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谈古典(15)—— 贝多芬的老师与师弟胡梅尔
2016/9/12 三联生活周刊

     贝多芬的老师与师弟胡梅尔

    

     阿布雷希茨贝格(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1736-1809)

     1794直到1795年春天,贝多芬一周三次,随阿布雷希茨贝格上了一年多对位课。阿布雷希茨贝格对他的影响要大于海顿、萨列里。阿布雷希茨贝格出生于维也纳附近的哈布斯堡领地,1772年后成为维也纳宫廷管风琴师、斯蒂芬教堂乐长。他比海顿小4岁,与海顿同年死,生前与海顿的名声同,也有大量作品。现在这个名字已经被掩没。音乐史的工作,是以概念筛选作曲家,把一部音乐史分成各个时期,比如所谓的古典主义时代,就剩下海顿与莫扎特两个大人物,然后将贝多芬算作古典主义的巅峰。阿布雷希茨贝格这样的作曲家,自然都丢失了。

     音乐史家认为,贝多芬丰满了古典主义的形式。但如果对比作品,我以为,贝多芬其实是与海顿、莫扎特截然不同的音乐,不同在,他已经将人的饱满情感装满了音乐,人的情感的激动、不安导致了冲突与冲突解决的感人。这当然是对在小步舞曲节奏下和谐齐整、对称典雅的贵族趣味的颠覆性革命。我以为,因他这样的颠覆性,才导致了浪漫主义的诞生。按音乐史的“分配”,将贝多芬留在古典主义,由舒伯特、韦伯开始浪漫主义,这浪漫主义的开端也未免太薄弱了。

     以我看,每个时期的作曲家都应作重新梳理,以恢复那个时期丰富的生态,这就要听更多的作曲家与他们的作品。比如,要了解贝多芬与莫扎特、海顿的关系,就必须关注萨列里与阿布雷希茨贝格。阿布雷希茨贝格培养了那么多重要的学生,他的音乐究竟什么样?

     遗憾是,我只有一张阿布雷希茨贝格的唱片。

    

    ▲ Hans Stadlmair1984年指挥慕尼黑室内乐团演奏阿布雷希茨贝格的《E大调口弦琴、曼多拉协奏曲》

     这首为口弦琴(Jew’s Harp)与曼多拉(Mandora)而作的协奏曲作于1770-1771年,三乐章。1770年贝多芬刚出生。口弦琴与曼多拉都是东方乐器,口弦幽静,泛音是那么美妙,曼多拉的清纯节奏作为对比。两件乐器与乐队,都是协和关系,第二乐章的抒情特别充分,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扮演俏皮的角色。这就是典型18世纪的典雅氛围。在贝多芬作品能找到这样的音乐特征吗?也许早期,跟阿布雷希茨贝格学习时所作的小步舞曲、德国舞曲中有一点,但他很快就脱出了这窠臼。在我看,所谓的“古典主义”,莫扎特已经发展到了顶点。莫扎特之后,“古典主义”的尾声是由胡梅尔这样的作曲家来完成的。

    

     胡梅尔(Johann Nepomuk Hummel,1778-1837)

     胡梅尔比贝多芬小8岁,也是阿布雷希茨贝格的学生。从他的音乐里,就能明显听到阿布雷希茨贝格,或者莫扎特、海顿的影响。

     胡梅尔出生在现在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法,8岁就随家人移居维也纳,成为莫扎特的学生。随莫扎特学了两年,他父亲就带他到各地去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了。1793年他14岁回到维也纳,就成了阿布雷希茨贝格的弟子,比贝多芬早一年。胡梅尔在世时比贝多芬幸运:1803年,他创作《E大调小号协奏曲》闻名,埃斯特哈齐家族就聘他成了海顿的副手。但埃斯特哈齐亲王不满他与维也纳宫廷联系密切,1811年解聘了他,他又以钢琴家身份巡回演奏了5年,直到被聘为斯图亚特、魏玛的乐长,最后就病逝于魏玛。

     胡梅尔最有名的作品,首先是追随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而作的《E大调小号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原来与海顿一样是降E大调,只不过后来演奏的时候,为了提升亮丽度,演奏家一般都升高半个音,就约定俗成,成E大调了。其三乐章的结构也与海顿同:快板、行板与回旋曲,只不过第一乐章的快板,胡梅尔强调为“有精神的”。

    

    ▲ Hakan Hardenberger1986年演奏的胡梅尔《E大调小号协奏曲》,马利纳指挥圣马丁乐团协奏

     这首协奏曲的开头很像莫扎特,所以说胡梅尔继承了莫扎特一点没错。等小号演奏的主题出来,就感觉比莫扎特妩媚,尤其第二主题,并不似莫扎特那样朴素。第二乐章非常美,有胡梅尔特殊的梦幻,表达出小号迷人的迷惘。第三乐章短小的回旋曲中插入的内容已经很多,在海顿、莫扎特的外壳中,无疑也已装上了浪漫主义的内容。

     胡梅尔是一位钢琴演奏高手,钢琴音乐是他创作的核心,他作有七八首钢琴协奏曲和大量的钢琴独奏作品,他的室内乐中,钢琴也都是主角。我们来听他为五件乐器作的一首《C大调小夜曲》(OP.66),五件乐器是:钢琴、小提琴、吉他、单簧管、巴松管,它们各自提供的音色特别美妙。它是古典的还是浪漫的?标签容易将音乐简单归类而作结论。应该说,很典雅也很浪漫,但气质上确实接近于海顿。

    

    ▲ Consortium Classicum2004年演奏的胡梅尔《C大调小夜曲》

     这首小夜曲作于1814-1815年,胡梅尔创作了各种形式的作品,却一生都没作过一首交响曲。而贝多芬,1812年已经作完第七、第八交响曲了。

     回顾往期可点击:

     朱伟谈古典(12)—— 贝多芬从哪里听起?

     朱伟谈古典(13)—— 悲怆、月光与热情

     朱伟谈古典(14)—— 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中的梦幻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爱乐」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