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 你要围观还是参与
2016/8/29 三联生活周刊
早在1833年,一个名叫马科斯?塞缪尔的英国商人在伦敦开了一家小店,出售水手从遥远的东方带来的产品。当时,来自东方的珍奇货品在当地市场极受欢迎,小店生意兴隆,其中用来装饰首饰盒的贝壳产品最受买家追捧。塞缪尔定期从东方订购这些商品,很快就拥有了一家自己的进出口公司。
塞缪尔当时也许并没有想到,经过了漫长的时光,当时的街头小店逐渐演变成全球最大的能源巨头企业之一。备受伦敦市民喜爱的“贝壳”,也漂洋过海回到东方,成为当地民众喜爱的加油站和能源产品。
这,就是五百强企业——壳牌的起源故事。
作为世界领先的能源公司,壳牌自1894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在华有逾120载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历史性时刻。传承,不仅是壳牌对自身的追求;助力传承,更是品牌在中国在坚持做的事情。

一年多前,潍坊著名的风筝匠人李松接受来自壳牌的邀请,共同拍摄了纪录短片《风筝之路》。短片纪录下了李松制作风筝的过程,对宣传当地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头蜈蚣风筝扎制工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手工艺目前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令人感到非常地惋惜和痛心。”回顾起这次合作,李松之子李宏钊说,“以我父亲轧制的龙头蜈蚣风筝来说,从最初的草图到最终的试飞成功,需要3-5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因此年轻人中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通过与壳牌的合作,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潍坊的风筝手工艺,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对此产生兴趣,参与到这项手艺中去。壳牌帮助我们,离这个梦想更近了一步。”

2015年5月16日,应壳牌邀请,李松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品牌为中国市场度身定制的“看见潜能,创造可能”活动第一站:手制风筝日,向当地小学生及父母传授制作风筝的技艺,希望通过这个活动鼓励潍坊的未来一代传承当地传统的风筝制作文化。

“风筝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而潍坊一直享有‘世界风筝之都’的美誉。壳牌举办的‘手制风筝日’活动以及在加油站推广传统风筝工艺无疑为潍坊的风筝文化传承带来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回顾当时的活动盛景,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丁传信先生表示。

今年,壳牌又来到古城西安,打响“看见潜能,创造可能”第二年线下活动的号角。这一次,壳牌助力传承的,是最能代表西安和陕西传统文化特色的剪纸、皮影戏和秦腔艺术。在活动现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剪纸艺术大师涂永红,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汪氏皮影”传承人汪海燕分别展示了她们的经典作品,并向当地的孩子们传授了制作剪纸和皮影戏手工艺的精髓,而西安秦腔剧院传承演员王永辉则带来了原汁原味的秦腔表演。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传统手工艺像蒙尘的宝物,很容易被遗忘。很高兴可以在这里和壳牌一齐擦亮传统艺术这块珍宝,拉近我们的下一代与传统手工艺和文化的距离。”剪纸艺术大师涂永红在活动上说。

助力传承梦想,不只是空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一个围观者,成为一个参与者。
随着这些与传承梦想相关的活动落幕,壳牌以行动证明了自己“为梦想加油”的企业精神。结缘中国120余年,壳牌正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加油助力。
点击“阅读原文”,用行动支持“看见潜能、创造可能”的相关活动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