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 | 以月饼领衔,细数我们熟悉的那些中式甜点
2016/9/15 三联生活周刊

     今日中秋,总归是要吃个月饼应应景。即使对它的诟病再多,仍然不能动摇月饼在中式点心里的头牌位置,一说起月饼,那么大江南北总是不无例外的表示都懂。

    

     北京的老月饼是自来红,放在稻香村的点心架子上,变成了和绿豆糕、牛舌饼一样日常的小点心,只在半圆形的小鼓包上画一个红圈,馅也只是青红丝、白糖、瓜子仁儿等等混杂在一处,颇为朴素。另一种翻毛月饼稍微繁复一些,因为油酥皮容易一层层脱落,吃起来嘴边像卷起堆雪,慈禧很喜欢,取名“翻毛”。慈禧还把月饼改名叫月华糕,觉得“饼”像“病”,还好老百姓没有听她的。

    

     自来红

     唐鲁孙说广东月饼虽然在馅料花样上胜过北方月饼,但实则甜腻为重,实非月饼上选,“倒是苏常一带茶食店所制甜月饼,有玫瑰、桂花蜜溃鲜橙,甜醹九投。咸月饼有鲜肉、三鲜、火腿膏润芳鲜,堪夸细色意味,比起自来红、自来白实在高明多矣。”这是他那个时代的评判。

    

     苏式月饼

     以前是种隆重的仪式感,现在人们更愿意去回味一下令人松弛的家乡味。我的老家在山西,注定不是出精致馅料的地方,但多年过去了,反倒是回想起来烧饼铺子现打出来的硬皮月饼,热热的吃,是最香的月饼记忆。因为擅长做面食,所以揉皮做月饼时那力道似乎更佳,又因为寻常烧饼铺也能做得出来,所以能趁热吃到新鲜出炉带着嚼劲的,里面是红糖或者白糖馅,夹些青红丝,当然还有一些猪油的香。那味道可真不错,再配上一杯乌龙茶,舒坦。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些自己的手工制月饼,也许现在渐渐消失了。山西保留了一种叫“郭杜林”的晋月饼,名字取自三个烧饼师傅的姓氏,月饼的缘由是一次酒醉发面不当的偶得。月饼皮厚而质地疏松,馅料也很简单,小时候我觉得吃这种月饼显得很粗笨,吃苏式月饼才叫洋气,现在才渐渐懂得那个味儿,里面可是山西人做面食的技巧啊,白嘴光吃那个面皮就非常香,朴朴素素的很简单,吃着好放松。

    

     “郭杜林”晋月饼

     南方过中秋时还喜欢吃桂花糖芋艿。有次在无锡采访,听湖滨饭店的主厨说,农历九月丹桂飘香之时,厨师们要轮流到院子去摇桂花花瓣,“在树底下铺好床单,一摇桂花漫天飞舞,慢慢地等它们落在单子上。”好美的画面。金桂尤其适合蜜渍,“一层砂糖一层桂花地铺开,一个星期之后桂花就逐渐染上味了。晒干后的金桂可以长期保存,越陈味道越香甜。”桂花糖芋艿里,绛红色的汤汁绵甜,鲜亮诱人,光洁的芋艿口感酥烂,桂花的味道深浸其中,吃起来还有股香草冰的香味。制作糖芋艿的第一步是入碱水汆去涩味,再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去碱味。加了桂花的糖水烧滚后,把芋艿加进去小火慢慢笃一个小时,直到芋艿颜色变暗红,一粒一粒饱满地浮上来就好了。

    

     桂花糖芋艿

     江浙一带季节性的点心非常丰富,有名的还有清明时的青团。清晨从山上现采艾叶回来,为了去掉本身略带的苦味,下水煮前要先加草木灰漂洗。开水煮至艾叶断生后,连叶子带水一起拿来和米粉,一边和一边揉,不一会儿艾叶就被揉烂,均匀地和进面里,形成一个绿色的大面团。除了芝麻白糖馅,也有笋丁、雪菜、肉末加豆干的咸馅。包好馅压成饼状,下面垫一片粽叶上锅蒸味道会更香,散发着艾叶和粽叶清香的面皮,吃起来略感粗糙的颗粒,配上笋丁雪菜的咸味和清脆,再配碗白粥,吃得心里真是舒坦。

    

     青团

     在北方来说,最有名气的中式点心还是北京的小吃。以前有人归纳北京小吃“十三绝”: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等等,现在很多饭店还能做到现点现做。

    

     焦圈

     芸豆卷,顾名思义用的是芸豆,上锅蒸熟,用勺子碾成面,再拿箩一遍一遍地筛,非得人工做出来的才好。芸豆面是提前做好的,真正做芸豆卷时要注意控制面的湿度,靠的是包在外面的笼布,压着沾了水的笼布将面团擀成两厘米厚的长方形,里面夹上豌豆黄条和山楂条,顺着方棱卷成四四方方,切成小块,雪白中夹着红黄二色,特别好看,吃起来,豆面绵软中带沙,豌豆黄和山楂条味道也十分浓郁。

    

     芸豆卷

     豌豆黄用的是黄色的豌豆,做起来比较麻烦,做完之后需要冷藏凝固。豌豆也是蒸熟,同样的方法碾磨成面,为了凝固要用到海南的琼脂,琼脂用热水化开,再跟豌豆面一起重新蒸,再拿出来就变得略有凝固状了。冷藏一天,变成了膏状的豌豆黄,吃起来清清凉凉,夏天卖得更好,绵里带着豌豆沙的颗粒感,算是最出名的北京小吃之一了吧。

    

     豌豆黄

     艾窝窝要用大米面,像做元宵,里面包上青梅丁、镜糕块、白糖和炒熟的芝麻,包成元宵大小的一枚,圆圆滚滚。驴打滚用糯米面和豆面来做,糯米面揉得软一点好吃,硬一点做出来好看,擀成皮,里面刷一层糖桂花和豆沙,卷成小卷,外面滚上一层黄褐色的豆面,也是面房里自己烤的,吃起来甜软,豆面又有点点豆子的腥味,口感由此也丰富起来了。

    

     艾窝窝

    

     驴打滚

     中式点心里更加特别的一类是港式点心。菠萝油配一杯冻奶茶,是茶餐厅里三点三刻奉上的经典下午茶餐。菠萝油的酥皮脆而不硬,制作时要拿刀抿成巴掌大的宽条,放在六成发酵的面团上,烤的时候利用面团的继续膨胀,撑着宽条面皮不断胀裂,最后形成菠萝皮似的龟裂纹。热的菠萝包里夹一片冰凉的黄油,面包的香气和黄油的香气叠加,菠萝皮的香酥化作嘴里的脆渣,每一次吃都觉得引人入胜,吃完再喝杯浓滑的冻奶茶,相当地满足。

    

     菠萝油配冻奶茶

     (图片来自网络)

     回顾往期可点击:

     蜀地的客家味

     吃过荣华,才算懂得香港早茶

     不能像运动员那么谨慎地吃肉,作为普通人至少该知道什么肉好

     在里约,像当地人一样吃吃喝喝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面封面图

     一键下单「最想念的年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