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整容?
2016/9/7 三联生活周刊

    

     点击以上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整容」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整形大军。整形达人们撰写了各类指南:“尽情来问吧,如果我做过,很乐意和你分享。”姑娘们不吝惜在社交网站或者整形APP上分享自己的心得,在2013年诞生的医美O2O平台新氧APP上,她们不仅秀出自己人工打造的双眼皮、高鼻梁、尖下巴,还大方地展示隆胸手术后的肉体。

    

     (插画:张曦)

     美国有个专门为整形外科医生和皮肤科医生服务的网站RealSelf.com,网站CEO汤姆·西里(Tom Seery)曾对《时代》杂志说,一开始他预计让女人在网站上写下自己想要或者做过的美容手术应该很难,但是他错了,女人和少部分男人常常使用真名,公开的照片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脸,还包括近乎赤裸裸的身体。这样的担心,在中国也没有发生。

     有些人天生丽质,大眼睛、高鼻梁、C罩杯,且身材苗条,而有些人却躺在手术床上,只是为了缩小和她们之间的差距。你要受苦,钱包还缩水,这不公平是吗?美国经济学教授丹尼尔·哈默梅什(Daniel Hamermesh)的研究表明:一个容貌低于平均值的人每小时少赚9%的薪水,而容貌高于平均值的人每小时则多进账5%,相差的这14%放大到一生,可能让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达到23万美元。他还写了一本书《为什么美丽的人更成功》,毫不掩饰地道出了世间真相。

    

     (插画:张曦)

     在这个颜值经济的时代,整形的风潮已经刮遍全球。女人们炫耀她们脸上的绷带,如同炫耀名牌手袋。有位花了几十万元找日本知名专家隆鼻的女孩说:“我感觉很好,我的脸上有个爱马仕。”

     在韩国,五分之一的女性接受过整形。人们喜欢高鼻子、V型脸,许多人高中毕业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父母出钱送子女去“修修脸”。

     在委内瑞拉,改造过的女性如此普遍,许多模特都有D罩杯,她们在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选美赛事——环球小姐大赛、世界小姐大赛和国际小姐大赛中数次夺冠,被誉为“美女之国”。在巴西,女人们热衷隆胸丰臀,每年都会有臀部选美比赛。巴西人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手术费用,政府的医疗保健计划涵盖了部分整形项目,包括硅胶填充,官员们认为整形有助于身心健康。在伊朗,女性用黑纱遮盖头发和身体,只有脸庞露在外面。她们执着于完美的鼻子,热衷于把鼻梁削矮、鼻翼缩小、鼻尖上翘,每年大约有20万伊朗人整鼻子,德黑兰被称为“世界鼻手术之都”。

    

     微整容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对理念、技术、耗材都有要求,直接影响注射之后的效果

     微整形的出现让整形之风日盛。2002年,肉毒素Botox被当作美容产品引入,可以瘦脸、去除皱纹。2003年,瑞蓝玻尿酸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皮肤科医生用它代替胶原蛋白填充面部凹陷和皱纹。除此之外,医生们越来越熟练于用激光去除毛发、纹身和皱纹。2010年,美国FDA批准了冷冻溶脂技术,通过一个放置在身体上的仪器,无痛冻结身体脂肪,遇冷的脂肪会自行凋亡,被身体排出,这个项目很快受到大家的欢迎。2015年,美国又出现了新的双下巴溶脂针Kybella,这是一种脱氧胆酸,可以帮助分解脂肪,适用于中度至重度双下巴。

     很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概念出现在美国,随后传遍全球。这些产品的问世使得微整形成了人们的新宠。整形不再代表全身麻醉,削掉骨头,或者去掉某块肌肉。一些原本需要移植假体的手术,比如隆鼻和垫下巴都可以通过玻尿酸注射来解决,面部的紧致提升也不需要做传统的大拉皮手术,可以用超声刀或者埋线的方式达到同样的效果。

    

     2013年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上海站总决赛上,韩国整容赛车美女助阵

     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甚至无创的微整形会逐渐成为主流。因为操作便捷,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微整形也被誉为“午休整形”,只需一个中午就能变美。1997年,美国整形手术类占比为56%,而微整形(非手术类项目)仅为44%,如今比例约为85%。如今的中国,也在微整形这条路上奔走。

     不经意间,中国已经成为整形大国。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的整形手术总量位居全球第三,全年共105万次,仅次于美国和巴西。201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为500亿~1000亿元,近几年行业增速达到20%~30%,远高于传统医疗行业平均增速。美国整形医师协会的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仅为0.8%。对比当时日本每千人中渗透7.5人、中国台湾7.8人和韩国13.1人,中国医美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2013年8月29日,进入决赛的2013韩国洲际小姐 & 韩国环球旅游小姐30强选手来到杭州华山连天美医疗美容医院进行赛前形象设计

     嗅觉敏锐的资本迅速进入这个市场。2016年6月,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8~2016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共发生779笔投资,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671笔。全部已披露投资金额540.88亿元,平均每笔投资金额达8061万元。其中,2015年投资案例数达249起,较2008年增长超过15倍,投资金额增长近10倍。

     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竞争压力、韩流影响、社交媒体、资本注入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人对整形的接受成程度越来越高。以往医美行业的客户群体主要是35~45岁的消费者,而现在医美行业的顾客年龄扩展到18~55岁,35岁以下的顾客成为主流,60~70岁的顾客也不算太罕见。虽然主要顾客仍是女性,但男性顾客也在明显增多。

    

     2016年8月2日,23岁的李圆圆顺利晋级湖北襄阳第二届胸模大赛总决赛,为了在决赛上有完美的表现,她在距离决赛还有11天时对自己的脸部、胸部整形(杨东 摄)

     中国的医美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人们对整形的态度究竟如何?为什么要整形?美是什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脸?你想改变什么?你又得到了什么?

     抱着巨大的好奇心,我们考察了这个行业,采访了整形医生、整形者、营销人员、上游供应商、服装设计师、艺术史学家、美图秀秀公司等不同的从业者,力求解答关于整形的种种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你认为的整形,和真实的整形之间或许还有一段距离。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整容,制造完美自我——颜值、技术与社会阶层(曹玲)

     整容为何如此盛行?(曹玲)

     你希望把自己变成谁?(杨璐)

     我为什么要整容(刘敏)

     改变自我,打一针试试(曹玲)

     在技术的翅膀下:美的历程(王丹阳)

     为什么人的面容千差万别?(薛巍)

     | 社会 |

     时事:卡里莫夫病逝:中亚启动代际更替(刘怡)

     时事:日本天皇退位:传统的曲折更新(刘怡)

     热点:闫永明:“洗钱”、和解与引渡可能(吴丽玮)

     热点:连环漏洞下的电信诈骗(付晓英)

     手艺:陆宗润:“吾随物性”修书画(艾江涛)

     访古寻城:陌生的“长安”(唐克扬)

     | 经济 |

     市场分析:银行业冬天将至(谢九)

     | 专题报道 |

     用BBC的摄影方式讲迪士尼故事(宋诗婷)

     雅克·贝汉与动物们的历史视野(张星云)

     BBC与野生动物拍摄(驳静)

     | 文化 |

     话题:从“半脸妆”到全素颜:我们究竟该不该化妆(张月寒)

     话题:《罪夜之奔》:与恻隐之心负隅顽抗(驳静)

     电影:威尼斯电影节的“非虚构”(陈凭轩)

     电影:《长江图》:水墨影像中的魔幻爱情(宋诗婷)

     设计:入侵数字影像的突变体(钟和晏)

     思想:西方近代哲学的兴起(薛巍)

     书评:科学家的自我造就,是否如他所说?(孙欣)

     书与人:给孩子的汉字王国(陈赛)

     书与人:马利亚什·贝拉:这本书是我的垃圾日(孙若茜)

     | 专栏 |

     邢海洋:取消额度的港股通

     袁越:聪明而又愚蠢的人体

     张斌:最盛大的国家体育日

     宋晓军:希拉里将继承“第三次抵消战略”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整容」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