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之歌,次元破壁的火影忍者
2016/9/29 三联生活周刊

     在1000个火影宅的眼中,就有1000个漩涡鸣人。

     2014年11月10日,全世界最知名的日本漫画之一《火影忍者》在这一天落下帷幕,这一部从1999到2014年连载长达15年、承载了无数人回忆的漫画就这样走向了终点,B站漫评人LexBurner在浅谈火影15年的回忆中写道:在这条纷纷扰扰的火影之路上,男主人公漩涡鸣人从“吊车尾”变成为木叶英雄,佐助从中二少年变为高二少年,在见证两人成长的同时,屏幕前的我们也逐渐长大了。与《海贼王》一并被称为“MG番”(尽人皆知)的《火影忍者》也是国内大动漫时代的领军作品,不少动漫家是在它出现后爱上动漫文化,在忍界大战后,望着鸣人与一护击掌后逐渐远去的背影,一代人的青春也就此逝去。

    

     舞台剧《火影忍者》的主要演员

     《火影忍者》讲述的是一个“逆袭”的故事,它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出久违的“查克拉”和具有影分身能力的男主角漩涡鸣人,一下子就成为漫迷的焦点,随后的第七班成立,到卡卡西决战再不斩,使火影忍者声名鹊起,而中忍考试让火影忍者的故事第一次抵达巅峰时期。很多观众仍旧记得,2007年2月15日的那一集,修行后的鸣人带着更加成熟的自我,以疾风之名,使这部动漫成为真正的“燃剧”,一次次精彩绝伦的对决也似乎在阐释着一个残酷的现实——扭曲的万物,在毁灭后才能得以重生。在这15年中,火影的故事也在成长,故事的后期少了些热血,而转入了阴暗和冰冷的英雄主义的色彩,故事的逻辑也逐渐转入有关人性的纷争,对于战争、和平、仇恨、友谊的理解和思考。然而,最终的结局是能够让人感到温馨的句号,这位金发少年用自己的忍者之路,在泪水和热血中,收获到最纯真的喜悦。

    

     漩涡鸣人

     值得一提的是,《火影忍者》中的管弦乐、民族乐与重金属融合的热血式曲风。第一部的“go”,第二部中的“青鸟”曾红极一时,歌曲《英雄归来》(Hero's Come Back)作为《火影忍者疾风传》第221集到250集的主题曲,伴随着“晓”组织的全军出击,以及长达两年的“回忆杀”和原创剧情终结,以“太子归来”式的神曲方式点燃了众多追番观众的热血之心。除了DJ Mitsu,増田俊郎与高梨康治所创作的古韵味十足的配乐,更是在全世界的动漫界刮起一阵猛烈的“木叶旋风”。増田俊郎曾是《虫师》的音乐作者,动画里那些时而如星空浩渺、时而如大河奔流、时而如溪水潺涓的音乐,为主题描绘出一个充满优美律动的世界;而高梨康治则更擅长金属式的音乐演奏,犹如他在游戏“格斗大会”上的表演,急促激烈,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音乐似乎可以创造色彩瑰丽、状貌诡谲的画面,并且重新指向人物的情感与性格,使影迷认识到,原来忍者不仅仅是像《甲贺忍法帖》中一样酷劲十足的冷门杀手,还可以是阳光开朗的搞笑少年。

    

     春野樱

     2014年,当《火影忍者》在屏幕上完结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一动漫也会像木之本樱、樱木花道、犬夜叉一样只留下感动的背影而进入冰封的贤者模式,却没有想到《火影忍者》也会破壁——从二次元(动漫世界)转入三次元(现实世界),演变成为一种名为2.5次元的舞台剧。2.5次元是动漫文化的三次元理解,也是动漫文化的一种衍生舞台剧。在2000年左右,舞台剧版《网球王子》便深受好评,它的阵仗相当于流行演唱会的规模和配置,至今已随动漫原著推出三部,并拥有完全脱离了二次元源头的庞大“粉丝”。从最初的亚文化和亚产品,2.5次元正在逐渐成长为一种主流演出形式和作为次元衔接的过渡产品,对于日本的《火影忍者》迷来说,舞台版的音乐剧、舞台剧,是一次精神补偿,作为一种异次元的延伸,它的出现势必遗漏一些原画中的情节,却也以一种浓缩和密集的方式表现,毕竟对于已经逐渐长大的番剧追随者来说,被带入现实世界的演绎或许才是这类动漫的真正结局。

    

    漩涡鸣人的扮演者元木圣也

     《火影忍者》舞台剧也是一部音乐剧,除了延续了动漫作品中的“燃”风格,同样破壁的配乐也注入了更多与人物情感有关的声音元素,舞台中上虚拟场景的表现手法又不用于其他音乐剧,视频、声效以及光影的舞蹈都被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浓墨重彩、刀剑遍地的情节中。当元木圣也所扮演的漩涡鸣人站在舞台中央,随着我爱罗的出场、大蛇丸的潜入、佐助的咒印、兜的闪现等情节闪回,那首经典的主题曲最终被全场观众演变成大合唱:落叶飞舞的地方,火,就会燃烧。

     (实习记者糊糊对本文亦有帮助)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最美长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