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孤独,是个性的缺陷,还是生存的本能?
2016/8/23 三联生活周刊

孤独是人生的基本事实,它可以腐蚀心灵,也可以滋养灵魂,取决于你的内心是否有渴望,是否有爱的能力,也取决于是否有人在某处守护着你,无论她/他身在何方,哪怕这位守护者是一只鹿、一棵树、或是一颗星星。
五六年前,20多岁的太原女孩郭婧跑到新加坡工作,在一家动画公司做设计,离家越来越远,加上漂泊日久,心里渐渐累积了许多东西想要表达。
就是在这样一种惆怅而略带伤感的情绪里,她每天在一本素描本上细细的描绘记忆里的童年。北方小镇的冬天、头发短短的小女孩、厚厚的棉衣棉裤,朴素的大木窗、老式的大木桌、9寸的黑白小电视、简陋的小台灯、铁皮玩具……还有她小时候经常坐着去姥姥家的25路公交车。

“小时候,父母为生计奔波,我经常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玩玩具,涂妈妈的口红,穿妈妈的鞋子,给它们涂上不一样的颜色。夏天里,批一根毛巾在身上,假装自己是京剧里的大将军。父母出去上班,总是反复叮嘱,陌生人来了别开门。”郭婧在采访中告诉我。
《独生小孩》没有文字,只有图画,这是因为她从小就更习惯于用画来表达,而不是文字。心情不好的时候,她会画一个被绳索捆绑的小人,意思是“我很郁闷”。
我自己的童年是与一大群堂兄妹一起长大的。我们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后院就是一块农田,种了各种瓜果和蔬菜,爷爷奶奶养的鸡鸭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那时候,我们整天招猫惹狗,夏天的夜晚成群结队去抓萤火虫,冬天的夜里围坐在棉被里听老人讲鬼故事。我们很少有独处的时间,也几乎没有感伤的机会。即便如此,我仍然记得时不时油然而生的孤独感——那种被误解、被无视的感觉,总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也许我不是父母亲生的,也许是哪里随便捡来的……
每个人的童年时代,即便是在无微不至的关爱里长大的孩子,恐怕多少也都经历过这种局外人式的孤独。
美国绘本大师莫里斯?桑达克是第一位将孩子的孤独、愤怒、恐惧等令人不安的情绪带入童书创作的。他的第一本自己作图作画的绘本《肯尼的窗户》就是一个男孩坐在窗边,自回自答一些像梦游一样的问题,比如:你总是想得到你以为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吗?什么时候你会停止爱我?

桑达克小时候体弱多病,大部分的童年时光都是花在独自一人坐在窗边,看街上的孩子,画他们的故事。他最著名的冒险三部曲——《野兽出没的地方》、《厨房夜狂想曲》和《在那遥远的地方》,主人公毫无例外是孤独而不快乐的男孩,他们从故事一开始就是孤独的,最后也没有摆脱孤独的状态,只不过经历过一番奇妙的冒险之后,他们多少学会了如何接受孤独。
童书中对孤独的描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克罗地亚女作家安德烈娅?侯赛诺维奇的《蓝色的天空》,其中所渗透的深深的悲哀与孤独感,竟然让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早晨哭的像个小孩子。


去年,我采访过一位瑞典的童书作家,她叫伊娃?林德斯特罗姆,是一位古怪而可爱的老太太,她画的故事经常是关于一些莫名奇妙失去的东西,她觉得这种失去既忧伤又好玩。
她告诉我,人生而孤独,这不仅是她的个人体验,也是人生的基本事实。任何事情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享受美好的事物,比如森林里长长的漫步、捡蘑菇,朋友做的一顿饭……

同样的,在郭婧的《独生小孩》中,我读到的更多的不是童年怀旧的忧伤,而是孤独自身所携带的动力与可能性。
其实,若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孤独的体验是生而为人很重要的一部分。孤独,但不过分孤独,其间微妙的平衡使得一个人得以保持自我的独特性,同时又能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正常运转。
所以,孤独并非个性缺陷,或者软弱的象征,而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就像饥饿与口渴一样,它往往伴随着对爱与友谊的深切渴望,推动我们去寻找,寻找同类,寻找爱,寻找温暖。
所以,故事里那个小姑娘独自出发了,给妈妈留下了一封信,“wo 去lao lao jia 了。”

郭婧说,这个故事取材于她自己童年时的一段亲身经历。六七岁的时候,父亲上班前将她送去开往姥姥家的电车。她在电车上睡着了,错过了站。醒来时发现车厢里几乎空无一人。她紧张的跑下车,一边哭,一边走,身上背着暑假作业本和呼啦圈,十分惶恐的逆着电车的方向往回走。幸运的是,她终于找到了熟悉的路口,回到了姥姥家。

现实中,那次走丢事件发生在夏天。但在故事里,她画成了冬天,天上飘着细细的雪花,整个城市灰蒙蒙的,显得黯淡而忧郁。


等她醒来时,空无一人的电车就停在一片森林的边缘。

小姑娘没有找到回姥姥家的路。但是,一头长着漂亮长角的雄鹿出现了,驼着她飞到一个明媚的白云国度。

城市的现实与云端的幻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热闹、复杂、人来人往,但你却觉得无比孤单;相比之下,云端的世界简单、抽离,但因为有人陪伴,就是非常美好的感受。“我希望用孤独的氛围,去衬托一个比较温暖的故事,希望父母读了,能理解孩子的孤独,多花一点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郭婧告诉我。


最后,冒险结束了,雄鹿将小女孩带回到心急如焚的父母身边。

所以,孤独,可以腐蚀心灵,也可以滋养灵魂,取决于你的内心是否有渴望,是否有爱的能力,也取决于是否有人在某处守护着你,无论她/他身在何方,哪怕这位守护者是一只鹿、一个影子、一棵树、或是一颗星星。
* * *

《我的秘密朋友阿德》:小女孩和她的另一个自我的故事。

《手套树》:小男孩最好的朋友是一棵树,有一天,这棵树死了。

《我的朋友夜西米》:小男孩将自己和假想的朋友夜西米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喜欢放风筝的小女孩玛西亚,与她成为了朋友。然后,有一天,夜西米不见了。

《狐狸与星》,有一只小狐狸生活在一片幽深而茂密的森林之中。自存在记忆以来,他唯一的朋友就是一颗为自己照耀前路的星星。狐狸的全部喜悦,都来自于星星闪烁的亮光。然而,在一个夜晚,星星不见了,狐狸必须要独自面对黑暗……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面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绘本,陪伴与成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