无法在家里完成一只烤全羊,就算完成得了我也敬你有只吞得下的胃。我们在家的日常做法无非炖、炒、烤、涮。炖牛肉一定选一些筋头巴脑,比如牛后颈部的上脑,是一块特别适合拿来炖的位置,很多人看到暗红肉色上绷着的微微透明的风琴褶,以为是脂肪而表示嫌弃,其实那是非常漂亮的牛筋,炖好之后是纯透明的,还有大部分胶质融在汤里十分浓稠。牛上脑适合拿来炖的另一个优点是肉丝纤维短,因为处在脖颈处,很容易炖烂。

    

     炖牛筋

     那些像山楂糕一样整齐,有着流畅纤维的部分不适合拿来炖,吃起来准保塞牙,用它们来炒菜却嫩得很。和牛肉相比,炒菜的话还是更嫩的羊肉更加合适。比如羊后腿上的黄瓜条,因为能一手拿下来,长得像黄瓜而得名,解剖学上叫缝匠肌,大腿一绷使上劲的地方,炒菜很好。还有非常珍贵的羊里脊,在一只羊身上只有二两重,非常珍贵。拿回家切成咕噜段,长度约一公分,用盐和胡椒码底味儿,下淀粉上浆,接着过油汆,其实就是在油里快速地轻炸一下,之后控干再回锅,油里加甜面酱来炒,是羊身上最嫩最嫩的一部分了。

     羊身上可以做涮肉的部位非常多,也很难分出些优劣,只是个人喜好不同罢了。连接肩、腰、腿三个方向的一块叫小三叉,腿、尾巴、腰三个部位的连接处叫做大三叉,这两个地方都可以拿来涮。大三叉一直很受人喜爱,以前人们不讲究的时候,大三叉要带着腰窝油一块卖,挂在后厨窗口上,故意让客人看到油哩哩啦啦,甚至整块整块地往下掉。现在虽不这么卖了,但大三叉因为有靠近羊尾巴的一块肥油,切出来一边是红的,一边是白的,装盘特别漂亮,依然很受欢迎。但是大三叉里面藏着筋,现在只有一些老店因为懂行才会剃得特别干净,不然根本涮不烂。

     黄瓜条、羊腱子、大腿内层的一头沉、屁股蛋子上的羊磨档,也都是涮肉的常见部位。肩胛骨上的哈拉巴现在也很多人喜欢,带一块脆骨。以前人们都认为后腿比前腿好吃,现在也逐渐喜欢上了涮羊前腿,但前腿的缺点是里面藏着一些筋,不过不是嚼不动的,而是脆的,因此可以容忍。总之呢,最重要的是羊肉要鲜灵,要选颜色很浅的很嫩的羊。

    

     羊蝎子火锅

     十多年前开始流行起吃羊蝎子火锅,其实这道菜在家里非常容易实现,做法极其简单。清真肉铺上常常能买到整只羊蝎子,剔得干干净净,清理掉藏在尾椎里的油和内脏,最好挑那些肉少的来买,五斤左右正好,贪图肉厚,反而炖出来失了蝎子的味道,更像是清炖羊肉。切成块回家拿老葱叶子垫在高压锅底,把蝎子块在上面尽量紧致地塞整齐,加水刚刚没过蝎子就好,这样水越少,出汤就越浓,吃完蝎子的汤泡烙饼吃也极香。高压锅压上气后大约炖20分钟,里面只放一朵长足了的大料和适合口味的盐,其余什么都不用放,等一揭锅,肉的清香味儿就全散出来了。

     说到牛羊肉火锅,自然而然想起日本的和牛以及寿喜烧来。日本人吃牛肉的历史不过一百多年,但因为大量进口牛肉的涌入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日本国内开始转做精良的高端牛肉,于是有了享誉世界的最贵牛肉——日本和牛。以前看NHK的一部介绍和牛的纪录片很有趣,根据和牛身上的雪花分布,和牛分成了十二个品级,那镶嵌在红色肉质中的脂肪线条交织越密集,则品级越高,而在日本以外的地方都是以红色瘦牛为最佳的。和牛的养殖过程也很不同,大概要到三岁才会出栏,相比之下这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考验着养牛人的耐心,也因为黑毛和牛缓慢的生长过程,肉质才出现了雪花状的漂亮纹理,与此同时牛肉中生成的大量油酸也使得和牛口感更为丰润。

    

     寿喜烧

     在神户匆忙吃过一次烤牛肉,汉堡大小的一块大约五六百人民币,着实不菲。牛肉用的是后腿的红肉,随意切成小块后混入带肥肉的肉糜,压成小肉饼状,只加盐和胡椒后慢慢地烤,上面罩着罩子,能保留住水分,还没咬就能看到鲜美的汁水混着牛油往外流淌,非常地滑嫩。在日本更著名的和牛做法当属寿喜烧了。尤其是冬天里这一只锅,吃得人心满意足。寿喜锅里拿牛油、清酒、砂糖、浓口酱油和味噌来做汤底,选择的大多也是和牛的牛上脑部位。牛肉寿喜锅最惊艳的部分是生鸡蛋,最地道的吃法是煮熟之后卷裹着生鸡蛋液一起来吃,格外鲜嫩爽滑。生鸡蛋据说搅打“九又二分之一下”最好,此时蛋清的粘稠度和牛肉搭配为最佳。

     (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面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海鲜诱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