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之外的不丹:温和的远方
2016/8/24 三联生活周刊

    

     点击以上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不丹」

     来不丹已经接近一周,摄影师蔡小川还在为封面用图的拍摄愁眉不展。我们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转机而来。那个充斥着噪音和尘土的首都,是摄影师钟爱的地方。随手一拍,镜头里就闯进来高矮不齐的房屋、身穿艳丽服装的尼泊尔女子、平板车上叫卖的各色瓜果,或者撒满金盏花瓣的神像。可是不丹呢?同样是首都,但是廷布的建筑不高,密度不大,行人不多,街道不吵,一切都在节制中进行,显得过于清淡了,难以找到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廷布市中心的女交警(摄影:蔡小川)

     最终摄影师在普那卡宗堡拍到了这样一张照片。普那卡是不丹的旧都。作为世俗政府和宗教僧团共同办公的场所,不丹全国有20个这样的宗堡,普那卡宗堡被认为是最美的,因为它白色的建筑和四时美景总是相映成趣。在宗堡外的木桥入口,一只流浪狗蹲在前面,远处是一个穿着“帼”的不丹男子的背影。绿树和黄花掩映着白墙,传统的不丹纹饰勾勒出门框与窗框。这张照片散发出安静温暖的气息,它代表了我们所理解的不丹气质。

    

     一群小喇嘛在普那卡宗堡里学习(摄影:蔡小川)

     “温和”大概是个用来形容不丹的贴切词汇,尽管在这样的外表下是一系列激烈的、戏剧性的变化:1963年不丹有了第一条像样的公路;1974年,第一批外国游客来到不丹;1983年不丹的第一个机场投入使用;1999年这个国家开放了电视信号和无线网;2001年第一家外资企业进入不丹;2008年,经过历史上的首次全民选举,不丹成为了议会制的民主国家。以我们的经验来看,当传统闭塞地区与现代文明对接时,总是免不了受伤的命运。尼泊尔就是这样的例子——依靠宗教、王室等精神因素来维系的人类共同体结构,被以资本驱动的经济纽带所代替,两种主导力量更替拉扯的过程中,便表现出失去秩序感的躁动。而不丹呈现出“温和”的面貌,的确是种特殊的美感。

    

     廷布安缦酒店里的一场面具舞表演(摄影:蔡小川)

     这种美感和不丹自我保护和自我塑造方面的努力不无关系。不丹是少有保留下自己的民族服装,并让它在现实生活中依然还有生命力的国家。它曾经规定所有人在任何场合之下都要穿着传统服装,男装称作“帼”,女装叫“旗拉”,否则就会面临罚款。现在虽然没有这么严格,但它是政府公务员、导游、公司职员、学校教师和学生等群体的着装规范。这一规定,不仅让不丹城市中的平常街道因为身着帼和旗拉的人们,显出独特的美感和韵味,也拯救了不丹的纺织工业。

    

     廷布一所中学放学的景象(摄影:蔡小川)

     不丹还有一系列针对消费社会的禁令:它对入境的旅游人数进行限制,设定每人每天淡季200美金、旺季250美金的最低消费额度,以免游客大量涌入不丹。即便国外登山队愿意付出极高的费用,甚至使用一些政治外交手段,不丹政府仍然不允许他们攀登境内最高的雪山。为了不成为消费社会里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地,不丹拒绝砍伐森林,也拒绝发展采矿业。上层的意愿同样传递到民间。澳大利亚记者Bunty Avieson曾为不丹媒体Bhutan Observer做过顾问,她在自己的书中写到,Bhutan Observer的主编曾经拒绝刊登印度汽车等消费品广告,因为觉得会给那些买不起汽车的村民制造出可望不可及的幻想,这不是件好事。而少量的广告客户,愿意花钱在媒体上表达的不是“我的产品有多好多便宜,快来买吧”,而是“我们有多么热爱我们的国王。”

    

     不丹富毕卡山谷犹如世外桃源般迷人,很适合短途徒步(摄影:蔡小川)

     国王是这个国家的灵魂人物,他们的画像遍布于廷布的每一个角落。它像招贴画一样挂在建筑的外墙上,放在每间房子里最醒目的位置,存在于人们胸前的像章上。“第一任和第二国王是为国家的统一和主权的完整奠定基础,第三任国王是’现代化之父’,可是他英年早逝还没有来得及实践心中蓝图,是第四任国王开启了现代化和民主进程,现在的国王每天都很努力,他会像他的父亲一样优秀。”我们的导游索南这样形容。

    

     第五任国王和王后成为邮票上的标志性人物(摄影:蔡小川)

     第四任国王的威望至今深入人心,他16岁继位,百年旺楚克王朝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他的治下。“作为一个脆弱的小国,不丹经不起失败。我们必须最初就有一种清晰的认识。”第四任国王这样说过。除了为不丹开启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他为这个国家留下的另一笔财富就是“全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的概念。仅仅物质财富的积累不能带来幸福感,GNH将国民幸福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平衡协调:公平的社会经济发展;原生态环境的保存和保护;传承和弘扬不丹独特的文化遗产;以及行善政和老百姓参与的回应性治理。

    

     不丹第四任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

     “幸福感”是可以测量出来的。不丹研究中心每五年就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在2015年的最新调查中,全国70万人口中的7153人被随机选中,他们遍布城市和乡村,分散在各行各业。访问的问题绝没有“你幸福吗?”这么简单,它是一份有着244个条目的冗长问卷,“你昨晚睡了几个小时?”,“你相信因果报应吗?”,“传统的手工技艺,编织、木工、绣花之类你掌握几种?”,“你周围可以扔垃圾的地方够多吗?”……这些细致琐碎、有的看上去又不太相关的提问要花费两个小时才能答完。66位调查员为此忙碌了半年。我们到来的时候,研究中心正在开会商讨怎样根据调查结果对政府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做出调整,他们将会把建议呈报给首相。

    

     廷布市中心的夜景(摄影:蔡小川)

     这些都是不丹在现代化过程中自我塑造的方式——既符合外部世界的某些需求,又立足于不丹的传统。因为这种自我塑造中与现代世界的联系,当现代世界的种种进入这里时,也像细流融入大河,不至于激起巨大的浪花。迄今为止,这个国家的自我塑造是成功的。它符合全球化大世界对“小而美”事物的期待,符合一个物质膨胀的消费社会对纯粹精神的渴求。世界记住了不丹——它得到了很多赞誉,也得到了很多帮助。当发达国家想要表达“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愿望时,常常会把不丹当做聊表心意的对象。

    

     廷布皇家高尔夫球场里,孩子们定期接受免费的高尔夫课程(摄影:蔡小川)

     但不丹并非完美之地。我们在加德满都采访了生于不丹的宗教精英宗萨钦哲仁波切。他谈到失业正是这个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不丹为保护森林和环境,拒绝发展工业的一个后果是,国内并没有提供给年轻人太多的就业机会。整个国家在宁静温和的美感中,又带着一种清冷之气,它或许是社会活力不足的一种暗示。“年轻人上学的时候被告知,你学个什么专业,就能找到一个怎样的职业。于是他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拿了各种学历。他们又很骄傲,一个博士怎么能去当服务员呢? 城里人找不到工作,乡下人又在往城里跑。”宗萨钦哲仁波切说。他诚恳地描述不丹现在的状态,“就好像在刀尖上走路一样,很困难,需要小心翼翼。”他对不丹这个“幸福国度”的标签十分警惕,“虽然这对于旅行社来说倒是个不错的广告。”

    

     帕罗城市中的小广场,年轻人在这里约会闲逛(摄影:蔡小川)

     对外依赖现象也很严重。日本付钱给不丹来买保持市容整洁需要的垃圾车,澳大利亚送来消防员培训和优种绵羊,丹麦在这里投资了保安业,瑞士帮助发展土豆种植,奥地利拿出几百万用作鼓励良好的社会治理。“我们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帮助,但这些外部帮助常常又破坏了人们的意志,因为人最后变得非常依赖,没有勤奋工作的想法了。美国人因为勤奋所以强大,中国人更是勤奋,所以我很感激来自外部世界的帮助,但这些帮助同时有一个奇怪的效应,让人无法独立。”宗萨钦哲仁波切说。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雪谦寺接受本刊采访(摄影:蔡小川)

     “如果不丹人能够拥有自信,不丢掉它的传统特性,同时又能搞好教育,不断进步,那么不丹是可以发展强大的。”宗萨钦哲仁波切这么对我们解释不丹作为小国的生存之道。他以刚刚在欧洲杯里打败英国的冰岛为例,“冰岛只有30万人口,只有不丹一半。英国是个足球强国,他们仍然可以打败英国。”在被工业革命变成扁平的世界里,“小”既是对一个国家的保护——因为市场有限,不是资本强攻的重点,所以可以保持一种相对平和的状态。但“小”也是最大的软肋——它太脆弱,与现代世界可交流的点非常有限,稍不注意,就可能有巢倾卵覆的危险,就像冰岛在一次金融危机时就可能国家破产一样。不丹如何找到新的、同时具备安全性的与现代世界接轨的点,或许是这个国家在平和外表下正艰难摸索的问题。

    

     廷布一所中学的学生在打篮球。篮球、足球和排球在不丹都很流行

     离开不丹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在帕罗城外的酒店花园里,打量着周围的风景。院子里繁花似锦,围绕着一小块篮球场。几株苹果树结满了青红相间的果实,每天餐桌上的水果就是从这里摘下的。一大堆柴禾堆在酒店的土黄色矮墙边,墙外面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延伸到青山下,田地中间立着几幅白色经幡,遥遥呼应着青山上的宗堡。没有一种元素压倒另一种元素,没有一种色彩压制着其他色彩,这让人内心觉得安稳。不丹是否需要更强劲的走向现代社会的动力,这种平静下是否隐藏着危险的暗流,我们无从判断,只是确定地知道,在2016年7月这个夏天,我们感受到的还是一个传统和现代尚未完全撕裂,有着温和之美的不丹。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徒步喜马拉雅雷龙之地,温和的远方:不丹(陈晓)

     在不丹的密林中——雷龙小径徒步记(陈晓)

     不丹的信仰、自然和乡土(丘濂)

     廷布,年轻的首都(丘濂)

     永恒的渡鸦王冠 (宋诗婷)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丘濂)

     | 社会 |

     时事:修宪、国王与继承:泰国之变(徐菁菁)

     | 专题报道 |

     淘汰与迭代:消费新时代(王丹阳)

     消费结构开始升级——专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付晓英)

     吃出来的是不是好的GDP?(邢海洋)

     | 文化 |

     话题:《美国哥特》及哥特文化(张月寒)

     戏剧:马修·伯恩:用音乐和舞蹈讲了个悬疑故事(驳静)

     图像:赫马弗洛狄特:美的理想和自足(张宇凌)

     旅游与地理:跟着绘本去旅行(贾冬婷)

     设计:叠加在建筑空间的幻术(钟和晏)

     时尚:“颜控”工程师詹姆斯·戴森(杨聃)

     思想:历史上的六种哲学家(薛巍)

     书评:英国在伦敦(维舟)

     书与人:朱诺·迪亚斯:那些面具掉落的时刻(孙若茜)

     | 专栏 |

     谢九:脱实入虚愈演愈烈

     苗千:质子到底有多大

     袁越:世界上真的有健康的胖子吗?

     张斌:东京2020:科技与安全

     宋晓军:土耳其的“变脸”幅度才是关键

     朱伟:韩少功:仍有人仰望星空(4)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不丹」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