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谈古典(11)—— 拉罗与萨拉萨蒂的西班牙
2016/8/15 三联生活周刊

     比才创作《卡门》时,拉罗已经写成了《西班牙交响曲》(1873),它是献给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萨拉萨蒂的,1875年2月7日由萨拉萨蒂首演。比才的《卡门》作于1874年。作曲家们对西班牙风味的热衷似乎从俄罗斯的格林卡始,自他1845创作《阿拉贡霍塔》、1851创作《马德里之夜》后,西班牙风情就变成一种作曲诱惑。法国作曲家写西班牙似乎从夏布里埃(Emmanuel Chabrier,1841-1894)始,其实他那首著名的管弦乐《西班牙》作于1883年,比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晚了十年。《哈巴奈拉》作于1888年。

    

     拉罗(édouard Lalo,1823-1892)

     拉罗自己就是小提琴演奏家。他是在里尔音乐学院开始弦乐启蒙,之后又专门进巴黎音乐学院从Habeneck学小提琴,从Julius Schlfhoff学作曲。他作了4首小提琴协奏曲,除1873年作的第一号F大调协奏曲(也是为萨拉萨蒂而作)外,其他3首都是异国情调。除了这首《西班牙交响曲》,还有《俄罗斯协奏曲》(1879)与《挪威幻想曲》(1878)。

     拉罗最有名的作品,还有一首《大提琴协奏曲》(1877)。这首“交响曲”其实是一首有浓郁西班牙情调的小提琴协奏曲,拉罗的祖父是西班牙人,有西班牙血统。而献给萨拉萨蒂的这首“交响曲”是否也有萨拉萨蒂的影响?萨拉萨蒂是技艺初备后,1856年12岁时从马德里到巴黎,在巴黎音乐学院从Jean Delphin Alard(1815-1888)学了3年琴。Alard是法国学派代表,拉罗自己也拉琴,与萨拉萨蒂是好友。

     这首“交响曲”共有五个乐章,从第一乐章开头,主奏小提琴就在乐队强有力的衬托下,歌唱委婉的西班牙之歌,因此曲是为萨拉萨蒂定制,萨拉萨蒂是一位炫技型演奏家,拉罗时时赋予琳琅满目的快速音群,抒情部分也仍然迷人。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其实是第一乐章主题的发展,更妩媚。早期演奏家的录音,比如胡贝尔曼(Bronislaw Huberman,1882-1947)与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往往省略第三乐章,认为这首舞曲节奏的间奏曲有点多余。据说萨拉萨蒂首演时也是省略的,这个乐章的中段确实有点沉闷。第四乐章是感伤的抒情,主奏小提琴似乎在诉说西班牙的悠久。最后是辉煌的回旋曲,乐队呼唤出的热情主题在不断装饰、衬托中越变越华丽,充分展示了畅想中的西班牙激情。

    

    ▲ 科岗1955年演奏的拉罗《西班牙交响曲》,Charles Bruck指挥巴黎音乐学院乐团协奏

     可以说,因为《西班牙交响曲》与《卡门》,西班牙风情变成法国作曲家一个兴致盎然的主题。有意思是,萨拉萨蒂的原因,小提琴成为了表达这风情的重要乐器。其实,夏布里埃创作《西班牙》已经受萨拉萨蒂创作《流浪者之歌》(1878)与《西班牙舞曲》(自1878起每年一首)的影响了。

    

     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

     萨拉萨蒂作为一个炫技演奏家,以他美丽的音色赋予了西班牙风情优美、奔放和华丽,你能感觉他作曲时对西班牙舞曲的改造很多都来自卡门这个很具体的吉普赛形象,而美丽忧伤的基调,其实很多是从拉罗的西班牙里移植的。也就是说,萨拉萨蒂的西班牙与法国人的西班牙其实互相影响。

    

    ▲ Julia Fischer2013年演奏萨拉萨蒂的安达卢西亚小夜曲、马拉加舞曲、哈巴奈拉舞曲、安达卢西亚浪漫曲与流浪者之歌

     萨拉萨蒂的炫技喜好,决定了他的作品只能是小品。他最有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与《卡门随想曲》(1883)。西班牙风情因他的演奏,又不断激起法国人的兴趣、俄国人的兴趣。圣桑1885年作了《哈巴奈拉舞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87年作了《西班牙随想曲》,格拉祖诺夫1888年作了《西班牙小夜曲》。直到德彪西与拉威尔,1908年德彪西作《伊比利亚》,拉威尔作《西班牙狂想曲》,将法国人的西班牙表达更推向形式美。

    

    ▲ 帕尔曼1974年演奏的圣桑的《哈伐奈拉舞曲》与拉威尔的《茨冈》,马蒂农指挥巴黎管弦乐团协奏

     这张唱片上圣桑53岁作的这首《哈伐奈拉舞曲》,由主奏小提琴奏出的民歌旋律已如温暖甜美的情歌,由它引申出的第二主题充溢着感伤美,二者交织成华彩后,中段又有一个抒情咏叹调式的主题,将哈巴奈拉舞曲发展得非常饱满了。

    

     圣桑(Camille Saint-Sa?ns,1835-1921)

     若再与下一首拉威尔作于1924年的《茨冈》对比,又能感受到拉威尔是如何将情绪美转化为形式感的。虽然这首《茨冈》实际是一首匈牙利狂想曲,描述匈牙利的吉普赛人,但其中其实能听到一点《流浪者之歌》的影子,拉威尔的变奏能力太强了。茨冈是俄罗斯人对吉普赛人的称呼。

     回顾往期可点击:

     朱伟谈古典(8)—— 有关《图画展览会》

     朱伟谈古典(9)—— 柴科夫斯基的1874

     朱伟谈古典(10)—— 比才重要吗?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爱乐」新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