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 | 文藝連萌世界閱讀日書單
2016/4/23 今天文学

    

     這是文藝連萌其中50多個成員一起製作的文藝書單。我們決定做這件事純粹是因為,在閱讀這件事上,我們是頂尖的熟練工。

     我們充分意識到一點:任何推薦都是私人的、主觀的。那些希望看到推薦的人,也不期待“客觀”,而是希望仰仗他人的脾氣、趣味和見識,來填補自己不足的部分。

     所以,這個書單的製作,並沒有經過“評定”和“研討”。每個成員(公號或個人)都推薦了自己目前最想推薦的書,並盡力寫出它為什麼值得推薦。作為一群以文藝的名義聚集在一起的生活高手,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裡摸爬滾打,閱讀是我們最重要的生存方式之一,所以,我們也相信這些認真的私人推薦,對別人有價值。

     50本書,涵蓋各個領域,從童話到黑暗故事,從古代到上個月,充滿了不確定的偶然性,有罕見的也有滿大街都是的。我想,光是閱讀這個書單本身,你也能看到很多故事。

    

    

     推薦書:《顛倒》

     作者:汪暉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

     推薦語:汪暉《顛倒》為“視野叢書”之一冊,其他作者還包括李零、李陀、徐冰、張承志、韓少功等,由北島歷時兩年策劃,所以才有如此豪華的作者陣容。每人將自己幾十年來的文字精選瀝練,含金量不言而喻。“時代與個人,閱歷與寫作,由此在複雜的光譜中互相輝映……展現了一幅艱難的思想圖景。”而選擇如此的形式,是因為在螺旋式的歷史結構中,過去的經驗與當下的問題重新發生了碰撞,新的想像與思考,才是編選這套叢書的旨歸。

     ——來自公眾號 今天文學(TodayLiterary)

    

     推薦書:《僧侶與哲學家》

     作者:[法]讓—弗朗索瓦·何維勒、馬修·理查

     譯者:賴聲川

     出版: 華東師大出版社

     推薦語:這本書是我去年讀的書裡很喜歡的一本。這本書不好讀,不好讀正是推薦它的原因,因為會帶來一些真正的思考。生活是需要一些真正的思考的,當然思考本身並不讓人感到舒適。在日復一日的成年生活裡,我們會為了舒適而回避深刻和沉靜,就像我們會回避鍛煉帶來的酸痛而懶懶的躺在沙發上。我們需要偶爾把自己拎出生活的舒適區,我們需要一些鍛煉,這正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

     ——來自公眾號 吾同(yoli_wutong)

    

     推薦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作者:村上春樹 / 譯者:施小煒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推薦語:如果你只看過《挪威的的森林》或者村上春樹的任何一部小說,那你一定要看《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是一本村上春樹談自己的書,談自己的寫作,談自己的跑步人生。它是作者的自白書,也是一本激勵之書。在這裡,我們會瞭解到相對完整的村上,真正瞭解到村上春樹是怎樣煉成的。如果你因為看過這本書而堅持跑步,我將不會感到詫異,這便是村上文字的魅力。

     ——來自公眾號 村上春樹的藝術世界(CSCS208209)

    

     推薦書:《The Lonesome Puppy》

     作者:奈良美智

     出版:Chronicle Books

     推薦語:從來沒有號稱過要將自己奉送給孩子的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卻一直通過繪畫保持著與內心中“童年的那個自己”不斷對話。在這本真正畫給孩子的小書裡,他第一次用如此“孤獨”的方式,走進了每一個讀者的心,成為了每個孤獨的孩子在感到悲傷時“好想大聲呼喊的名字”。

     ——來自公眾號 瞳伴(Tongban_2014)

    

     推薦書:《鳴響雪松1:阿納絲塔夏》

     作者:弗拉狄米爾?米格烈

     譯者: 王文瑜、 李裕泰

     出版:拾光雪松出版有限公司

     推薦語:這是一本神奇到可以改變你現行認知方式和價值觀的書,作者在西伯利亞森林裡遇見一名獨自生活在林間的女子阿納絲塔夏,她跟動物、植物親密交流,並深諳宇宙星辰的秘密,從那裡獲得力量;她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被自然全身心的照料和接納,幾乎未曾接觸過人類文明,卻熟知古今文明,並能提出更精闢獨到的見解。他們通過三天的相處和對話,從農業、教育、環境、科學、愛、生命等方面,去闡釋了人如何在自然裡、與宇宙萬物聯接,和諧相處的秘密。

     ——來自公眾號 荷香夢花園(dreamtruehex)

     推薦語:簡單說,這是一本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說明書,更展現了人與萬物的智慧聯結可以到這等程度。它在俄羅斯已經賣了1100萬冊,身邊沒有幾個人讀過。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女孩名叫阿納絲塔夏。作者米格烈還與她生下兒子。我於是更加相信,這個世界比我們所認為的還要真實。許多的神奇與不可思議,不過是我們所知太少罷了。若你在心底渴望觸碰人類最質樸最精彩的活法,就讀一讀這本書吧。

     ——來自公眾號 詩歌精選(upoetry)

    

     推薦書:《常識與通識》

     作者:阿城

     出版:作家出版社

     推薦語:如果一輩子只允許我看一本書,那麼這本書就足夠了。讀完這本書,你就會給人一種錯覺,讓人覺得你什麼都懂,對生活當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自己悖于常人、但卻無從反駁的觀點。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臭豆腐或者臭鱖魚這些東西怎麼產生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臘肉臘魚的產生,是因為食物在某個季節供過於求,於是用這個方法,更好的保存。但是臭味菜肴的產生,則是因為顛沛流離,著急收拾東西走人,連臘肉臘魚的時間都沒有,直接放在笸籮裡跟著自己逃難,路上發現那些東西都臭了,但是總比餓死強。後來憶苦思甜,並且找到了益生菌發酵的方法,於是有了這些美味。所以有些食物的背後是豐饒,有些食物的背後則被苦難捆綁。

     ——來自公眾號 壞蛋調頻(badfmradio)

    

     推薦書:《跟媽媽玩童謠》

     編著:許愛靖

     出版: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推薦語:不擅長音樂的人非常羡慕那些可以給娃唱童謠、兒歌的父母,這本書幾乎有0-3歲的小娃,從頭到腳、從心靈到肢體、一個兩個三四個適用,不但有童謠,每一首童謠都配有簡單有趣的肢體遊戲,既有親子互動,又有韻律之美。最贊的是每一首童謠、遊戲,還有一個二維碼,掃碼便是演示視頻。這樣做書,方可育人。

     ——來自公眾號 壹探險(yitanxian)

    

     推薦書:《幻想圖書館》

     作者: 寺山修司

     譯者: 黃碧君

     出版: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推薦語:在美國,殺死青蛙會連續下三天雨;在伊朗,殺死青蛙,手上會長小肉瘤;在英國殺死青蛙,夜晚會出現怪物,在你背後挖洞…擁有人類想像力收集癖的寺山修司,將青蛙做了字面意義上的多重解刨,宣告世人一個關於青蛙的三觀與哲學。看了這本書,你必須接受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就是腦洞智商。另,閱讀本書,可附贈一套惡趣味十足的三觀。

     ——來自公眾號 蜀黍文化(uncleculture)

    

     推薦書:《尋暗集》

     作者:熊亮

     出版:新星出版社

     推薦語:他的畫張張駭人,卻美得震撼。已站在繪本界聚光燈下的熊亮,七年前卻是熊暗,曾蟄伏於斗室,畫鄉野傳說,畫神魔志怪。今天,這部壓箱底七年的“鬼戲劇”終得出版。取材于中國傳統宗教傳說和民間戲曲的三個現代式黑暗故事,獻給成人。你可以一口氣看完,但免不了心心念念,因為從《尋暗集》中出來之後,你知道那些神魔鬼怪的身影就是你是我,人心中的恐懼千百年來也未曾變過。為何尋找黑暗?作者也不能回答,他說:“我們從無明的黑暗中走來,尋找的實則是光。”

     ——來自公眾號 時差(MeridianClub)

    

     推薦書:《香港彈起》

     作者:劉斯傑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推薦語:《香港彈起》是一本炫酷有趣的立體書。將香港種種特色建築以主體書(pop-up book)形式出版,作者劉斯傑以他自己家族的搬遷歷程為主幹,製作了六款極具香港特色的紙雕,立體地呈現了建築物的結構、外貌、內觀及其他細節,邊翻邊讚歎,忍不住爆粗叫好。

     ——來自公眾號 隨便Whatever(LetEver)

    

     推薦書:《茶之書》

     作者:岡倉天心 / 譯者:穀意

     出版:山東畫報出版社

     推薦語:《茶之書》與《東洋的理想》、《日本的覺醒》、被並稱為岡倉天心的“英文三部曲”。三部作品中,《茶之書》的影響最大。該書把世俗中的飲饌之事,提升到空靈美妙的哲學高度,甚至視為安身立命的終極信仰。《茶之書》能引發中國讀者思考的地方應不只這些……我們可以欣賞日本茶道的美,我們共同品味藝術殿堂裡的人類思想與藝術的淨化,然而,當岡倉天心滿懷深情地守護“大和之心”時,難道我們不也應當好好守護我們的“中華之心?”

     ——來自公眾號 風日好(zjfengrihao)

    

     推薦書:《沿著公路直行:鮑勃·狄倫傳》

     作者:[英]霍華德·桑恩斯

     譯者:餘淼

     出版: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推薦語:一個小鎮青年成為劃時代藝術大師的故事。音樂只是鮑勃·狄倫的工具,其實他是一位詩人和思想家,他寫下的每一行詩化的歌詞都飽含穿透現實問題的能量,他甚至因此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並拿到了普利策獎,除了“天才”之外,對此你無法找到更加合理的解釋。“天才”是一種孤獨的物種,世界與他相關又無關,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窺視一位天才的成長史,看到他對世界獨特的理解和參與方式。

     ——來自公眾號 不忍直視(buren_zhishi)

    

     推薦單:《搖滾編年史》

     作者:[英]大衛·羅伯茨

     譯者: 王若文、陳亞娜

     出版: 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4月)

     推薦語:搖滾樂的書我基本上全收,這本搖滾百科全書,收錄了搖滾史上最重要的250個樂隊,一冊在手,搖滾全有。作為曾經的一頭搖滾青年,每次讀搖滾樂書,都有一種青春重現之感,有時候感動的想哭,老男人的脆弱好可怕。從這本書中,大概可以找出我所有喜歡的樂隊,現在想來,也就十多支,關於他們的故事,書中介紹的太簡略了,但作為搖滾樂的工具書,還是適合推薦給所有或曾經的搖滾愛好者。

     —— 來自公眾號 綠茶書情(greenteabooklist)

    

     推薦書:《UNCUT》經典搖滾音樂指南中文版系列特輯

     作者:UNCUT

     出版:樂童音樂x未讀

     推薦語:每一個偉大的搖滾明星,都曾改變過這個世界,UNCUT出品的《經典搖滾音樂指南》The ultimate music guide,首次經典複刻中文版系列特輯,樂童音樂為你呈現。權威訪談精彩實錄+所有專輯深度解讀+全景展現傳奇人生,梳理與記錄西方搖滾黃金時代的的文化和獨立精神,成為遍佈全球的青年文化思潮,對於日益活躍的中國當代青年文化將產生重大的影響,極具收藏和紀念價值。也讓我們反思:什麼是真正的偶像?偶像的價值是什麼?當人生的大門被經典搖滾樂打開,誰說我們不能改變一個世界呢!

     ——來自公眾號 樂童音樂(yuetongyinyue)

    

     推薦書:《塞耳彭自然史》

     作者:吉伯特·懷特

     譯者:繆哲

     出版:花城出版社,2002年

     推薦語:那一年我過得真是糟。天天如常上班,然而之外的時間穿梭於各大醫院。月初的薪水全部繳給醫院後,等候來的是一張又一張驗單報告的壞消息。夜寂無眠,棒起了這本《塞耳彭自然史》,默默地看著,漸漸地走進了英倫田野裡的塞耳彭村莊。沿著一行一行的文字,遇見遙遠時空的那些人事,一座村莊周遭的樹、飛鳥還有石頭,生動而安靜,仿佛眼前自己狹小的人生也隨之豁然開朗起來。這是一本印行兩個世紀仍然深受歡迎的博物學書劄。周作人曾在1934年推介過它。是的,至今我仍然懷念讀著這本書時的夜晚,靜默的大地,一切栩栩如生。

     —— 來自公眾號 植物私生活(zhiwusishenghuo)

    

     推薦書:《小徑分岔的花園》

     作者:博爾赫斯 / 譯者:王永年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推薦語:總有一隻猴子能在打字機上敲出哈姆雷特,總有一個人能在小徑分岔的花園裡終生幸福。劉慈欣用百萬字寫三體,告訴我們宇宙是什麼、時間是什麼,博爾赫斯用幾百字就做到了。小徑分岔的花園是一個謎面,而謎底正是時間。博爾赫斯的文字也像迷一樣,在文字與玄妙事物領域間的跨境,也許只有他才能做到如此瀟灑不羈。而唯一能夠在現實中感受到的,就是那句“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將來”。

     ——來自公眾號 唯物WEWOW(wantweiwu)

    

     推薦書:《在中國屏風上》

     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譯者: 唐建清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推薦語:毛姆是我見過最會白描人物的作家,寥寥數筆,把各色人等的內心世界描繪得淋漓盡致。這本書不是小說,也不是散文,是毛姆在中國旅行時寫下的,供寫小說時採用的素材,從這些原始的素材中,可以看到毛姆是如何用這些材料來建構他的短篇小說,是寫小說的好教材。有時,我在街上觀察匆匆而過的人們的時候,我會想,我能不能像毛姆一樣用文字把他們白描下來?答案是不能的,這時,又會想要去看這本書,就這樣,反復多次讀了書中的各篇。由於是在中國的旅行見聞,所以里面寫了很多中國人,和當時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這些眾生相,在現在看來,是那麼遠,卻又是那麼近,仿佛就在我們身邊。

     ——來自公眾號 馬可寫字(marcolai2046)

    

     推薦書:《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

     作者:[美]傅高義

     譯者:谷英、張柯、丹柳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推薦語:日本是一個奇跡,更是一面明鏡。《鄧小平時代》作者、哈佛“中國先生”傅高義日本研究經典著作,解析日本黃金時代奇跡崛起的經驗與教訓。傅高義先生特別撰寫新版序言。

     ——來自公眾號 上海譯文(stphbooks)

    

     推薦書:《米米朵拉》

     作者:虹影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推薦介紹:這本書講述的是從親子之愛,走出的大愛與成長命題。用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道出了人世間最珍貴的母女之愛。十歲的米米朵拉和母親在浴蘭節上看偶戲,突然發現母親不見了,而整個城市也正面臨洪水的威脅。她克服恐懼闖入冥界、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印度、又含淚捨棄真愛的種種義無反顧地返回人間,開始了奇幻的尋母之旅……這本適合和孩子一起看、也適合每一位母親細細品味。更多作者互動,可以期待4月30日下午3-4點虹影作客禾田書房的新書簽售會。

     ——公眾號 禾田書房(hetianshufang)

    

     推薦書:《舌尖上的歷史——食物、世界大事件與人類文明的發展》

     作者:湯姆·斯坦迪奇著

     譯者:楊雅婷

     出版:中信出版社

     推薦語:社會轉變、社會組織、地緣政治競爭、工業發展、軍事衝突和經濟擴張等轉化過程中,食物都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從比如說,我們今天幾乎所有的常見食物都是人造的,食物的充足導致了階級和國家的出現,尋找香料成為大航海的最重要理由,蔗糧的出現大大地推進了販奴運動,馬鈴薯的出現讓中國的人口在清初時翻了兩番……史前時代至今,這些轉化的故事構成了整部人類的歷史;你會發現,從另一角度來看歷史,是多麼有趣!

     ——來自公眾號 閱微閨房筆記(guiafangbiji)

    

     推薦書:《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作者:佐藤可士和

     翻譯:常純敏

     出版:江蘇美術出版社

     推薦理由:雖然是一本舊書,但對於我而言卻是歷久常新,值得一再重讀的好書。佐藤作為一名享譽世界的創意總監,在此書裡非常誠懇地分享了他進行創作的重要心得:“整理”。佐藤認為,“整理”是長期的訓練,關鍵在於學會“捨棄”——“捨棄”是與“不安”的戰鬥,捨棄同時也是與“暫且”的戰鬥。“比起不知何時才會用到的東西,重視當下絕對更有意義。鼓起勇氣捨棄,讓現狀變得清晰明確,更能保持大腦清醒。”這本書全是真知灼見,毫無虛浮水份。所以,對於創意工作者來說,這是一本值得尊敬的好書。

     ——黎文 來自公眾號 荒島電台(hddt2013)

    

     推薦書:《西亞走著瞧》

     作者:許崧

     出版: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推薦語:旅行作家許崧記錄了他在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伊拉克6個國家的獨行大冒險,歷時5個多月,反向逆走六七十年代西方嬉皮士的流浪路線.這不是一本旅行指南,而是一個中年大叔闖蕩江湖腦洞大開的故事集,29萬字,全程無尿點,就像一口氣吞下一大碗香噴噴的牛肉麵,連湯汁都被我舔得一滴不剩。扉頁上寫著馬克吐溫的話:“旅行是消除無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我覺得,讀書也是。

     —— 來自公眾號 真心招待所 (high_chic)

    

     推薦書:《1968:撞擊世界之年》

     作者:[美]馬克×科蘭斯基

     譯者:洪兵

     出版: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推薦語:1968是改變世界的一年。這本書全景式描述了1968年各種文化與政治歷史。用作者的話說,“1968年令人激動人心的地方在於,全世界難以計數的人們都拒絕對世上諸多不平之事保持沉默。如果別無選擇,他們會走上街頭,呐喊示威,這給世界帶來了一絲難得的希望,即哪裡有不公,哪裡就回有人揭露它,並試圖改變它。”

     ——來自公眾號 浦睿文化(puruiwenhua)

    

     推薦書:《純真博物館》

     作者:[土耳其]帕慕克

     譯者:陳竹冰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薦語:帕慕克曾經說過“美景之美,在其憂傷”,然後,他又用整整一本書的篇幅告訴我們“愛情之最美,在其戛然而止”。書中人物,一對男女,在熱戀時,女方消失了;男方用了八年時間將她追回,終於複合時,女方出車禍死了……應該有人會說,這哪裡是愛情之最美,分明是愛情之最殘酷。這麼說,也是不假。但是,定會有人覺得,愛情被消磨殆盡才是最殘酷的事情,只有在它最璀璨時讓它結束,才能留住一份美。只是,其實,誰的愛情不是被生活消磨,被時間啃噬?如果不是外因所致,誰又願意讓它戛然而止呢?

     ——來自公眾號 夢旅行(dreamlvxing)

    

     推薦書:《一個人到世界盡頭》

     作者:[奧地利]湯瑪斯·格拉維尼奇

     譯者: 鄭沖

     出版: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推薦語:如果世界真的僅剩我一人,我該怎麼辦?35歲的家居設計師約納斯一覺醒來,發現世界只剩下他一人。他陷入了絕境的孤獨之中。所有的人與生物都消失不見。閱讀這本書,就象僅靠一根保險繩攀登萬丈懸崖,被無力感、焦灼感纏繞,但同時又不能撒開手。最終,你會被文中散發的森然冷意浸入,遍體生寒。你進入了作者設定的孤獨模式。所謂的世界盡頭不是指時間或空間的盡頭,那是一種心靈絕境。合上這本書,你會覺得熙熙攘攘的平凡生活,是一種幸福。

     ——來自公眾號 閨友(guiyoutuan)

    

     推薦書:《The Norton Shakespeare(Third Edition)》

     作者:William Shakespeare

     編者: Stephen GreenblattPh.D.

     出版社:W. W. Norton

     推薦語:悲喜劇、甚至輕喜劇,幾乎無所不包的呈現了文學的不可能與可能。諾頓版莎士比亞全集中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總體概述,細密地刻畫出莎士比亞作品及其世界的肖像。第三版新增了莎士比亞時期劇院的介紹、演出記錄,以及170餘幅伊莉莎白和詹姆士一世時期的插圖,內容上有著非同類書可比的優勢,對於渴望瞭解莎士比亞的書迷來說尤為珍貴。

     —— 來自公眾號 方所文化(fang_suo)

    

     推薦書:《海伯利安》

     作者:丹·西蒙斯

     譯者:潘振華、官善明、李懿

     出版: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推薦語:如何讓《三體》迷停止談論《三體》?唯一的辦法是送他一套《海伯利安》。這是一部神的啟示與魔的狂想合力而成的作品,可以比肩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的科幻史詩,它的文學性又堪比亞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步》。作者丹·西蒙斯對小說文本的駕馭完全超越了類型與純文學的分野。在時間、空間的宏大敘事和瑰麗想像中,濟慈、喬叟、但丁、歌德……等等文學巨匠的詩性疆域如搖滾般爆裂。與劉慈欣偏居陋地的獨自寫作產生的“果殼中的宇宙”相比,丹·西蒙斯背靠世界文學基石的寫作則打開了詩性在時間中的洪流。

     ——來自公眾號 開屏映畫(ikaiping)

    

     推薦書:《瞧,這個人——尼采自傳》

     作者:[德]費里德里希·尼采著

     譯者:黃敬甫、李柳明

     出版:花城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推薦語:哲學家都是生活在高寒之地的人,他們不屑俗世生活,思想是他們的人生唯一意義。而尼采更是其中走火入魔的一個。“我為什麼這樣有智慧!我為什麼這樣優秀!我為什麼能寫出這樣優秀的書!我要改良人類!”就是他的話語方式。尼采以一具肉身勇敢撞向人類幾千年都在探尋的終極意義,定格為人類思想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存在。

     ——來自公眾號 麥小麥愛讀書(mxmads)

    

     推薦書:《把青春唱完》

     作者:高原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

     推薦語:高原新書,以影像的方式記錄了1990-1999中國搖滾圈層的生活碎片。高原的影像混亂而真實,就像搖滾本身。有人問她這些照片牛在哪兒,要是別人來拍肯定比她拍得好,她說,牛就牛在當時是“我在”。崔健、竇唯、何勇、張楚、老五、丁武、高旗、艾敬、許巍、欒樹、汪峰、孟京輝、張揚、黃覺、周迅、謳歌、歐洋、王勇、黃燎原、張有待、賈敏恕、張培仁……一張張黑白的年輕面孔撲面而來。書的最後有個人名和照片的對應表,自然是竇唯的最多,還有一些畫上了黑框,難免讓人心生感慨,有些歲月再也無法重來,只能拿來紀念。

     ——來自 公眾號 曉禾依樹(treeradio)

    

     推薦書:《穿過骨頭撫摸你·青蛇新詩特別版》

     編著:音樂天堂全媒體出

     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推薦語:命運和飯碗,總有奇怪的波紋。——說出這句話的詩人是青蛇,也叫青兒,是一位優秀的女詩人,曾為音樂天堂寫出最引人入勝的音像刊物——《穿過骨頭撫摸你》。命運也很不幸,青蛇得了重病。為了援助她,音樂天堂全媒體聯合讚賞出版發起了一次公益眾籌,再版了音樂天堂久負盛名的音樂特刊《穿過骨頭撫摸你》,全部版稅捐給她。現在這本書已經面市。感恩我們擁有過那個激蕩的青春!

     ——來自公眾號 音樂天堂(imusicheaven)

    

     推薦書:《天堂的雪鞭子》

     作者:莊海燕 等

     出版:中信出版社

     推薦語:原創童話集《天堂的雪鞭子》,以一個個溫暖優美又飽含情感的故事,將孩子們帶進童真的世界。

     ——來自公眾號 混童話(huntonghua)

    

     推薦書:《詞語的誘惑與真實》

     作者:[法]伊夫·博納富瓦

     譯者:陳力川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語:不要給書名嚇退了,《詞語的誘惑與真實》是一部腦洞大開的辭典——博納富瓦用詩歌為萬物命名。就像一部POP-UP的立體書,打開詩集的瞬間,各種優美的意象迎面而來,“昨天 / 雲彩還飄過 / 房間深處。/ 但鏡子現在是空的。”種種片段仿佛在我們的生活裡經歷過,記憶卻被詩人狡猾地竊取去了。正如譯者陳力川所言,翻譯博納富瓦的詩使他懂得:“做夢的我和思想的我對於深層的我同樣是陌生人。”

     ——來自公眾號 詩歌島(Poetryisland)

    

     推薦書:《吃的藝術》

     作者:劉枋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推薦語:本書是作者積多年廚藝,以散文筆法寫就的食譜。一日三餐,無非煎炒烹炸烤烙燒,經她一說,篇篇充溢著趣味和人文。舉凡山珍海錯、青菜蘿蔔,皆可成文;可觀可賞之鮮花,亦可入菜……像家中的女性長輩絮絮叨叨地說明天吃什麼,挺好的。

     ——來自公眾號 食話(FoodTalk01)

    

     推薦書:《唐宋傳奇》

     注解:程國賦

     出版: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鳳凰出版社

     推薦語:那是聶隱娘和霍小玉的世界,那是虯髯客與杜子春的人生。盛夏與暮春,晨曦與雲堆,古典的情感與理性在文字裡被固定,不會隨風而去。

     —— 來自公眾號 半茶(mycuppatea)

    

     推薦書:《一些無可厚非的小事》

     作者:彭浩翔

     出版:中國計畫出版社

     推薦語:除了導演以外,怪才彭浩翔是多重身份的跨媒體創作人。新書收錄了自17歲起到現在創作的短片小說、散文和信劄,《可不可以不一定同床》《一輩子溫柔》《擁抱女人的代價》……他寫的“不正常的無聊的小事”似午夜的囈語,恰恰戳中了我竭力掩藏的真心。

     ——來自公眾號 鄭豔瓊(zhengyq1985)

    

     推薦書:《宛如阿修羅》

     作者:向田邦子

     出版:臺灣麥田出版

     推薦語:她是日本的國民劇作家,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電視劇女王;她被稱為日本“張愛玲”,是侯孝賢至愛的女作家;她的逝去毫無徵兆,隨著一架波音737悄然離去。《宛如阿修羅》,從每一次精確的分寸中表達家庭與女人之間的溝壑,婚姻與人生的每個時期和狀態你都能在其中體味到它的微妙存在,像一部更尖厲的《飲食男女》,而你,總會從向田邦子的文字中看到感動,像安靜的冬夜忽然到來的雪意。

     ——來自公眾號 羅小姐風格紀(theladyhandbook)

    

     推薦書: 《AUTOPORTRAIT Martinparr》

     作者:(攝影)Martin parr

     出版:Dewi Lewis Publishing

     推薦語:馬丁·帕爾(Martin Parr)用相機收集人們的日常行為,因作品對當代物質生活的諷刺而出名。他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想玩嚴肅傳統藝術的地球人。 2015年出版的攝影集《AUTOPORTRAIT Martin parr》是一個附上小銀珠,可玩“迷宮”的封面,收錄馬丁?帕爾過去三十年中帶著工作任務在世界各地旅遊時為自己拍攝的肖像,不僅看起來滑稽可笑,還超越條條框框對世界評價。

     ——來自公眾號 浮圖網(voutu2013)

    

     推薦書:《千曲川風情》

     作者:[日]島崎藤村

     譯者:陳德文

     出版:新星出版社

     推薦語:在噪雜的霾氣裡給自己破開一個清新的口,到鄉村生活,這是我去年10月開啟的行動,隨即持續寫著《山居日記》。恩師徐曉村教授是散文作家,他贊許我的做法,他認為重新走向鄉村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一種文化現象,並推薦我讀島崎藤村的這本書,他說作者在鄉村居住三四年後,對當地景物、人物、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的速寫及記錄下的鄉村生活體驗和感受,一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仍然清新和精彩。這本書已是我這半年來的枕邊讀物。

     ——來自公號名 百年孤獨(bngdchina)

    

     推薦書:《追風箏的人》

     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翻譯:李繼宏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薦語:波德莱爾這個象徵主義文學的鼻祖曾說過,一個惡人是永遠也不能得到寬恕的,但知道自己是在作惡還是可貴的,最不可救藥的罪孽是作惡而不知其惡。《追風箏的人》中最大的“惡人”有兩個:阿塞夫和阿米爾。阿塞夫是天性窮惡,阿米爾的惡是由懦弱而生的,阿塞夫的惡和阿米爾的惡到底是不同;無論是卑劣得不配絕望,還是懦弱到自我痛恨,他們都是一隻命運裡的爬蟲。都是一樣的“惡”,也背負一樣沉重的命運之痛。命運裡有什麼?有政治、貧窮、殺戮、佛……《追風箏的人》講述了一個大善大惡的故事,卡勒德·胡塞尼終歸還是太主流。故事的最後,終於“除惡懲奸,好人得救”,阿米爾的悔悟和最終的向善而行,並為此付出的一切代價,在我看來就是投身希望的一種解脫。感謝卡勒德·胡塞尼讓命運裡的我們看到真絕望和真希望。

     ——來自公眾號 手活兒(shouhuohao)

    

     推薦書:《西班牙旅行筆記》

     作者:林達

     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語:在我打算去西班牙的時候,朋友向我推薦了這本書,當這本書到我手裡的時候,我並不知道,竟然會連著看了兩遍。後來我無數次跟人推薦,一般都是這樣開篇的:我讀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就是,原來旅行文章可以這麼寫。作為學者的林達,這本書敘述的並不完全是西班牙旅行的流水帳,而是將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流暢地串聯起來,遠至古羅馬帝國時代。當你真正來到書中所述的地方,面對直布羅陀海峽,想起這些那些,真的會感覺到幾千年前的風正撲面襲來。知行合一的美妙,不過如此。

     ——來自公眾號 行走的茶玫(yourose520)

    

     推薦書:《耶路撒冷三千年》

     作者:[英] 西蒙·蒙蒂菲奧里

     譯者: 張倩紅、馬丹靜

     出版: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推薦語:耶路撒冷是一座複雜的城市,它既是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三大宗教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的聖地,又是不同文明衝突的戰略角鬥場,是無神論與有神論交鋒對峙的前線,是世俗矚目的焦點,是惑人陰謀與網路神話的發生地,更是24小時新聞時代裡全世界攝像機聚焦的耀眼舞臺。這樣的一座城市,它的歷史該如何描述,它的誕生、毀滅、瘋狂、冷靜,又將以一種怎樣的形式展示?這一切,都可以在西蒙?蒙蒂菲奧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找到答案。

     ——來自公眾號 西木1984(ximu_1984)

    

     推薦書:《查令十字街84號》

     作者:海蓮·漢芙

     譯者:陳建銘

     出版:譯林出版社

     推薦語: 薄薄的一本小書,每次讀卻都能為之動容。紐約女作家海蓮和倫敦舊書店的書商弗蘭克之間書信集。雙方二十年間始終未曾謀面,相隔萬里,深厚情意卻能莫逆於心。由書籍牽起的緣分,如今我們再也不會遇見這樣的故事了。

     ——來自公眾號 書店漫遊指南(booklovers)

    

     推薦書:《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重返多瓦悠蘭》

     作者: [英]奈吉爾·巴厘

     譯者: 何穎怡

     出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推薦語:此書講的是英國人類學教授到西非喀麥隆多瓦悠人生活的村落進行田野調查的故事。標題所說的“天真”,其實是一種自嘲。出發之前作者其實對即將到來的艱難險阻頗有覺悟,但萬萬沒想到,文化和環境差異以超越想像的荒誕形式表現出來。友情提示:此書笑點極其密集,閱讀時易喪失自理能力,請慎重選擇閱讀場所。

     ——來自公眾號 浮生四記(ifechapters)

    

     推薦書:《地書:從點到點》

     作者:徐冰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推薦語:我認為這是一本能最形象闡釋設計中圖形語言精髓同時也最有特點的書,更準確的來說,這更像是一個波普藝術品。全書用各類標識語言和符號組成,妙趣橫生地記錄下現代城市白領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典型生活,打破語言界限,無論什麼年齡、性別、國家的人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解讀樂趣。乍一看也許你會覺得無聊,然而深入這些象形符號,你會找到獨屬於自己的演繹故事的樂趣。

     ——來自公眾號 文未城(ww-castle)

    

     推薦書:《憂鬱的熱帶》

     作者:列維·施特勞斯

     譯者:王志明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推薦語:“我討厭旅行,我恨探險家。”列維·施特勞斯就是以這樣一句話任性開頭的,讓人非讀下去不可。這不僅僅是一個人類學家在巴西原始部落的田野考察,也囊括了他對不同地域及其歷史、藝術、建築等延綿發散的思考。他毫不吝嗇自己一陣見血的評論,刻薄又有深情。也是從這本書開始我對人類學真正有了好奇。

     ——來自公眾號 斯普特尼克(sputnik-poem)

    

     推薦書:《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毛姆 / 譯者:李繼宏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推薦語:翻看舊書,我發現十多年前自己用鉛筆寫在書封上的一段話:生活有各種可能性,但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又似乎無從選擇,就像書中的畫家一樣,不是他選擇了藝術,而是上帝選擇了他。他說:“做出這件事的不是我,是我身體裡一種遠比我自己的意志更強大的力量……我由不了我自己。正如一個人跌在了水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無關緊要,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讀書是非常個人化的體驗,我永遠忘不了二十多歲讀此書時內心受到的震動,因此儘管冒著有人可能會說“呵呵你竟然只會推薦毛姆這種沒有深度的作家”的風險,我仍然鄭重推薦。

     ——來自公眾號 寧不遠(ainingyuan111)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今天文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