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进行时 | 好好的为什么要整容呢?
2016/9/2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下期封面专题:整容

     ●

     ●

     ●

    

     (下期暂定封面图)

     整容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被网友们扒烂了的明星之外,闹市区也能看到尖下巴、高鼻梁、小脸肿肿的姑娘。人们毫不吝惜在社交网站或者整形APP上分享自己的整容心得,在2013年诞生的医美O2O平台新氧APP上,姑娘们不仅秀出自己人工打造的双眼皮、高鼻梁、尖下巴,还大方展示隆胸手术后近乎赤裸的肉体。

    

     8月24日,成都女孩曾西儿来到蜀汉路一家美容整形医院,其朋友用手机网络直播全过程。(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美国有个知名的整形网站RealSelf.com,2015年网站CEO汤姆·西里(Tom Seery)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说,一开始他预计让女人在网站上写下自己想要或者做过的美容手术应该很难。但是他错了,女人和部分男人常常使用真名,公开的照片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脸,还包括他们的身体。中国部分年轻群体对整容的开放程度,已经赶上了美国人。

     不经意间,中国成了整形大国。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的整形手术总量位居全球第三,全年共105万次,仅次于美国和巴西。201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500-1000亿,近几年行业增速达到20%-30%,远高于传统医疗行业平均增速。

     中国的整容行业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为什么整容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整容的态度究竟如何?哪些人才会下决心去整容?为什么那么多人整成一个样子?美有标准吗?网红脸还能流行多久?你想改变什么?你又得到了什么?抱着巨大的好奇,我们考察了这个行业,采访了整形医生、整容者、民营机构的营销人员、上游供应商、服装设计师、艺术史学者、美图公司等不同的机构和从业者。

    

     韩国整容电影《时间》剧照

     “为什么整容”这个问题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心理契机。不得不承认,人们承担着各种社会压力,尤其是女性。她们总是在责怪自己不够成功,个子不够高,胸部不够大,身材不够苗条,长相不够漂亮,她们不断拿自己和其他女人比较。尽管她们很不错,却总是要想改变自己。在镜子里看到一个不同的自己,心理冲击是不容低估的。

     我们采访的人中,有的人期待变美会有更多人喜欢,有的人期待找到一个好工作,有的人想了却多年的夙愿,有的人希望更自信,有的人想吸引眼球、惹人羡慕,有的人想人不知鬼不觉的变年轻,有的人想自拍更好看,有的人打算挽回家庭,有的人纯粹看自己不顺眼,有的人整容上瘾、欲罢不能……

     我们见到了想要高圆圆眼睛的女生,想要动漫娃娃胸部的姑娘,想变得和姐姐一样美的妹妹,希望停留在28岁的金融女白领,想在音乐圈杀出一条血路的男艺人,以及整个脸都动了一遍、鼻子整了8次的整容达人……每个整容者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整成什么样,和审美、自信、医生、以及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都有关系。

    

     来自瑞典和美国的整容上瘾者福克斯和吉德利卡,分别经历了17次和340次以上的整容手术,他们发誓要像真正的“肯和芭比”一样生活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看来:“来整形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心理问题,但是你不能说她有心理疾病。整形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把外貌修饰得多么漂亮,而在于当一个人凭借对外貌的改造,彻底抛弃多年来的自卑,拥有自信和开朗的性格。”韩国整形外科医生柳相旭曾在《给想整形的你》一书中写道,“自我满足是整形的最大优点。其道理和购买新衣服和新包包一样,除了满足炫耀的欲望之外,还可以带来自我满足。”

     微整形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整容潮。2009年,国际上第一种玻尿酸瑞蓝2号和第一款肉毒素Botox前后脚进入中国,前者可以填充面部凹陷、皱纹,后者可以瘦脸、除皱,之后微整形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因为操作便捷,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微整形也被誉为“午休整形”,只需一个中午就能变美。

     整容不再代表全身麻醉,削掉骨头,或者去掉某块肌肉。一些原本需要移植假体的手术,比如隆鼻和下巴都可以通过玻尿酸注射来解决,面部的紧致提升也不需要做传统的大拉皮手术,可以用超声刀或者埋线的方式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手部也能整容,美国很多女性在结婚前都会戴上婚戒进行自拍,有些人觉得自己的手不够美,就到整形诊所注射玻尿酸,让手在戴戒指自拍时看起来更加白皙美丽。

    

     1997年,美国整形手术类占比为56%,而微整型(非手术类项目)仅为44%。到如今,微整形比例已经高达85%。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久的中国,微整形也会达到和美国接近的比例。

     在很短的时间里,正常的外貌以及日常保养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盲目整容的人越来越多,英国整形美容医生协会曾考虑过发起一个“整容三思而行”的运动,对公众进行整容的安全教育,教育人们看清现实,什么是正常的人类行为和价值观,什么是社会压力。因为压力而整容的人很多,但是并没有人说撒切尔夫人或英国女王应该整容。协会的医生马克·亨列说:“也许她们有很正当的理由去整容,但我们不应该把她们当作商品,加速把她们推向手术室。我们必须做好咨询、准备工作,告诉她们风险和利益方面的信息。我们要确定病人有一个正确的心理认识,懂得手术的局限性。她们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在离婚或丧偶时去整容。”

     事实上,我们采访的业内人士并非都是帅哥美女,也并非每个人都整过容。男性最多打针、去眼袋,而且很多人做了一两次就不做了。反观女性,医院里很多女医生和护士多少都整过;在全球最大的玻尿酸供应商华熙生物科技的办公室里,我看到脸上涂了厚厚一层透明粘稠物的女员工,据说是在测评有祛痘功效的果酸换肤产品,她们中大多数都注射过玻尿酸。

    

     男人不整的理由也有很多。“从来没好好研究过自己的脸,一个大男人怎么会天天对着镜子琢磨。”“我已经有足够的自信,不需要通过别的来证明自己。”“我觉得这样挺好,有点皱纹,有沧桑感。四五十岁是男人最好的年纪,再老一点我可能会考虑去个眼袋。”“我打过一次肉毒素去除抬头纹,之后老觉得眼睛被压着抬不起来,之后再也没尝试过别的方法,比如注射玻尿酸、自体脂肪之类。”整形外科是很微妙的领域,从某个角度来看,好似世界上不存在需要做手术的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又不存在完美的人。

     采访结束后,几位参与报道的女记者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我迈开了微整形的第一步,体验了玻尿酸注射下巴,把原本略歪的地方改对称了;一位女记者表示那些美并没有打动她,她肯定不会去整容的,她只想减肥,但不考虑抽脂;一位对目前流行的半永久纹眉很动心,可能会找靠谱的地方做一个;一位看了很多关于整容技术的书,被血淋淋的图片吓坏了。还有一位男摄影记者拍摄了一场隆胸手术,我问他什么感想,他两手一摊,“好好的干嘛要隆胸呢?”

     我们的这组文章,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好好的为什么要整容呢?

     (下周三面世的新刊内将会有关于整容更精彩、全面的封面专题报道,敬请关注;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