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用嘴加息 其实央妈更值得关注
2016/9/23 三联生活周刊
举世瞩目的美联储9月份议息会议,最终还是沿用了用嘴加息的套路。会议决定维持现有的利率区间不变,同时表示一定条件下今年将加息一次。用嘴加息的好处在于,既可以避免实际加息带来的负面效应,又可以对市场保持一定的心理震慑力,达到变相加息的效果。
今年年初,美联储主席耶伦曾经表示,年内可能最多会有4次加息,到了3月份,又暗示年内可能有1-2次,现在,最新的表态是年内可能加息一次,按照美联储的日程安排,今年11月初和12月分别还有一次议息会议,考虑到11月份的美国大选,11月议息会议上加息的概率相对较低,大选尘埃落定之后,12月加息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否则,美联储的信誉将遭受重大损失,将来和市场有效沟通的成本将大幅提升。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对于中国而言,美联储加息这一高大上的专业话题,现在已经成为普通百姓关心的大事,手上的股票、房产等等资产价格未来何去何从,美联储也算是掌握了一定的生杀大权。
美联储在9月份按兵不动,无疑对于中国的资产价格在短时间内带来了一定的支撑,至少在12月份之前,市场暂时不用再担心美联储加息的压力。关键就在于12月之后,届时美国新一任总统已经上任,虽然美联储名义上是独立机构,但是新总统对于加息的态度,肯定还是会极大影响未来美国的加息进度。比如特朗普就更偏向于加息,他认为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借贷成本维持在低位,创造了虚假繁荣,如果届时特朗普胜出,美联储的加息力度可能会有所加大。不过,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期间的言论也未必能够当真,真正当选之后再变脸也是屡见不鲜。

特朗普指控美联储制造“虚假经济”
对于中国而言,美联储加息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主要看未来加息的力度如何。如果只是零星加息,比如2015年12月首次加息之后,迄今未有第二次加息,如果保持这样一年加息一次的力度,美联储加息可能对中国市场不产生太明显的影响。这不会对中国的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带来太大的压力,国内的资产价格包括高企的楼市,也不会出现想象中的雪崩。只有持续加息到一定力度,才可能产生实质性影响。
回顾美联储的上一轮加息周期,当时是从2004年开始启动,一直持续到2006年,基准利率从1%提高至5.25%,2年多时间里加息幅度4.25%,这样的加息力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加息周期。而这样的加息力度,也直接戳破了美国的楼市泡沫,成为次贷危机的导火索。反观这一轮美联储加息,自2015年12月启动以来,迄今没有实施第二次加息,至少从目前来看,都很难算得上是一次真正的加息周期,更多还是停留在用嘴加息的阶段。

和上一轮美国加息相比,耶伦时代的美联储,比起格林斯潘时代更加瞻前顾后,除了重点考虑美国国内的就业率和通胀之外,中国经济、英国退欧乃至国际油价都需要美联储操心。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的复杂性远远超过10年前,加之美国刚刚从一场巨大的泡沫中缓慢复苏,未来即使美国新总统上任,美国这一轮加息的力度也很难和2004年-2006年那一轮的力度相比,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美联储加息可能仍然会更多采取用嘴加息的策略,偶尔采取零星的实质性加息。
如果保持这样的加息力度,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资产价格就不会有太实质性的影响,从资本外流的角度来看,虽然人民币仍然存在贬值预期,但是如果美国未来加息幅度有限,人民币即使兑换成美元,美国国内其实也没有太好的投资渠道,在低息背景之下,资产荒的程度更甚于中国。如果只是为了规避人民币贬值的损失而兑换美元,真实作用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对于国内关注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的投资者而言,美联储的动向固然值得关注,但更需要关注的还是中国央行。国内的资产价格基本上完全依靠巨大的流动性所支撑,一旦“央妈”对市场的关爱下降,货币政策出现稍有紧缩的迹象,就有可能在市场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

近期市场上纷纷猜测央妈可能会放弃汇率保楼市,也就是所谓的俄罗斯模式,而不是采取放弃楼市保汇率的日本模式,其实历史上也并不存在所谓的日本模式和俄罗斯模式,当年无论日本央行还是俄罗斯央行,其实都是在市场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并没有太多可以在楼市和汇率之间主动选择的空间。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也同样如此,所谓放弃汇率保楼市,也未必是一个可以成功的路径,放弃汇率至少意味着两大压力,一是资本外流,这会对股市和楼市带来直接冲击,二是通货膨胀,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意味着我国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会大幅上涨,带来的后果就是输入性通胀,而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大敌。
目前我国的流动性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至少带来了一个表面上的好处,就是楼市吸收了大部分的通胀压力,因为楼市价格的上涨并没有直接进入CPI的统计之中,所以我国虽然货币超发,但是通胀压力被楼市所吸收,8月份的CPI仅有1.3%。如果货币贬值带来输入性通胀,未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就有紧缩的可能,而一旦货币政策出现紧缩,以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就有可能出现雪崩。
(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虚拟创造新现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