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曹之争:诉的是情,殇的是钱
2016/9/27 三联生活周刊

     等了20天,郭德纲终于以一篇《天涯犹在,不诉薄凉》的六千字长文回应了曹云金的控诉。曹云金显然没有师父沉得住气,14个小时后即发文回应,和那篇《是时候了,也该做个了解了》相比,这篇《我的涵养在愤怒之前已经用完了!》行文草率,他甚至直接贴出了曾经的学费发票,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而紧接着被曝光的“女记者”,又让这场师徒互撕变得更为狗血。

    

     曹云金微博晒出的学费发票

     回头看两人的文章和事态的发展,师徒二人的路数还是很像的。在《是时候了》一文里,曹云金控诉郭德纲的每一件事都与钱有关。他回忆郭德纲收学费,并非“分文不取”,指责他压榨徒弟,演出费少得可怜,连五百块一个月的房租他都锱铢必较,誓要清算个明白。而在《天涯犹在》的回应文中,郭德纲以避重就轻的方式,含糊地反驳曹云金每一件关于金钱的控诉和指责,极力展示自己的仁慈和徒弟的“养不熟”。

     两个人又都不好意思直接说钱。曹云金列举完每一个证据,都要用“我也没在意”“任劳任怨”和“吃亏是福”来诉诸师徒之情。郭德纲也在文章中展现了少有的大度,甚至捎话“没人管你,我管你”。

    

     这种拧巴的互撕句句不离钱,又对彼此的道德水准有极高的要求。透过两人的恩怨情仇,我们看到了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在这个“谈钱不伤感情”的社会所面临的尴尬。曹云金的所有利益诉求一纸合同都能解决,但郭德纲又是个老派的艺人,他坚持“规矩”,坚持三节两寿,从不甘心以现代化的方式解决师徒之间的问题。

     曹云金也一样,他一面有商业意识,抱怨“合同里全是束缚,没有发展”,一面舍不得艺名里那个“云”字。因为他知道,在他给自己选定的这条路上,“云”字是辈分,更显示师承,在相声这个讲究师承的行当里,有师父,有辈分才有江湖地位。

     当初,郭德纲离开天津,来北京闯荡,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师父。他拜师侯耀文,图的不是学艺,而是沾个亲带个故,有了师父就有了组织,闯荡江湖时,腰板也硬得起来。拜师求个名正言顺这种事,在相声圈常有。当年,湘派相声演员奇志、大兵也不被相声界认可,后来,两人分别拜侯耀文、李金斗为师,才算入了正统的相声界,被这个行当所接受。

    

     郭德纲与侯耀文

     郭德纲的相声段子再与时俱进,他的师徒传承依然走的是祖宗传下来的老路子。在曹云金发文控诉师父不仁之前,郭德纲曾在网上公开《德云社家谱》以清理门户。他在微博中的语气全然没有《天涯犹在》一文中的深情:“该清的清,该驱的驱。所谓的清理门户,是为了给好人们一个交代。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以忠正为本。留下艺名带走脸面,愿你们万里鹏程。从此江湖路远,不必再见。”

    

     郭德纲微博截图

     郭德纲不仅修家谱,德云社的台前幕后依然保留着很多古老的规矩。后台必供祖师爷,供果要定期更换,少主郭麒麟还因没及时更换供果而被扣过演出费。台上无师徒,但在台下,徒弟就要低到尘埃里,“别说成为艺术家,先努力成为一条好狗”。徒弟学艺,三节两寿(三年学徒,两年为师父效力)需遵守,那是古人传下的规矩。

     郭德纲理想中的带徒弟模式也很古老,徒弟要扫地、做饭,帮师娘带孩子。白天,师父带徒弟去园子演出,师父演,徒弟看。晚上回去,徒弟要伺候师父喝酒,洗碗刷锅,师父高兴了给徒弟说上两句。今天两句,明天两句,徒弟就出师了。

     而如今,传道受业的方式不想变,但徒弟出师的方式已经变了。如果在相声界成名依然只有郭德纲理想中的这一条路,曹云金绝不敢与师父公开叫板。但世道变了,相声演出的平台不再只有师父带进的剧场和园子,还有全国几百个电视台,有互联网,有直播,有选秀和真人秀。曹云金们大多是穷孩子出身,他们看到了机会,也嗅到了钱味,怎可能再甘心被师父打压。

    

     曹云金与郭德纲

     更何况,德云社的经营模式也早已不固守郭德纲口中的传统了。截止到目前,“德云社”这三个字已经注册了二百多个商标,行当覆盖衣食住用行,甚至延伸到金属建材和高新产业。对外,德云社已经市场化。单从演出市场来看,德云社也和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一样,成了地方特色,著名旅游景点,票价更是一场高过一场。

     很多人会拿郭德纲和赵本山比较。二者都出身草根,都技艺超群,又都在曲艺界形成了自己的帮派。而两人在《郭的秀》上的一次对话实在令人唏嘘,郭德纲感叹:“我很失败,我的徒弟都走了。”而赵本山却底气十足:“我至今没走过一个学生。”

     这背后有网友分析的朴素道理:赵本山比郭德纲舍得给徒弟花钱。但更实际的原因是,郭德纲在相声市场只是强势,而赵本山在二人转市场几乎是垄断。相声受众广泛,徒弟们离开郭德纲,可以另起炉灶,即便不在北京、天津立足,跑到地方开个茶馆依然能活得滋润。相较之下,二人转市场要小得多,徒弟们离开赵本山的庇护,别说自立门户,求个温饱都不是件容易事。

    

     赵本山与徒弟

     德云社对外已经市场化,但对内依然讲究规矩、师承和情怀,徒弟们似乎没在今天的德云社里捞到属于他们的那一笔。曹云金抱怨“合同里全是束缚,没有发展” ,如果是按传统来,师父与徒弟立规矩,向来都是只有束缚,没有发展。“发展”属于互惠互利范畴,属于市场和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从师父身上牟利,是不敬。而德云社的问题,就在于陷入了传统与市场的撕扯中,这个裂痕越来越大,大到弟子出走,师徒反目。

     目前看来,郭德纲、曹云金这场师徒互撕还将向更狗血的方向发展下去。就像郭德纲在《天涯犹在》一文中所说,在相声的历史上,师徒不睦的事情发生过很多。但有些有缓和的余地,有些则没有。最著名的师徒不睦是侯宝林和马季,这其中有特殊时代的政治原因,因而显得情有可原,侯宝林用一句“我的段子你都可以演”化解了这段师徒不合。齐志和大兵分手,外界虽有各种传言,但二人守住口风,坚持以“创作理念不合”来解释彼此的分道扬镳,给足对方面子,也留下了回转的余地。

    

     侯宝林、马季旧照

     而郭德纲与曹云金的互撕,与创作理念无关,彼此看不上对方的人品也是其次,利益不均和金钱纠葛才是最重要的分歧。这种原因之下的反目很难反转,不是身处其中的人不能原谅彼此,而是撕相太丑,无法面对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虚拟创造新现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