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鹏:人事薪酬改革是医改突破口
2015/1/29 医学界产业报道

     编者按:目前,上海城、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平均收入,分别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2.24倍和1.96倍。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教授直截了当地表示:难以相信以2倍左右于社平工资的水平,有人愿意干医生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

     立医院的薪酬改革应该怎么进行?在近日召开的卫生行业薪酬制度改革研讨会上,朱恒鹏指出,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决定,是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的契机。医疗行业应该建立“优胜劣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人事薪酬制度;他同时认为,这是下一步医改的核心和突破口。

     改革的内在逻辑

     朱恒鹏从整体上给出了改革的逻辑--养老金制度和养老金水平取决于薪酬制度和薪酬水平,薪酬制度取决于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及相应的收入分配机制,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取决于社会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内在要求形成“优胜劣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劳动者内在要求作为独立市场主体自由自主“议价”。

     然而,公有制主导的内在要求是建立行政等级制,自然形成的是“铁饭碗+论资排辈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人事薪酬制度,这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冲突。

     造成上述冲突的内在原因是,机关和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公共资源支配权包括行政垄断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容易转化为其员工个人利益。所以,市场化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集体性”以权谋私成为“共识+共同行动”;通过占有更多公共资源或谋求及维持行政垄断地位来提高员工利益往往比提高员工能力和工作努力性更容易,加大了对公共资源的争夺,强化了对行政垄断既得利益的维持,同时产生并加剧了社会冲突。

     上述两种效应混合在一起,成为改革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因,而改革的不配套又使得这一改革往往老问题未能根本解决,又产生新问题。

     养老金改革提供契机

     2015年1月初,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决定。改革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一样,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上述改革的实施,还将做到五个同步:1)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2)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3)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4)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5)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

     朱恒鹏指出,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并轨,将推动医生加速离开体制。这一方面使得社会资本办医获得关键的医疗人力资源,同时医生的流动将增强其议价能力,这就是利用市场机制来矫正医疗服务价格。

     朱恒鹏认为,医改的核心和突破口是医疗行业的人事制度改革即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应该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以及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和人事薪酬制度。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微社区想对本文发表看法?欢迎进入微社区交流、讨论。(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链接进入“医学界产业报道”微社区。)

     关于我们《医学界产业报道》是垂直新媒体《医学界》的产经板块,每日新鲜分享医疗产业的政策动向、投资热点、管理智慧、趋势研判。同时联合百位业界翘楚发起医疗投资与管理俱乐部,线下沙龙呼应线上互动,共同关注产业变迁。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产业报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